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鍾銘聊科學
-
2 # 科學黑洞
從本質上來說,所有生物的最原始需求就是繁殖後代和填飽肚子,只有人類把這看成是羞羞的事情,實際上對於野生動物來說這是最正常不過的事情了,它們甚至願意為此付出生命。
在自然界中存在性食同類的情況,最典型的就是螳螂這類生物。雄性螳螂每一次赴約都是冒著生命危險的,因為雌性螳螂在交配前、交配中、交配後都可能把它吃掉。幾乎每一隻雄性螳螂都要面臨著被吃掉的命運,它們所能做的就是在性成熟之後儘可能的和多隻雌性螳螂完成交配任務,好把自己的基因遺傳下去。
在地球上有這樣一類小動物-寬足袋鼩,它們屬於哺乳動物下的袋鼬科寬足袋鼩屬,主要是分佈在澳洲,從它的名字就可以知道,有袋是澳洲動物的標誌。昆士蘭科技大學的一個研究團隊發現了兩種新的寬足袋鼩,並把它們重新歸類命名大陸暗袋鼩屬”(Mainland Dusky Antechinus)和“塔斯馬半島暗袋鼩屬”(Tasman Peninsula Dusky Antechinus)。
這兩類小動物讓科學家感興趣的就是,它們中的雄性壽命非常短,幾乎每當繁殖季節過後就會有50%以上的雄性寬足袋鼩“精盡鼩亡”,看起來這類生物為了自己的後代大業還是付出了很多的,有的甚至把生命都丟掉了。袋鼩的繁殖期一般三個星期左右,這個時候雄性體內的睪丸素水平極高,它們會發瘋一樣的與雌性進行交配,最長的紀錄可以達到14小時之久。
雄性寬足袋鼩身體機能快速消耗,最後很大一部分都死在戰場上了,同時還有一小部分是在打鬥中死亡。
科學家認為寬足袋鼩發展進化出如此極端的交配方式,主要還是雌性寬足袋鼩的性選擇有關,在進化的過程中為了提高繁殖率雌性寬足袋鼩當然會很珍惜自己的生殖細胞,它們會選擇與那些交配時間長的雄性寬足袋鼩進行交配。長久以往在這樣的“自然選擇”下,某些基因沒有遺傳下去的機會就被淘汰了,而也讓雄性寬足袋鼩願意為此付出生命的代價。雌性寬足袋鼩袋中的小幼崽
現代社會依賴很多生物的生存空間環境受到干擾,寬足袋鼩也不例外。再加上它們極端的交配方式,也導致這個物種逐漸走向瀕危之路。
在自然界的野生動物中,對於一對雌雄個體,我們有的時候可以輕鬆的判斷出哪個是雌性,哪個是雄性。還是像上邊所說的螳螂,一般雌性螳螂體型都比較大;在例如非洲大草原上的班鬣狗,都是以雌性為群體首領,雌性班鬣狗要遠大於雄性班鬣狗;獅子也同樣如此,雌雄之間有著明顯的兩態性。
自然界中動物的交配也是存在競爭機制的,例如鳥類的求偶行為,一般都是雄性亮麗多彩的羽毛花枝招展,而雌性都是很普通。但為了得到交配的機會,這些漂亮的雄性都要極盡全力的表現自己。就像是雄性寬足袋鼩的競爭力就是超長的交配時間。在雌雄雙方中都是“負心漢”要有更多的競爭能力,因為它們付出的代價很小,是被選擇的那一方。
海馬比較特殊由雄性生下後代,因此掌握著主動權,它們就可以對雌性海馬挑挑揀揀。而一些鳥類都是由雌性孵化後代因此掌握著主動權,那麼雄性只能透過漂亮的外表來給自己加分脫穎而出。自然界中生物的性狀並不是隨隨便便就形成的,都是自然選擇的結果。
回覆列表
藏羚羊特殊的交配
在青藏高原上,生活著一群交配時間最長的動物——藏羚羊。
其實,藏羚羊真正交配的時間很短,但交配之前的準備足足有21天之久,在野生條件下,藏羚羊的雌雄物種是分開生存的,可能生活的區域也不同。在交配初期,雄性藏羚羊會透過同性競爭來獲取雌性的交配權,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雄性藏羚羊在競爭中受傷,一般這段時間大約會持續7天左右。
7天之後,雄性會接近雌性,此時的它們會在一起生活,但是藏羚羊屬於一夫多妻制的生物,在交配期期間,雄性會盡可能多的與雌性交配,一般一隻雄性藏羚羊會與10-20只雌性發生關係,和其他生物不同的是,雄性藏羚羊會把這些雌性看成是自己的財產,不讓任何一隻雌性溜走,也不讓別的雄性靠近。
如果雄性不想統領這些雌性,會用屁股對著雌性,並用腳不斷擊打土地,發出低吼叫聲,表示我不願意再保護你們了,此時這些雌性會離開它,尋找新的雄性。
藏羚羊真正交配的時間非常短,只有幾分鐘,但它們不像別的生物那樣,只交配一次,而是在這幾天內,會多次和同一個雌性進行交配,提高受孕率。
每年在交配季節時,雄性藏羚羊都會處於極度興奮狀態,造成食慾減退,身體也開始消瘦。
其實很多雄性動物在發情時,體內的睪酮素都會上升,這是一種能提高雄性魅力的激素,但睪酮素的副作用也很大,一旦雄性體內的睪酮素過多,輕則會造成身體消瘦,總則會造成個體死亡。比如:寬足袋鼩會連續交配14個小時,交配完成之後就會立即死亡。
雄性藏羚羊的睪酮素雖然在發情期有所上升,但還不至於造成生物物種死亡,一般雄性在野外環境下能生存8年左右,而雌性藏羚羊能生存12年左右。(人工養殖環境下,生存時間會延長)。
雌性藏羚羊為什麼要遷徙?雌性藏羚羊會在懷孕期間遷徙,但也有不遷徙的種群,總的來說遷徙的種群佔據雌性藏羚羊大多數。
每年在五六月份的時候,懷孕的藏羚羊們和其他雌性藏羚羊們會遷徙到它們的出生地,產下小藏羚羊,至於藏羚羊為什麼要遷徙,目前科學家們還沒有研究出具體的答案,有人認為他們的出生地食物豐富,能夠提供足夠多的食物供小藏羚羊使用。
有些認為藏羚羊遷徙的目的是為了躲避天敵,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藏羚羊在遷徙的途中受到捕獵的機率更大。
還有,大多數物種是雌性和雄性一起遷徙,但藏羚羊的雄性並不遷徙。
雌性藏羚羊懷孕期為7-8個月,每胎只有1個,為了更好的躲避天敵,小藏羚羊出生後3天骨質就會鈣化,能夠躲避狼、熊的攻擊。而人類嬰兒骨質鈣化需要在1歲左右。
每年7月底8月初時,雌性的藏羚羊會帶著剛出生的後代回到原來的地方,雄性幼崽藏羚羊會在一段時間後,離開母羊,只留下雌性後代與母羊作伴。
藏羚羊的保護現狀2008年,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將藏羚羊列為:瀕危物種。這裡科普一下,按照生物的數量和基因多樣性,自然保護聯盟將生物分為:滅絕,野外滅絕,瀕危,易危,近危和無危。也就是說,在2008年左右,藏羚羊屬於瀕危的生物。
好在,中國對高原生態環境以及高原生物比較重視,大力開始保護藏羚羊的生存地,以及嚴禁當地濫捕濫殺,近些年來成績顯著,目前藏羚羊在中國的保護下,種群數量有所提升,棲息地範圍有所增加。
在2016年左右,世界自然保護聯盟重新考察了藏羚羊的種群數量之後,將藏羚羊改為近危生物。雖然藏羚羊的保護等級已經改變了,但目前藏羚羊的生存環境依然不樂觀,青藏鐵路以及公路的開通,阻隔了藏羚羊的遷徙路徑,再加上全球氣溫變暖,種種因素表明,關於藏羚羊的保護,還不能掉以輕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