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0月5日,
喬布斯因癌細胞擴散,在他親自指揮醫療團隊的靶向治療法失敗而逝世,
全世界無以計數的喬布斯粉絲,陷入了巨大的痛傷中,
各種自發悼念在全世界的各個地方舉行。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晃已過去了7年。
7年來,世界已經處於快速變化之中,第九代IPHONE已經上市,中國一大批企業進入世界500強,人工智慧興起,蘋果已取得了長足發展。
2018年9月份,蘋果成為全球第一個市超萬億美元的公司;
2018年11月份,全球最大的品牌公司Interbrand釋出“2018年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榜單中,蘋果首次超越谷歌,成為全球最具價值的品牌。
在我看來,喬布斯的人走了,但他為蘋果創立的願景、使命、價值觀,已深深的植根於蘋果公司血液。
他為蘋果架構的以電腦、IPAD、手機、音樂播放器、多功能智慧手錶等高價格產品硬體為入口、以ituns、蘋果App store為連結平臺,所形成的一個反網際網路自由、開放、共享精神的,具有蘋果獨特差異化的自我封閉系統,在這個系統之中,傳承著喬布斯所大力倡導的非同凡想、改變世界、簡約至極、科技+人文+禪宗的產品美學等核心基因,鎖定了大批高質量的使用者,推動蘋果的品牌價值不斷躍升。
魯迅說,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
網友說,喬布斯走了,蘋果還是第一。
這就是企業文化的力量。
但有很多企業都說不要談文化,沒精力與資源做文化,像蘋果、華為這種獨角獸的成功沒有可複製性。我通常對這些觀點嗤之以鼻。
如果時光倒流,當初的蘋果公司,可是喬布斯和同伴在他老爸的車庫裡成立的;當初的華為公司,任正非也是從一個小作房開始的。
所以,關於企業文化,本是老生常談,但很多人都深陷在誤區裡,不得自拔。
回頭來說,要系統來談企業文化,其實又有蠻大的難度。
簡單來講,我認為要注意以下三個要點。
不是未經過文化建設的企業就沒有文化。所謂文,就是紋,就是痕跡,每一個企業從創立到發展到壯大,自始致終都有企業核心創始人的痕跡;所謂化,就是轉化,企業創始人的痕跡,主流價值觀轉化成企業發展的指導原則,像華為任正非軍人氣質,從狼文化進化到今天的奮鬥者文化,無不是創始人任正非的價值基因在華為痕跡化的過程。
明白了這個核心本質問題之後,企業文化的建設就有了根,就有了源頭,就有了體系化、內涵與外延擴充套件的活水。
就是要明白,企業文化是一個系統工程,說大很大,說複雜複雜,但我們要學會化繁為簡,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當你的企業/單位要著手開展企業文化建設的時候,你腦子裡條件反射式的要彈出三個層次——
第一個是理念層,
第二個是制度層,
第三個是器物層。
理念層是根心,是根本,是推動企業經營與發展的根本憲法,譬如《華為基本法》。
最關鍵的內容包括: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企業願景,企業使命、企業經營理念,企業管理理念等,發展得好、運營得穩的企業,都是這方面做得相當好的,你看阿里巴巴“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華為“以品牌中為心,以奮鬥者為本”,這些關鍵詞的核心內涵是什麼,百度一下。
制度層是支撐,是保障,是推動企業系統在理念指導下規範、科學、高效執行的操作手則。
這裡麵包括的內容就多了,以一個實體制造業為例,從企業/品牌戰略、產品研發、原料採購、生產製造、營銷推廣、經銷商管理、營銷隊伍管理、人力資源等等,各個職能模組,都有相應的指導手冊。
當然,這裡面各個行業、各個企業的情況不同,一個基礎的原則就是,在理念層的指導下,對企業現有職能模組都要進行相應的設計,或者說這些設計條款就是對理念的落實與細化。
器物層是載體,是強化,是推動企業理念及制度在員工、客戶、消費者及其他利益相關者中的入腦入心。譬如《華為企業文化手冊》。
從各類管理手冊、操作手冊、廣告標板、日常經營過程中所用的物質載體,譬如通勤車、物流用車,各類辦公用品、辦公OI系統、經銷商管理系統的介面,等等,都可以作為傳達、傳播企業文化的物質載體。
企業文化建設絕對不是憑空想象,而是有源頭、有參照、有路徑。
一、有源頭。
就是前面講的從企業創始人身上找基因,對標他的推動企業發展的一些核心原則、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世界上沒有兩片同樣的葉子,也沒有完全同樣的兩個人,這樣確保你的企業文化系統呈現出來的時候,具有獨特性、差異性與競爭性。沒有獨特性的企業,原則上來說在市場上競爭力量就會小很多。
二、有參照。
就是要參照競爭對手。我們很多時候做一個解決方案的時候,喜歡搞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樣樣都要,總想把企業打造成一個完美無暇的代表,這是不可能的。企業文化是企業戰略裡最最核心的部分,沒有完美的企業文化,因為沒有完美的人。
個人多年的案例經驗表明,不要太過於專注短板。短板要不要補?我認為,平行參照你的競爭對手,如果漏洞過大,是致命的,一定就要補上,因為涉及到企業的身家性命。
更重要的是,放大老闆的優勢,按照長板更長的原理,來梳理、規劃、宏揚企業文化中的精華,做自己感覺興趣的事,那才是致勝的王道。
三、有路徑。
企業文化建設是系統工程,就跟中醫全面系統瞭解你的身體健康狀態一樣,必須是從老闆、高層、中層到基層,全線發動、全員參與,把企業文化建設、診斷、梳理、設計、宣貫、落地,當作重新煥發企業活力的一次契機。
不是幾個人的寫寫畫畫,而是從成立專案小組、項立啟動儀式、全面深度調研(從老闆、高層、中層、基層)、企業文化調研彙報、理念/制度梳理、器物設計、落地宣貫、全面執行、反饋與調整、漸進式最佳化,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具有自我造血功能,不斷提升影響力與競爭力的文化閉環。
初創企業從初心開始,你為什麼要做這家企業?這是企業文化裡最根本的命題。
走出了生存期的,你要思考,你要怎麼走得穩、走得遠、走得正,可以更加系統化的來思考。
進入了下降期的企業,你要思考,你的使命、願景、價值觀是不是跟時代吻合、跟市場吻合,連華為這麼牛的企業,文化主題詞都從狼文化調整到了奮鬥者文化,他們的發展動力,值得我們思考與借鑑!
2011年10月5日,
喬布斯因癌細胞擴散,在他親自指揮醫療團隊的靶向治療法失敗而逝世,
全世界無以計數的喬布斯粉絲,陷入了巨大的痛傷中,
各種自發悼念在全世界的各個地方舉行。
時間如白駒過隙,一晃已過去了7年。
7年來,世界已經處於快速變化之中,第九代IPHONE已經上市,中國一大批企業進入世界500強,人工智慧興起,蘋果已取得了長足發展。
2018年9月份,蘋果成為全球第一個市超萬億美元的公司;
2018年11月份,全球最大的品牌公司Interbrand釋出“2018年全球最具價值品牌100強”榜單中,蘋果首次超越谷歌,成為全球最具價值的品牌。
沒了喬布斯的人,蘋果仍然還是第一。但蘋果真的沒了喬布斯了嗎?在我看來,喬布斯的人走了,但他為蘋果創立的願景、使命、價值觀,已深深的植根於蘋果公司血液。
他為蘋果架構的以電腦、IPAD、手機、音樂播放器、多功能智慧手錶等高價格產品硬體為入口、以ituns、蘋果App store為連結平臺,所形成的一個反網際網路自由、開放、共享精神的,具有蘋果獨特差異化的自我封閉系統,在這個系統之中,傳承著喬布斯所大力倡導的非同凡想、改變世界、簡約至極、科技+人文+禪宗的產品美學等核心基因,鎖定了大批高質量的使用者,推動蘋果的品牌價值不斷躍升。
魯迅說,有的人死了,但他還活著。
網友說,喬布斯走了,蘋果還是第一。
這就是企業文化的力量。
但有很多企業都說不要談文化,沒精力與資源做文化,像蘋果、華為這種獨角獸的成功沒有可複製性。我通常對這些觀點嗤之以鼻。
如果時光倒流,當初的蘋果公司,可是喬布斯和同伴在他老爸的車庫裡成立的;當初的華為公司,任正非也是從一個小作房開始的。
所以,關於企業文化,本是老生常談,但很多人都深陷在誤區裡,不得自拔。
回頭來說,要系統來談企業文化,其實又有蠻大的難度。
簡單來講,我認為要注意以下三個要點。
第一,要糾正一個誤區。不是未經過文化建設的企業就沒有文化。所謂文,就是紋,就是痕跡,每一個企業從創立到發展到壯大,自始致終都有企業核心創始人的痕跡;所謂化,就是轉化,企業創始人的痕跡,主流價值觀轉化成企業發展的指導原則,像華為任正非軍人氣質,從狼文化進化到今天的奮鬥者文化,無不是創始人任正非的價值基因在華為痕跡化的過程。
明白了這個核心本質問題之後,企業文化的建設就有了根,就有了源頭,就有了體系化、內涵與外延擴充套件的活水。
第二,要確立三個層次。就是要明白,企業文化是一個系統工程,說大很大,說複雜複雜,但我們要學會化繁為簡,大處著眼,小處著手。
當你的企業/單位要著手開展企業文化建設的時候,你腦子裡條件反射式的要彈出三個層次——
第一個是理念層,
第二個是制度層,
第三個是器物層。
理念層是根心,是根本,是推動企業經營與發展的根本憲法,譬如《華為基本法》。
最關鍵的內容包括:企業的核心價值觀,企業願景,企業使命、企業經營理念,企業管理理念等,發展得好、運營得穩的企業,都是這方面做得相當好的,你看阿里巴巴“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華為“以品牌中為心,以奮鬥者為本”,這些關鍵詞的核心內涵是什麼,百度一下。
制度層是支撐,是保障,是推動企業系統在理念指導下規範、科學、高效執行的操作手則。
這裡麵包括的內容就多了,以一個實體制造業為例,從企業/品牌戰略、產品研發、原料採購、生產製造、營銷推廣、經銷商管理、營銷隊伍管理、人力資源等等,各個職能模組,都有相應的指導手冊。
當然,這裡面各個行業、各個企業的情況不同,一個基礎的原則就是,在理念層的指導下,對企業現有職能模組都要進行相應的設計,或者說這些設計條款就是對理念的落實與細化。
器物層是載體,是強化,是推動企業理念及制度在員工、客戶、消費者及其他利益相關者中的入腦入心。譬如《華為企業文化手冊》。
從各類管理手冊、操作手冊、廣告標板、日常經營過程中所用的物質載體,譬如通勤車、物流用車,各類辦公用品、辦公OI系統、經銷商管理系統的介面,等等,都可以作為傳達、傳播企業文化的物質載體。
第三,要掌握三個原則。企業文化建設絕對不是憑空想象,而是有源頭、有參照、有路徑。
一、有源頭。
就是前面講的從企業創始人身上找基因,對標他的推動企業發展的一些核心原則、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世界上沒有兩片同樣的葉子,也沒有完全同樣的兩個人,這樣確保你的企業文化系統呈現出來的時候,具有獨特性、差異性與競爭性。沒有獨特性的企業,原則上來說在市場上競爭力量就會小很多。
二、有參照。
就是要參照競爭對手。我們很多時候做一個解決方案的時候,喜歡搞人無我有,人有我優,樣樣都要,總想把企業打造成一個完美無暇的代表,這是不可能的。企業文化是企業戰略裡最最核心的部分,沒有完美的企業文化,因為沒有完美的人。
個人多年的案例經驗表明,不要太過於專注短板。短板要不要補?我認為,平行參照你的競爭對手,如果漏洞過大,是致命的,一定就要補上,因為涉及到企業的身家性命。
更重要的是,放大老闆的優勢,按照長板更長的原理,來梳理、規劃、宏揚企業文化中的精華,做自己感覺興趣的事,那才是致勝的王道。
三、有路徑。
企業文化建設是系統工程,就跟中醫全面系統瞭解你的身體健康狀態一樣,必須是從老闆、高層、中層到基層,全線發動、全員參與,把企業文化建設、診斷、梳理、設計、宣貫、落地,當作重新煥發企業活力的一次契機。
不是幾個人的寫寫畫畫,而是從成立專案小組、項立啟動儀式、全面深度調研(從老闆、高層、中層、基層)、企業文化調研彙報、理念/制度梳理、器物設計、落地宣貫、全面執行、反饋與調整、漸進式最佳化,這樣就會形成一個具有自我造血功能,不斷提升影響力與競爭力的文化閉環。
所以,無論你是初創企業、還是已經走上了成長期的階段,甚至覺得進入了衰落期,我認為首先要從你的文化上做深刻的反思,不同之外在於,企業因成立時間、規模大小、所處生命週期不同,檢視與反思的內容不同而已。初創企業從初心開始,你為什麼要做這家企業?這是企業文化裡最根本的命題。
走出了生存期的,你要思考,你要怎麼走得穩、走得遠、走得正,可以更加系統化的來思考。
進入了下降期的企業,你要思考,你的使命、願景、價值觀是不是跟時代吻合、跟市場吻合,連華為這麼牛的企業,文化主題詞都從狼文化調整到了奮鬥者文化,他們的發展動力,值得我們思考與借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