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8517617771170

    一次,王羲之吃飯時,用筷子在桌上劃字,把酒杯撞翻了。他就用手指頭蘸(站Zhàn)著酒寫字,飯都忘了吃啦。他的第七個小兒子王獻之見到哈哈大笑,說爸是個“字瘋子”。他媽聽見了,說道:

    “兒呵,只要功夫深,‘泰山頂,高不過腳面兒’。你爸苦苦下功夫,書法一定會勝過古人的呵。”

    這時,王獻之認為自己的字已經寫得很好了,他快活地問道:

    “我的字再寫三年也夠好了吧?”

    王羲之聽了沒作聲。

    媽聽了,搖搖頭說:“遠哩!”

    王獻之又問道:“五年行了吧?”

    媽還搖搖頭說:“遠哩!”

    王獻之氣得跳了起來,問道:“究竟寫多久,才行呀?”

    王羲之聽到這裡,站起來,走到視窗,用手指著院心的大水缸說道:“你呀,能寫完這十八大缸水,字兒才有骨架子,才能站穩腿呢。”

    王獻之聽了心裡不服,下決心顯點本領給爸看。他跑進書房,拿起筆來,決心打頭重來,先練基本功。就天天照著爸爸的字練筆劃,只練些橫、豎(述shù)、點、撇(piě)、捺(納nà)。這樣足足寫有兩年,捧來給他爸看。他爸望望又沒作聲。給媽看,媽說道:“唔,有點象鐵劃了。”

    王獻之這番回到書房,天天光練鉤。又足足寫了兩年,捧來給爸看,爸望望沒聲響。給媽看,媽點點頭說道:“有點象銀鉤吶。”

    第五年,王獻之這才開始天天練字,足足寫了一兩年,把字都捧出來給爸看。王羲之拿過來翻了一翻,仍然搖頭嘆氣沒聲響。只是見到字裡面有個“大”字,嫌架勢上緊下松,於是在下面點了一點,成為“太”字了。

    王獻之又把所寫的字捧給媽看。他媽把字放在桌子上,一張一張看了三天才看完,最後嘆口氣道:

    “我兒寫字兩千日,只這一點象羲之。”

    王獻之走近一看,驚傻啦,原來媽媽指的那一點,就是爸爸加在“大”字下面的那一點呵!

    王獻之這才感到自己的字不行呵。於是煩悶悶地走出門外,在路上低著頭走,心裡有點不舒坦!不覺來到城門口,見到有位老婆婆在烙單餅賣。哈,怪呵!只見她烙好一張餅,就用竹筷挑起,從肩頭往後面撂,一下子就撂進背後的竹匾裡去了。匾裡一張張單餅疊得齊齊整整,有尺把高哩!王獻之看得驚訝(亞yà)極啦,問道:

    “老婆婆老婆婆,你連頭都沒回過去望一望,這餅兒,怎麼撂得這樣準呵?”

    老婆婆笑笑道:“沒什麼,也不過象王羲之寫字,熟練罷了。”

    王獻之一想,對呀,可不是這樣嗎?於是急忙忙跑回家,一頭栽(災zāi)進書房裡,天天安心下苦功練字了。

    有一次,王羲之來到書房,悄悄走到王獻之身後,猛然間拔他手裡的筆桿,沒拔動。王羲之大喜,他知道王獻之寫字有了手勁啦,於是悉(希xī)心教導他習字,寫了一本《樂毅論》讓他臨摩。

    到後來,王獻之完完全全寫光了十八大缸水,也成為中國一個著名的書法家啦。人們把他與王羲之合稱為“雙王”,稱王羲之為“大王”,叫王獻之為“小王”。不過“大王”和“小王”寫的字,功夫還是有差距的。

    一次,王羲之到京城去,臨走的時候,在牆上寫了幾個字。王獻之等爸走了以後,連忙把牆上的字擦掉,自己照樣寫了幾個字在原來的地方。自己左看右看,認為很不錯了,象得很呢。等到王羲之從京城回來,又經過這兒,見到牆上的字,反覆仔細端詳⑨了一會兒,嘆道:“咳,我臨走的時候,真喝得太醉了,竟然寫出這樣的字來!”

    王獻之在一旁聽到,驚得說不出話來,這才不敢驕傲,更加努力地老老實實練字了。

  • 2 # 一鏡yi相

    王曦之和王獻之的故事

    一次,王羲之吃飯時,用筷子在桌上劃字,把酒杯撞翻了。他就用手指頭蘸(站Zhàn)著酒寫字,飯都忘了吃啦。他的第七個小兒子王獻之見到哈哈大笑,說爸是個“字瘋子”。他媽聽見了,說道:

    “兒呵,只要功夫深,‘泰山頂,高不過腳面兒’。你爸苦苦下功夫,書法一定會勝過古人的呵。”

    這時,王獻之認為自己的字已經寫得很好了,他快活地問道:

    “我的字再寫三年也夠好了吧?”

    王羲之聽了沒作聲。

    媽聽了,搖搖頭說:“遠哩!”

    王獻之又問道:“五年行了吧?”

    媽還搖搖頭說:“遠哩!”

    王獻之氣得跳了起來,問道:“究竟寫多久,才行呀?”

    王羲之聽到這裡,站起來,走到視窗,用手指著院心的大水缸說道:“你呀,能寫完這十八大缸水,字兒才有骨架子,才能站穩腿呢。”

    王獻之聽了心裡不服,下決心顯點本領給爸看。他跑進書房,拿起筆來,決心打頭重來,先練基本功。就天天照著爸爸的字練筆劃,只練些橫、豎(述shù)、點、撇(piě)、捺(納nà)。這樣足足寫有兩年,捧來給他爸看。他爸望望又沒作聲。給媽看,媽說道:“唔,有點象鐵劃了。”

    王獻之這番回到書房,天天光練鉤。又足足寫了兩年,捧來給爸看,爸望望沒聲響。給媽看,媽點點頭說道:“有點象銀鉤吶。”

    第五年,王獻之這才開始天天練字,足足寫了一兩年,把字都捧出來給爸看。王羲之拿過來翻了一翻,仍然搖頭嘆氣沒聲響。只是見到字裡面有個“大”字,嫌架勢上緊下松,於是在下面點了一點,成為“太”字了。

    王獻之又把所寫的字捧給媽看。他媽把字放在桌子上,一張一張看了三天才看完,最後嘆口氣道:

    “我兒寫字兩千日,只這一點象羲之。”

    王獻之走近一看,驚傻啦,原來媽媽指的那一點,就是爸爸加在“大”字下面的那一點呵!

    王獻之這才感到自己的字不行呵。於是煩悶悶地走出門外,在路上低著頭走,心裡有點不舒坦!不覺來到城門口,見到有位老婆婆在烙單餅賣。哈,怪呵!只見她烙好一張餅,就用竹筷挑起,從肩頭往後面撂,一下子就撂進背後的竹匾裡去了。匾裡一張張單餅疊得齊齊整整,有尺把高哩!王獻之看得驚訝(亞yà)極啦,問道:

    “老婆婆老婆婆,你連頭都沒回過去望一望,這餅兒,怎麼撂得這樣準呵?”

    老婆婆笑笑道:“沒什麼,也不過象王羲之寫字,熟練罷了。”

    王獻之一想,對呀,可不是這樣嗎?於是急忙忙跑回家,一頭栽(災zāi)進書房裡,天天安心下苦功練字了。

    有一次,王羲之來到書房,悄悄走到王獻之身後,猛然間拔他手裡的筆桿,沒拔動。王羲之大喜,他知道王獻之寫字有了手勁啦,於是悉(希xī)心教導他習字,寫了一本《樂毅論》讓他臨摩。

    到後來,王獻之完完全全寫光了十八大缸水,也成為中國一個著名的書法家啦。人們把他與王羲之合稱為“雙王”,稱王羲之為“大王”,叫王獻之為“小王”。不過“大王”和“小王”寫的字,功夫還是有差距的。

    一次,王羲之到京城去,臨走的時候,在牆上寫了幾個字。王獻之等爸走了以後,連忙把牆上的字擦掉,自己照樣寫了幾個字在原來的地方。自己左看右看,認為很不錯了,象得很呢。等到王羲之從京城回來,又經過這兒,見到牆上的字,反覆仔細端詳了一會兒,嘆道:“咳,我臨走的時候,真喝得太醉了,竟然寫出這樣的字來!”

    王獻之在一旁聽到,驚得說不出話來,這才不敢驕傲,更加努力地老老實實練字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舞蹈高手們,教教我怎麼練腰的柔軟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