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土壤鹽鹼害障礙表現:當耕地土壤出現青、紅、白霜是土壤障礙對地面顏色最直觀的反映,出現這三種情況是土壤中磷鉀和微量元素大量積累了。一般大棚作物種植3-5年後開始出現土壤障礙現象,主要表現為土壤酸化鹽鹼化(南部酸化、北部鹽鹼化)。土壤鹽鹼超標初期是土壤表層出現泛“白霜”, “白” 是地表面積累了一層鹽霜;進一步鹽鹼化加重時土壤變“綠”色,即土壤出現銅青綠色斑紋斑點,綠色是長綠苔,綠苔是一種藻類。在土壤鹽鹼超標高溫髙溼下綠苔長勢茂盛;土壤鹽鹼嚴重時土壤表面出現“紫球藻”棕褐色“紅”土現象,紫球藻這是一種鹽鹼的指示植物。它的出現說明土壤裡的鹽分已經很高,鹽份含量已經達到土壤安全臨界線了。出現以上三種現象就說明土壤鹽漬化已經比較嚴重,土壤需要進行治理改良了。白綠紅現象的出現,直接反映出我們向土壤中投入的化學肥料嚴重過剩,或土壤有機質的降低使土壤性狀惡化,保肥能力下降。土壤出現紅、白、綠現象都會對作物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二、土壤鹽鹼化、酸化現狀:土壤鹽鹼化、酸化障礙主要是不良施肥習慣和土壤差異導致的。(一)土壤酸化:大棚蔬菜土壤pH呈現酸化的趨勢,據測定棚室土壤pH≤5.5(酸性)佔62.3﹪,其中pH≤4.5(強酸性)佔9.6﹪。大棚蔬菜50﹪土壤pH值下降了一個等級(由微酸性變成酸性)。中國南部地區主要是土壤酸化。(二)土壤鹽化:鹽分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鹽,大部分透過肥料施入,也稱之“肥料鹽”。據中南農科所相關資料對120個土壤樣本測定,可溶性鹽平均0.27﹪,即大棚蔬菜土壤鹽分平均達到了臨界指標,三分之一土壤出現鹽分超標。另外從電導率和pH差值(pH差值即pH水浸-pH鹽浸)等表明大棚土壤鹽分積聚加劇。北部主要是鹽鹼化較嚴重。三、土壤鹽鹼酸化障礙的發生原因:土壤酸化、鹽漬化主要是以下因素造成的。(一)土壤磷鉀蓄積:大量使用化肥,隨著種植時間的延長,土壤化學肥料蓄積過多,特別是磷鉀元素蓄積過多土壤酸化、鹽鹼化障礙的危害越大。主要是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鉀蓄積過多。近半數大棚土壤有效磷高度蓄積,五分之二的土壤速效鉀蓄積,養分蓄積程度,連作>輪作>露地>水田;連作中隨著時間的延長,肥料蓄積程度加劇,尤其是種植3年以上的大棚。磷鉀元素蓄積多,即產生鹽害,土壤中大量施入氮磷鉀又抑制硼、鈣、鎂、錳、鋅等中微量營養元素的吸收而出現生理缺素症狀,氮磷鉀養分過大是引起土壤營養元素之間不平衡而產生生理缺素的重要原因。過量使用化肥大量的硫酸根離子、氯離子、磷酸根殘留在土壤當中,與土壤中的鈉離子結合,形成鹽,導致土壤鹽鹼化,土壤失去活性。(二)植株反應:作物發生生理障害,表現為僵苗、死苗、葉片焦枯、落花落果、果實畸形等症狀,作物從種到收的全生育期都可出現死苗的情況,有些作物植株硝酸鹽積累,主要有以下危害:1、大棚作物產量下降:土壤鹽類濃度的提高,瓜類反應特別敏感,如有一黃瓜種植戶,因鹽害農戶減產20-30﹪,草莓產量只及生產最好階段的20-50%左右。黃瓜葉片萎蔫,根系腐爛,減產30-50%。2、品質下降,商品性差:如蘿蔔、萵苣筍空心,肉質變硬;黃瓜蜂腰、大頭、彎瓜;葉菜類葉色暗、莖葉硬,食味差;茄子、蕃茄頂部發黑腐爛等,嚴重影響蔬菜的商品價值。3、農民收入減少:由於產量減少,品質變差,直接影響了農民的收入。一般大棚畝收入6000元左右,而發生酸害鹽害後,畝收入下降到2000元左右,甚至虧損。(三)原因分析:施肥量大,配比不合理:由於農戶對蔬菜需肥特點了解不夠全面,往往為豐產而大量盲目施肥,即“無節制”的施肥使鹽鹼蓄積過多土壤板結。據相關資料顯示向土壤中過量施入氮肥時,微生物的氮素供應增加1份,相應消耗的碳素就增加25份,所消耗的碳素來源於土壤有機質,有機質含量低,影響了微生物的活性,從而影響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導致土壤板結。向土壤中過量施入磷肥時,磷肥中的磷酸根離子與土壤中鈣、鎂等陽離子結合形成難溶性磷酸鹽,即浪費磷肥,又破壞了土壤團粒結構,致使土壤板結。向土壤中過量施入鉀肥時,鉀肥中的鉀離子置換性特別強,能將形成土壤團粒結構的多價陽離子置換出來,致使土壤板結。化肥使土壤鹽鹼化造成土壤板結的原因是化肥中只有陽離子或陰離子是植物所需要的元素,植物單方面選擇性吸收了有用的離子,造成土壤酸化或鹽鹼化。土壤團粒結構的破壞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造成土壤板結。土壤中單一使用化肥,破壞了土壤中的微生物群體平衡,有益菌和有害菌比例失調,有害菌增多,侵害植物,使得病害發生嚴重。所以我們提倡使用有機活化營養套餐肥嘉美紅利、贏利來、海力寶、金利等,調理土壤,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有效螯合大中微量營養元素,為作物補充全面充足的營養,為有益微生物菌群提供有機碳源,增加土壤保水保肥效能,打破土壤板結,是無公害農業首選精品。文章來源:《淺析棚室土壤鹽鹼害酸化的發生及防治》史建國 馬兆義本期編輯:郭嘉偉、陳芳
一、土壤鹽鹼害障礙表現:當耕地土壤出現青、紅、白霜是土壤障礙對地面顏色最直觀的反映,出現這三種情況是土壤中磷鉀和微量元素大量積累了。一般大棚作物種植3-5年後開始出現土壤障礙現象,主要表現為土壤酸化鹽鹼化(南部酸化、北部鹽鹼化)。土壤鹽鹼超標初期是土壤表層出現泛“白霜”, “白” 是地表面積累了一層鹽霜;進一步鹽鹼化加重時土壤變“綠”色,即土壤出現銅青綠色斑紋斑點,綠色是長綠苔,綠苔是一種藻類。在土壤鹽鹼超標高溫髙溼下綠苔長勢茂盛;土壤鹽鹼嚴重時土壤表面出現“紫球藻”棕褐色“紅”土現象,紫球藻這是一種鹽鹼的指示植物。它的出現說明土壤裡的鹽分已經很高,鹽份含量已經達到土壤安全臨界線了。出現以上三種現象就說明土壤鹽漬化已經比較嚴重,土壤需要進行治理改良了。白綠紅現象的出現,直接反映出我們向土壤中投入的化學肥料嚴重過剩,或土壤有機質的降低使土壤性狀惡化,保肥能力下降。土壤出現紅、白、綠現象都會對作物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二、土壤鹽鹼化、酸化現狀:土壤鹽鹼化、酸化障礙主要是不良施肥習慣和土壤差異導致的。(一)土壤酸化:大棚蔬菜土壤pH呈現酸化的趨勢,據測定棚室土壤pH≤5.5(酸性)佔62.3﹪,其中pH≤4.5(強酸性)佔9.6﹪。大棚蔬菜50﹪土壤pH值下降了一個等級(由微酸性變成酸性)。中國南部地區主要是土壤酸化。(二)土壤鹽化:鹽分是指土壤中的可溶性鹽,大部分透過肥料施入,也稱之“肥料鹽”。據中南農科所相關資料對120個土壤樣本測定,可溶性鹽平均0.27﹪,即大棚蔬菜土壤鹽分平均達到了臨界指標,三分之一土壤出現鹽分超標。另外從電導率和pH差值(pH差值即pH水浸-pH鹽浸)等表明大棚土壤鹽分積聚加劇。北部主要是鹽鹼化較嚴重。三、土壤鹽鹼酸化障礙的發生原因:土壤酸化、鹽漬化主要是以下因素造成的。(一)土壤磷鉀蓄積:大量使用化肥,隨著種植時間的延長,土壤化學肥料蓄積過多,特別是磷鉀元素蓄積過多土壤酸化、鹽鹼化障礙的危害越大。主要是土壤有效磷和速效鉀蓄積過多。近半數大棚土壤有效磷高度蓄積,五分之二的土壤速效鉀蓄積,養分蓄積程度,連作>輪作>露地>水田;連作中隨著時間的延長,肥料蓄積程度加劇,尤其是種植3年以上的大棚。磷鉀元素蓄積多,即產生鹽害,土壤中大量施入氮磷鉀又抑制硼、鈣、鎂、錳、鋅等中微量營養元素的吸收而出現生理缺素症狀,氮磷鉀養分過大是引起土壤營養元素之間不平衡而產生生理缺素的重要原因。過量使用化肥大量的硫酸根離子、氯離子、磷酸根殘留在土壤當中,與土壤中的鈉離子結合,形成鹽,導致土壤鹽鹼化,土壤失去活性。(二)植株反應:作物發生生理障害,表現為僵苗、死苗、葉片焦枯、落花落果、果實畸形等症狀,作物從種到收的全生育期都可出現死苗的情況,有些作物植株硝酸鹽積累,主要有以下危害:1、大棚作物產量下降:土壤鹽類濃度的提高,瓜類反應特別敏感,如有一黃瓜種植戶,因鹽害農戶減產20-30﹪,草莓產量只及生產最好階段的20-50%左右。黃瓜葉片萎蔫,根系腐爛,減產30-50%。2、品質下降,商品性差:如蘿蔔、萵苣筍空心,肉質變硬;黃瓜蜂腰、大頭、彎瓜;葉菜類葉色暗、莖葉硬,食味差;茄子、蕃茄頂部發黑腐爛等,嚴重影響蔬菜的商品價值。3、農民收入減少:由於產量減少,品質變差,直接影響了農民的收入。一般大棚畝收入6000元左右,而發生酸害鹽害後,畝收入下降到2000元左右,甚至虧損。(三)原因分析:施肥量大,配比不合理:由於農戶對蔬菜需肥特點了解不夠全面,往往為豐產而大量盲目施肥,即“無節制”的施肥使鹽鹼蓄積過多土壤板結。據相關資料顯示向土壤中過量施入氮肥時,微生物的氮素供應增加1份,相應消耗的碳素就增加25份,所消耗的碳素來源於土壤有機質,有機質含量低,影響了微生物的活性,從而影響土壤團粒結構的形成,導致土壤板結。向土壤中過量施入磷肥時,磷肥中的磷酸根離子與土壤中鈣、鎂等陽離子結合形成難溶性磷酸鹽,即浪費磷肥,又破壞了土壤團粒結構,致使土壤板結。向土壤中過量施入鉀肥時,鉀肥中的鉀離子置換性特別強,能將形成土壤團粒結構的多價陽離子置換出來,致使土壤板結。化肥使土壤鹽鹼化造成土壤板結的原因是化肥中只有陽離子或陰離子是植物所需要的元素,植物單方面選擇性吸收了有用的離子,造成土壤酸化或鹽鹼化。土壤團粒結構的破壞致使土壤保水、保肥能力及通透性降低,造成土壤板結。土壤中單一使用化肥,破壞了土壤中的微生物群體平衡,有益菌和有害菌比例失調,有害菌增多,侵害植物,使得病害發生嚴重。所以我們提倡使用有機活化營養套餐肥嘉美紅利、贏利來、海力寶、金利等,調理土壤,促進土壤團粒結構形成,有效螯合大中微量營養元素,為作物補充全面充足的營養,為有益微生物菌群提供有機碳源,增加土壤保水保肥效能,打破土壤板結,是無公害農業首選精品。文章來源:《淺析棚室土壤鹽鹼害酸化的發生及防治》史建國 馬兆義本期編輯:郭嘉偉、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