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乖哦絮Airport

    民間有句健康諺語說:“冬吃蘿蔔夏吃薑,不用醫生開藥方”可見生薑和蘿蔔都有很好的保健功能,時值夏季,正是生薑粉墨登場出盡風頭的季節了。不過民間又有諺語說:“早上吃薑,勝過參湯;晚上吃薑,賽過砒霜。”或者是:“白天吃薑,身體健康,晚上吃薑,點火入倉”。這是怎麼回事呢?要明白這其中緣故,還得從生薑身世說起……

    姜,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姜的根莖,在周朝時期姜已有人工栽培。《論語》和《呂氏春秋》中姜被列入食譜。東漢經學家許慎的《說文解字》中,姜本寫作“彊”,為“御溼之菜”。在崇尚食療的年代,姜備受器重。孔子善於養生主張“每食必姜”。宋代文學家王安石在其《學說》中稱讚:“姜能疆(強)御百邪。”明代李時珍尤贊曰:姜辛而不葷,去邪辟惡,生啖熟食,醋醬糟鹽蜜煎調和,無不宜之。可蔬可和可果可藥,其利博矣。凡早行山行,宜含一塊,不犯霧露清溼之氣,及山嵐不正之邪。案《方廣心法附餘》雲,人中風中暑中氣中毒中惡乾霍亂一切卒暴之病,用薑汁與童尿服,立可解散。蓋姜能開痰下氣,童尿降火也。(蘇)頌曰,崔元亮《集驗方》載,敕賜薑茶治痢方,以生薑切細和好茶一兩碗,任意呷之,便瘥。若是熱痢,留姜皮,冷痢去皮,大妙。楊士嬴曰,姜能助陽,茶能助陰,二物皆消散惡氣,調和陰陽,且解溼熱及酒食暑氣之毒,不問赤白通宜用之。蘇東坡治文潞公,有效……

    作為藥用首見《本草經集註》(一說載《別錄》)。《本草圖經》記載:“生薑,生犍為山谷及荊州、揚州。今處處有之,以漢、溫、池州者為良……”《別錄》雲:“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本草拾遺》認為生薑:“汁解毒藥……破血調中,去冷除痰,開胃。” 《本草拾遺》:本功外,汁解毒藥,自餘破血,調中,去冷,除痰,開胃。須熱即去皮,要冷即留皮。《藥性論》:使。主痰水氣滿,下氣。生與幹並治嗽,療時疾,止嘔逆不下食。生和半夏,主心下急痛,若中熱不能食,搗汁合蜜服之。又汁和杏仁作煎,下一切結氣,實心胸擁隔冷熱氣,神效。《開寶本草》:味辛,微溫。主傷寒頭痛鼻塞,咳逆上氣,止嘔吐。《中藥學》(國家高等醫藥院校五版教材.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認為:生薑味辛性微溫,歸肺、脾經。具有發汗解表、溫中止嘔、溫肺止咳的功效。①、外感風寒:惡寒發熱、頭痛、鼻塞等。本品辛散發表,可加入辛溫解表劑中,增強發汗效果,如桂枝湯等方劑均有本品,若是輕微感冒,煎東加紅糖熱服。②、胃寒嘔吐:能溫胃和中,降逆止嘔。根據配伍不同,可用於多種嘔吐,常與半夏(注意:一般使用炮製過的姜半夏、法半夏等,非生半夏。)同用治療胃寒嘔吐,即小半夏湯;若熱證嘔吐,可配伍竹茹、黃連等。③、風寒客肺:生薑有溫肺除痰止咳功效,常配伍其他散寒止咳藥共用。④、解毒殺蟲:本品能解半夏、南星、魚蟹之毒。另外細菌性痢疾、瘧疾、蛔蟲者,均可做鋪助食療。薑汁外塗,治白癜風、斑禿及發背初起。生薑水浸劑有抗菌及抗原蟲作用。⑤、生薑皮:味辛性涼,有和脾行水功能,主要用於水腫。常配伍茯苓皮、大腹皮、桑白皮等藥以利水退腫,如五皮飲。

    現代營養學認為:生薑含有揮發性姜油酮和姜油酚,具有活血、祛寒、除溼、發汗等作用。有助陽作用,故有“男子不可百日無姜”之說。姜含有蛋白質、糖類、維生素等。所含的植物殺菌素不亞於蔥和蒜,其中所含的揮發油可以抑制人體對膽固醇的吸收,防止肝臟和血清膽固醇的蓄積。故對於高膽固醇者有很好的治療和預防作用。研究發現口嚼(不嚥下)生薑一克可升高血壓,收縮壓1.49kpa(11.2mmHg),舒張壓平均1.86kpa,對脈率無明顯影響。生薑油有有效的預防和治療由四氯化碳引起肝損傷所出現的生化指標的變化。生薑揮發油所含的姜油酮、姜醇有明顯的抗氧化作用,並有增強腎上腺皮質功能等多方面作用,因此,生薑有清除人體自由基和養顏預防衰老的功能。此外,生薑丙酮有明顯的利膽作用,對於膽結石的治療具有輔助作用。

    既然姜有這麼多的好處,為什麼在夏天吃尤為適合呢?這大致因素有以下兩點:1、夏季炎熱,溼度增高,人們習慣貪涼,喜服寒涼之品,喜臥冰涼之席,汗孔開洩,容易在夜間睡眠中受寒,這時候若不及時解肌發表出汗,病邪容易入裡作病;或高溫溼重易產生暑溼,影響脾胃運化而出現胃口不好,厭惡油膩。針對這種情況喝一點薑湯或做菜時多加點姜,即可發汗解表,散寒祛暑,可謂在不知不覺中消除了可能導致疾病產生的隱患,同時又可以治療因吃不潔食物而引起的腹痛、腹瀉、嘔吐等。2、唐代孫思邈在四季養生裡認為“……夏省苦增辛以養肺氣。”因為夏天在五行屬於火,火克金。這時候應該攝入一些歸肺經的辛辣食物(如生薑)養肺氣以抗衡夏季火對肺經的相剋。

    至於為什麼不適合晚上吃?一般認為,白天陽氣升騰,胃中之氣應運升發受納食物,吃點姜可以健脾開胃;生薑不但歸脾經也歸肺經,生薑之辛有發散的功能,可以協助肺的宣發開鬼門使停留於體內的溼氣濁物,隨汗排出,故在夏季有時出一身汗頓覺痛快淋漓,精神煥發。現代營養學角度認為生薑中的揮發油可加快血液迴圈、興奮神經,提高人體的做功能力。到了晚上,人體應該是陽氣收斂、陰氣外盛,此時要清淡飲食、少食,利於夜間休息。晚上進食辛溫的生薑,脾胃運化功能逐漸處於休息階段,也無需利膽,又開不了鬼門,導致宣洩無門鬱而產生內熱,日久出現“上火”甚至“毒火內攻”的症狀。那麼是不是所有的人晚上都不適合吃生薑呢?比如晚上出外雨淋受寒了,要等到天亮才可以喝薑湯嗎?金元四大家之一李東垣說了這麼一句話可以做參考:“或問曰:人云夜間勿食生薑,食則令人閉氣,何也?曰:生薑辛溫,主開發,夜則氣本收斂,反食之開發其氣,則違天道,是以不宜食,此以平人論之可也,若有病則不然。”明確說了晚上不適合吃生薑,是對正常人而言,對於有病(需要用生薑的患者)的人則不拘泥。此外,晚上不宜吃薑也說明吃宵夜影響脾胃休息時間,是一個不好的生活習慣。

    過量食用姜會耗陰助陽,所以,陰虛火旺的人不宜多吃。特別需要注意的是:腐爛的生薑千萬不要食用,其中含有有毒物質黃樟素,可誘發肝癌、食道癌等。

    以下,是一些與生薑有關的小驗方:

    1、薑汁糖:《本草綱目》紅糖500克、生薑100克、生薑搗汁,紅糖放鍋內,加水少許,小火熬製稠厚時,加入薑汁,再繼續煉至糖水挑起呈絲狀,不粘手時停火,冷卻後切成小塊,有止咳化痰的作用。

    2、五汁膏:《經驗廣集》薑汁、 蜂蜜各4兩、蘿蔔、梨汁、人奶各一碗,熬成膏,早晚沸水沖服,可以治療勞咳。

    3、生薑紫蘇湯:《本草匯言》:生薑、紫蘇葉,煮湯。風寒感冒。

    4、生薑搗爛如泥,加紅糖,九蒸九曬,經期進食,可治療宮寒不孕。

    5、生薑粥:《調疾飲食辯》生薑、粳米。 散表寒、胃寒吐逆、上氣乾嘔。

    6、生薑汁塗灼傷、凍傷,效果較好。

    7、新鮮生薑50克,每日3次,2日服完,治療胃、十二指腸潰瘍,可減輕症狀。生薑、菜油、紅糖製成姜油膏,早晚各一湯匙空腹開水沖服,治療萎縮性胃炎及十二指腸潰瘍,效果較好。

    8、勻氣散:《養老奉親書》生薑半兩,蔥一莖(和根葉),鹽一捻,豉三十粒。上四味搗爛,安臍中,良久通便。可治療老人大小便不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睡覺時牙咬得緊是怎麼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