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生活大師44310468
-
2 # 華盛盾
感覺就是現在尿不溼的功能。古代女人出嫁前都不敢喝水的,怕中途小解不雅。但萬一新娘尿急尿頻尿等待怎麼辦,那隻能尿在花轎裡。為了不被發現,孃家人就做了這種吸水性好的棉花小軟墊。而且新娘尿在上面也沒有聲音。
用不到就坐在上面減震,畢竟花轎也是非常顛簸的。特別是長途跋涉,新娘子會很累。有個軟墊既可以抱抱也可以靠靠坐,以解婚途之苦。
現在再做這種軟墊就是一種傳統婚禮的風俗繼承。只是一種擺設,沒有什麼實際的意義。就像婚床上放栆花生桂圓蓮子一樣,早生貴子的意思,圖個吉利。而現在許多新娘子婚前都懷孕或者生子了,這些擺設只是走過場做給別人看的。
-
3 # 解千愁
這種做法應該是中國北方某些地區的傳統婚俗之一。可別小看了這個小墊子,對於新娘子來說,用處可不小。過去女兒出嫁,根據男家的窮富狀況,前來迎親時可能是讓新娘子坐轎子,也可能是坐馬車、牛車、人拉板車等,還有的是騎馬、騎驢子等,過去的路況極差,如果路途再較遠一點,這個柔軟的小墊子可就用得上了,可以坐得舒服多了。
另外,過去的鬧房是相當講究的,有時甚至會鬧到凌晨時分的,如果這個小墊子夠小,則可以用來作為新娘子的“尿不溼”了,以解燃眉之急的。即使進了婆家後,這個小墊子仍然可以作為靠背、坐墊等,以及孩子的小枕頭等等來用。
其實這個小墊子的用處倒是不太十分重要的,重要的是孃家人的一片深情厚意。用棉花和棉布千針萬線做成一個柔軟的小墊子,完全體現出孃家人對出嫁女的親切溫馨的關心體貼,更是某種美好的祝福之情,甚至是想透過這個小物件,告訴女兒:孃家永遠是你最溫暖的依靠。
當然,作為一種傳統的婚俗被沿用傳承了下來,是孃家人一片心意的表達,至於現在自然是派不上那麼大的用場了,但是,可憐天下慈母心,孃家人偷偷做的這個小墊子,依然會讓出嫁的新娘子在心裡永遠記住,生養自己且疼愛自己的孃家人的。
應該是幾個考慮吧:
1.嫁到新郎家,在外面可以墊著坐,謹防溼氣和涼氣入體;
2.好事來的時候放在小腹部保暖,緩解不適;
3.需要的時候可以拆解後做手帕、抹布、繃帶。。。。。
4.有孩子了可以做尿布;
5.用舊了可以做拖布;
6.晚上睡覺墊在屁股下面,預防尿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