首頁>Club>
13
回覆列表
  • 1 # 北漂小帆船

    元豐三年,蘇軾被貶黃州,自號“東坡居士”,寫下了700多篇詩詞文賦,為黃州留下了大量的東坡勝蹟。但920年後,東坡雪堂、定惠院、臨皋亭等早已淹沒在歷史的塵埃中,專家們也陷入了無盡的爭論。帶著一些疑問,我和幾位黃州蘇學愛好者,帶著明、清黃州府城地圖踏上了尋找東坡的歷程。北宋黃州城北宋初年黃州刺史王元之在《黃州謝上表》中說:“黃州地連雲夢,城倚大江。”蘇東坡《送任伋通判黃州兼寄其兄孜》:“黃州小郡夾溪谷,茅屋數家依竹葦。”蘇門四學士、北宋文學家張耒在《明道雜誌》中記述說:“黃名為州,而無城郭,西以江為固,其三隅略有垣壁,間有藩籬,城中居民才十二三,餘皆積水荒田,民耕漁其中。”另據明弘治十四年《黃州府志》記載:“本府城,宋元在今城南二里許,西臨大江,東傍湖泊,水漲淹沒。本朝甲辰年指揮黃榮於此展築,洪武十七年指揮曹奉、永樂六年指揮郭顯,前後修理高二丈一尺,周圍一千八百二丈八尺五寸,繞以壕塹,為門四,東曰清淮、南曰一字、西曰清源、西北曰漢川。”由此,我們得出四條結論:1、宋城隨山就勢而建。限於當時的經濟條件,北部的赤壁山、聚寶山是非常好的屏障。2、宋城很簡陋。特別是北宋時,主要是垣壁和藩籬,還不具備戰爭防禦功能。城的西邊倚江而建,東邊傍湖泊,南邊比明城多二里。3、宋城很落後。城中居民和建築物不多,很多地方還是農田和池塘。4、現存黃州古城遺址是明城。明代黃州城由於資料的缺失,宋城的範圍,我們只能尋找明城牆遺蹟,再推算宋城的大致範圍。從漢川門出發,沿著古城牆,來到沙街,在清源門居委會院子,幾位老市民熱心地告訴我們,黃州區裝卸公司與東坡足療堂之間、橫跨沙街就是當年的清源門所在地。在黃州區裝卸公司院內,我們還發現了殘存一段30餘米的古城牆。清源門外是濠溝路,過去是古城牆外的濠溝,即護城河,現在是一個菜市場和小商品市場。沿著濠溝路走到盡頭,就是位於考棚街口的市衛生防疫站,一字門舊址就位於市衛生防疫站大門口與區教育局宿舍區之間。繞到八一路,我們在市三醫院房子後面看見一段高高的岸牆,這就是位於市中心醫院內的古城牆遺蹟。穿過勝利南村,在市郵政局宿舍區,兩位老人告訴我們,清淮門(俗稱東門)位於銀海商場與市郵政局宿舍之間、橫跨勝利街。清淮門向北是勝利北村和市政府宿舍區,市政府宿舍區東邊是一段高高的磚岸,高岸下是市體校田徑場。站在這裡,我們豁然明白,市政府位於龍王山脈,對面的黃岡師範學院老校區位於聚寶山脈,兩山之間是山谷,也就是現在的七一水庫和市體校田徑場。對照古今地圖,我們發現現在的黃州老城區實際上還是明城的格局,主要是沙街、青雲街、考棚街和勝利街,城北是龍王山,城西是長江,城南是濠溝路和八一路,城東是體育路。我們認為,宋朝限於經濟條件,只能依山就勢建城,城的範圍可能比明城略大。而明朝雖修建了高大的城牆,因為經濟原因,它只好收縮範圍,比宋城要小。因此,黃州府志記載,宋城在明城南二里,估計宋城南牆處在八一路和西湖一路之間。柯山和黃岡山接著,柯山和黃岡山進入了我們的眼簾。明弘治《黃州府志》記:“定惠院,在府治東南。蘇子瞻嘗寓居,作《海棠》詩以自述。”施元之注《東坡八首並敘》雲:“東坡,在黃岡山下,州治東百餘步。”建築物易毀,山形難以改變。我們穿過八一路,實地勘察了黃岡中學老校區、市工商局宿舍區、火神廟、安國寺、落星臺小區、市自來水公司、市繅絲廠、八一小區、定花園小區等地,發現這一帶有兩座山崗,一座位於寶塔大道的東邊,一座位於寶塔大道的西邊。對照明清黃州府地圖,我們判定東邊的是柯山,即市自來水公司至定花園小區;西邊是黃岡山,即黃州區八一小學到安國寺。實際上,整個黃州城就坐落在山上,城北是赤壁山、兩耳山、龍王山、玉磯山、聚寶山,城南是柯山和黃岡山,城中有十八坡、十三坡等等。黃岡之所以得名,府志記載就是因黃岡山而得名。定惠院定惠院是一個小廟,非常破落。蘇軾遭貶,剛來黃州時心情非常落寞,也怕惹是生非,經常白天睡覺,夜晚出行。“缺月掛疏桐,漏斷人初靜。誰見幽人獨往來,縹緲孤鴻影。驚起卻回頭,有恨無人省。揀盡寒枝不肯棲,寂寞沙洲冷。”(《卜算子·黃州定慧院寓居作》)這首名作就是他寓居定惠院,夜晚出遊而作。至於定惠院的地址,蘇軾曾述:“柯丘海棠吾有詩,獨笑深林誰敢侮。”文中的海棠詩是指《寓居定惠院之東,雜花滿山,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貴也》,由這兩首詩可知,海棠長在柯山,定惠院就在柯山的西側。經過我們現場勘察,柯山大約在市繅絲廠內,定惠院應該在現在的市自來水公司院內。臨皋亭臨皋亭又名回車院,宋時為驛站。元豐三年五月底,蘇軾的家眷二十多人來到黃州,由定惠院遷居臨皋亭。蘇軾在《臨皋閒題》載:“臨皋亭下不數十步,便是大江。”《答秦太虛書》:“所居對岸武昌,山水佳絕。”《記赤壁》:“黃州守居之數百步為赤壁,或言即周瑜破曹公處,不知果是否?”由此可知:臨皋亭在黃州城西、長江主幹道邊,亭下是江水,對岸是武昌的西山,離赤壁大約一里路。北宋許端夫在《齊安拾遺》中記載:“夏澳之側,本水驛,有亭曰臨皋。”南宋王象之在《輿地紀勝》中記載:“東坡故居,即今之臨皋亭及臨皋館,後又居雪堂。……臨皋館,在朝宗門外,元名瑞慶堂,以故相秦公檜之父艤舟其下,秦公於是乎生。又有臨皋亭,東坡曾寓居焉。”這與蘇文所載完全相符,又有赤壁和長江為參照,我們在詳細考察了黃岡中學老校區後,亦認為臨皋亭應該在黃岡中學東側圍牆所在的高阜上。東坡、雪堂東坡原址,眾說紛紜。陸游在《入蜀記》中寫道:“(八月)十九日早,遊東坡。自州門而東,岡壟高下,至東坡則地勢平曠開豁。東起一壟頗高,有屋三間。一龜頭曰‘居士亭’,亭下面南一堂頗雄,四壁皆畫雪。堂中有蘇公像,烏帽紫裘,橫按筇杖,是為雪堂。堂東大柳,傳以為公手植。正南有橋,榜曰‘小橋’,以‘莫忘小橋流水’之句得名。”蘇東坡在《東坡八首並序》中說:“餘至黃州二年,日以困匱,故人馬正卿哀餘乏食,為餘郡中請故營地數十畝,使得躬耕其中。”《與章子厚二首》:“僕居東坡,作陂種稻,有田五十畝,身耕妻蠶,聊以卒歲。”《與子安兄》:“近於城中得荒地十數畝,躬耕其中。作草屋數間,謂之東坡雪堂。”也由此得出:東坡在城中,不是在城外;東坡是故營地,營地一般也應該在城內;東坡是荒地,面積為五十畝。弘治《黃州府志》所載:“東坡故居在今縣學東,宋元豐三年蘇軾為吳興守,謫黃州三年,故人馬正卿為守得地,立雪堂居之,自號東坡居士”、“東坡書院,蘇子瞻去後以雪堂付潘大臨、陳慥,開學教生徒,名曰書院,今之縣學,即東坡故址。”明黃州知府盧浚所編《古黃遺蹟》所載:“東坡,在府治東南縣學前,宋蘇子瞻先生謫黃築居於此,因以為號。有洗墨池尚存,後人思之為建祠塑像,在赤壁山。”南宋王象之《輿地紀勝》中記載:“東坡,在州治之東百餘步。”這些記載表明,東坡在府治東南縣學處,而縣學就在一字門西側,剛好也在州治之東百餘步。陸游、蘇東坡、王象之、盧浚和弘治《黃州府志》的記載完全吻合,再參照清代《黃州府志》和現場調查,我們認為縣學(即雪堂)大約在市菸草局宿舍區和市商業局一帶;東坡應該就在十三坡,大約是市商業局至勝利街派出所。黃州是省級歷史文化名城,但現在的黃州除了漢川門和赤壁外,絕大多數歷史名勝都已經煙消雲散。筆者認為,在黃州城市建設中,適當加入古城黃州的文化因子,有計劃地恢復或重建東坡遺勝,將會大大提高黃州城市品位。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樂高機器人課程適合幾歲孩子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