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安西都護府
-
2 # 靜夜史
這個提法還真是令人耳目一新啊。
關於內戰比外戰殘酷的說法,“靜Yes”不敢苟同,歷史上也沒有任何戰爭表明,或者是任何人說過這樣的話,連民間俗語歇後語都沒有!
比如這個歇後語:“靜Yes”說史——盡野史!
玩笑了,我們知道存在即合理,既然很多人認為內戰殘酷性要遠遠大於外戰,肯定有相關的案例佐證這種說法。
那麼,為什麼內戰的殘酷性要遠遠大於外戰呢?“靜Yes”認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1、外戰多是來了又走,而內戰基本都是魚死網破
這不難理解,外戰指的是本國軍隊和外國軍隊的交戰,目的是為了保衛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保障人民的生活權力不被剝奪。
外戰的最終結果,無非兩種,一種是本國軍隊勝利,將敵人徹底驅逐,並將戰火引向敵國境內,本國得到了最終保護;另一種是本國軍隊失利,戰火在本國境內蔓延,本華人民蒙受巨大災難,國家不得不以賠款割地換取停戰,更有甚者讓外國將整個國家佔領和統治。
歷史上最長的外戰是自1234年金國滅亡後,南宋和蒙古的戰爭,戰爭停停打打共持續了半個多世紀,直到1279年崖山海戰後才宣告結束。剩餘的外戰,時間都不算太長。
而內戰就完全不一樣了。如果說外戰是別人來掠奪本國資源和人口,那麼內戰就是國內兩股勢力對本國資源的爭奪。而由於資源的稀缺和固定性,最後的勝利者只能有一個,這就註定了內戰的結果是魚死網破,你死我活。
古往今來,內戰無不伴隨著慘烈的殺戮,歷史上最慘烈的內戰是清朝末年的太平天國運動,在長達14年的爭鬥中,繁榮富庶的江南生靈塗炭,大約2億人口被殺,清政府元氣大傷。
2、外戰戰場可能在國外,而內戰一定是在國內
這是內戰最殘酷的地方,因為是國內勢力的爭鬥,因此戰場一定是在自己的國土上進行,這就意味著即使發生個械鬥,損失的都是自己國家和人民的生命財產。
而外戰不同,在同仇敵愾擊敗外敵後,戰場可以迅速轉移到國外,在別的國土上進行戰爭,本國只需要保障後勤供應即可。參考明朝北伐蒙古的戰爭,將蒙古趕到草原上之後,朱元璋和朱棣多次主動出擊,將戰場擺入蒙古境內,雖然明軍長途跋涉,但對明朝的損失降到了最小。反觀宋朝,基本每次外戰,都是北方的少數民族入侵宋境,連西夏、交趾都可以大舉侵犯宋朝,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取得百分百的勝率,對於國家而言也是損失慘重。
所以,內戰的殘酷性要遠遠大於外戰。
3、外戰受國際影響,而內戰受外國干涉的可能性低
這又是導致內戰比外戰慘烈的一個重要原因。
試想,如果在兩國劍拔弩張的時候,國際組織比如聯合國突然出手,雖然不能保證百分百停戰,但是最起碼會發揮一點作用。而如果發生作用的是兩個小國家,那聯合國的作用就會更加明顯。
但是,內戰受到外國干涉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特別是大國和強國,外國勢力即使想幹涉也只能隔岸觀火,最多也就是譴責一下,聲討一下,對於戰局的影響沒有多大作用。
因為外戰可以牽一髮而動全身,所以更被外國所關切,如果外戰影響到其他國家,特別是大國的利益,他們就會選擇出手調停。相反,只要內戰不像蘇俄十月革命一樣進行瘋狂的輸出,外國勢力樂於看到這個潛在對手永遠動盪下去,甚至會暗中支援反對派和政府作對。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Yes”,一個愛好歷史的妹紙!期待關注!
-
3 # 鐵嶺鋒
這個提法至少是太過偏頗,或者是為了這個標新立異的一個立論而回避了剛剛過去七十多年二戰,當然不能否定內戰的同室操戈對於人類情感的震撼,但也無法因此掩蓋外戰屠殺同類這種更加震撼的殘酷!
內戰的殘酷性遠遠大於外戰這個論點的依據,可能是我們二三千年長久的古代戰爭史中,積累的某些特例,但請注意!那個人類之明進化的時間段,其對疆域視野的認知,內戰與外戰之間的意識侷限,就以此為依據去論證這一觀點的正確,那難免淪為無知的謬誤,甚至是人性情感的泯滅。假設五百年後世界大一統,那麼此前的一切戰爭是否全成了內戰了呢?
就算我們不考慮文明進化的因素,只論戰爭的殘程度,那麼古今中外的哪一場內戰的殘酷性遠遠大於二戰了呢?首先說中國戰場日本發動的對華侵略戰爭,一場戰爭下來竟殺害了中華民族3500萬人口,幾乎等於當年的一箇中型國家的全部人口被滅絕,還不夠殘酷嗎?日軍在戰場上大範圍的使用毒氣武器無差別屠殺中國軍民還不夠殘酷嗎?南京大屠殺四十多天30多萬老弱婦孺平民及放下武器計程車兵,慘死於日軍的殺戮,有當場未死者還被日軍用刺刀活活捅死、活埋,有的竟死於日軍的殺人比賽,還不殘酷嗎?日軍對我後方城市的無差別轟炸不殘酷?七三一部隊用大量的活人進行各種殘忍的試驗還不殘酷嗎?
在蘇德戰場的列寧格勒圍困戰,800天一座80多萬人口的城市至解放僅剩十餘萬人,還不殘酷?戰爭不滿四年,蘇聯死亡人口2500萬,每年800多萬人死於戰爭,每天都有2萬多人被殺,還不殘酷?德國納粹屠殺幾百萬猶太人的種族滅絕行動還不殘酷?盟軍對德國所有工業城市的無差別轟炸、美軍對日本的一系列奪島戰役及對東京等城市的火攻還不殘酷?兩顆原子彈當場要了日本廣二十多萬人的命,還不殘酷?
所以,關於內戰的殘酷性遠遠大於外戰,是對人性正義與邪惡認知的誤導,甚至是文明世界中,某類人群人性情感的泯滅。有戰爭就會死傷人,會死傷很多人,這一點對於人類這種同類相殘的行為都是殘酷的,所以我們反對戰爭,祈望和平。但如果有誰敢把殘酷的戰爭強加於我們頭上,那麼我們也將不惜把種殘酷返還給他,不賒不欠!
回覆列表
就以中國內戰為例:
1、內戰的終極目標,都是最高統治權。而外戰的目標則不定。抗日戰爭中,日本妄圖取得中國最高統治權,華人民奮起反抗,打得很慘烈。而明朝時韃靼的犯邊,則只是襲擾,或者劫掠,並不一定就是奔著政權去的,這種烈度只是邊境水平,於全國則影響不大。因此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2、內戰的戰場,一定都是在國內。而外戰的戰場則不定。三國演義是典型的內戰,魏蜀吳,都在國內殺來殺去,死的大多是老百姓。而萬曆援朝戰爭是典型的外戰,戰場在北韓,基本上沒波及到國內。抗日戰爭也是典型的外戰,主要戰場在中國國內。
3、內戰往往是果,而非因。論及“因”,往往意味著統治秩序紊亂、大規模天災、瘟疫、宮鬥黨爭等。如果是一個正常的國家,不會有內戰的。因此只要爆發內戰,國家一定是出現了很嚴重的問題。如明末的內戰:明朝廷和李自成、張獻忠等“流寇”之間的戰爭,是吏治敗壞、政治腐朽到極點的必然結果,又伴隨著嚴重的天災和瘟疫,死於刀兵和饑荒者不可勝數。努爾哈赤只是遼東疥癬之疾,卻因明朝內戰而坐大。
4、內戰的週期往往比外戰長。中國的三國時期將近持續百年,五代十國70多年,清末大動亂從1911年到1949年,也有30多年。外戰的烈度高,但週期相對較短。如萬曆援朝戰爭6年,抗日戰爭14年。
綜上所述,一般情況下中國內戰的殘酷性,要大於外戰。這就是每當改朝換代時,人口數量總要大幅減少的原因。但也不全如此,如日本侵略者造成了3000多萬華人民傷亡,這已經遠遠超過很多內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