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9774165159496
-
2 # 使用者9154449839992
是什麼裝置,建議你你從計算機到閘道器,再到交換機,再到路由器一跳一跳的測試,這樣測得最準確。
可以使用tracert後面帶上IP地址來測試到達的路由延時是多少,從而確定哪地方延時大,就可以瞭解哪部分出了問題。
用ping大位元組包的方式來ping你要測的路由如:
ping-l8000192.168.1.254就是對192.168.1.254傳送8000個位元組的包。
-
3 # 使用者2151701896967
首先你觀察 你電腦顯示我WIFI的訊號如果 如果你斷開連線的時候 WIFI的訊號是滿格的 那說明是你的網路的問題 如果斷開網路的時候是無法檢測到WIFI訊號 或則是 WIFI的訊號弱 那可能就是 路由器的問題 因為WIFI的訊號指示代表 路由器的訊號強度
INTERNET的產生 概述:20世紀60年代末,美軍為了保證4臺軟硬體結構不同的計算機有效地相互通訊,在受到軍事打擊時,如果其中的一臺或幾臺計算機被破壞,其他的計算機仍能有效地通訊和工作,於是產生了ARPANET ,ARPANET ,還建立了一種使計算機在NET上能夠正確交換的協議,只要計算機遵循該協議,那它連入網路就能和其他計算機進行資料交換,這就是TCP/IP(Transportat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網路協議.TCP/IP協議產生後,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即NSF)將美國大學和研究機構的計算機網路連在一起,建立了NSFnet,1989年,NSFnet對外開放,公眾可以自由進入該網路.——這就是Internet的最初骨幹網.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美蘇雙方為了實現各自的戰略意圖而進行著軍備競賽. 1951年,麻省理工學院(Mit University)成立了著名的林肯實驗室(Lincoln lab),專門研究防範蘇聯轟炸的措施,而他們的主要研究專案就是“遠距離預警”. 這個“遠距離預警”系統,是由軍方主管並操縱的一種中央控制的網路結構.按照專家們的設計,這個網路必須完成三個任務:第一,採集從各個雷達站蒐集來的訊號;第二,透過計算判斷是否有敵機來犯;第三,將防禦武器對準來犯的敵機. 這是第一個真正實時的人機互動作用的電腦網路系統,它能接收網路上各個軍事部門傳送過來的資料,能夠按照輸入的指令來處理這些資料.由於在執行的過程中需要人的干預,所以被稱作是“半自動”的系統.1952年,系統投入使用,成為當時遠距離訪問的電腦網路的一個典型.這種中央控制式網路在50年代確實為美國蒐集軍事情報以及協調各軍事部門的作戰立下了汗馬功勞,但是,中央控制式網路不久就受到了懷疑. 1957年10月4日蘇聯發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1號”.1957年11月3日,蘇聯的第二顆人造地球衛星“斯普特尼克2號”又上天了.蘇聯衛星上天事件對美國軍方的教訓是深刻的.在收到蘇聯發射衛星成功訊息後,美國軍隊的威信和權威,甚至自信心,一下子降到了最低點.在蘇聯的第一顆衛星上天后第十天,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Dwight Eisenhower)召集他的科學顧問進行長時間討論. 1958年1月7日,艾森豪威爾(Dwight Eisenhower)總統正式向國會提出要建立美國國防部高階研究計劃署(Defense Advanced Research Projects Arrange,即DARPA),希望透過這個機構的努力,確保不再發生毫無準備地看著類似蘇聯衛星上天這種讓美華人尷尬的事. 1962年,古巴導彈危機給網路的發展敲響了警鐘.所以,美國軍方當年提交給肯尼迪(Kennedy)總統的一份建議書中,對美國當時的網路佈局設定感到擔憂,並提請總統予以關注.該建議書認為:儘管美國軍事網路按照當時的標準是高水平的,但是這種由中央控制的網路從一開始就先天不足,蘇聯的導彈只要摧毀這種網路的中心控制,就可以摧毀整個網路.從這個意義上說,軍隊通訊聯絡的網路化程度越高,受到破壞的可能性也就越大.更何況這種網路在導彈面前是如此脆弱,很可能用一顆導彈就可以切斷整個美國軍隊的聯絡. 這一問題立即引起總統的高度關注,肯尼迪(Kennedy)隨即命令國防部高階研究計劃署(DARPA)著手改進網路結構的安全性,以保證美國軍用網路系統在遭受打擊後,如果其中的一臺或幾臺計算機被破壞,其他的計算機仍能有效地通訊和工作. 1964年3月,研究人員保羅.巴蘭(Paul.barn)發表了《論分散式通訊網路》.這篇報告提出了要建立一種沒有明顯中央管理和控制的通訊系統.在這種通訊系統中,每一個點都可以和另一個點建立聯絡.這樣,破壞網路中的任何一個點都不至於破壞整個網路.分散式網路理論的提出,可以說是網路發展最具關鍵性的一步.它基本上奠定了如今的網際網路的特質:分佈、開放、不受中央控制.1966年,羅伯特.泰勒(Robert.thaler)擔任了資訊處理技術辦公室的主任.泰勒(Thaler)把著名研究專家拉里.羅伯茨(robercs)招至麾下,分散式網路的研究由此進展迅速. DARPA經過長時間的研究和論證後認為,可以設計出一種分散的指揮系統.它由一個個分散的指揮點組成,當部分指揮點被摧毀後,其它點仍能正常工作,並且這些點之間,能夠繞過那些已被摧毀的指揮點而繼續保持聯絡.為了對這一構思進行驗證,1969年,DARPA資助建立了一個名為阿帕網(ARPANET)的網路,它採用網路控制協議(Net Control Protocol)把位於加利福尼亞大學(California University)等幾所大學的計算機主機聯接起來,位於各個結點的大型計算機採用分組交換技術,透過專門的通訊交換機和專門的通訊線路相互聯接.這個阿帕網(ARPANET)就是Internet的基本雛形.1972年,美國共有50多所大學接入阿帕網(ARPANET). 1973年,美國國防部高階研究計劃署(DARPA)將阿帕網(ARPANET)一分為二,即民用網(Arpanet)和軍事網(Milnet),並在民用網(Arpanet)的基礎上建立了(Darpa internet),Internet正式誕生,70年代中期,研究人員文森特.瑟夫(Vincent Cerf)和羅伯特.卡恩(Robert Kahn)開發出了一種使計算機在NET上能夠正確交換的協議,只要計算機遵循該協議,那它連入網路就能和其他計算機進行資料交換,這就是TCP/IP(Transportation Control Protocol/Internet Protocol)網路協議.TCP/IP協議產生後,1982年,民用網(Arpanet)和軍事網(Milnet)採用TCP/IP協議合二為一.1986年,美國國家科學基金會(National Science Found,即NSF)將美國大學和研究機構的計算機網路連在一起,建立了NSFnet,1989年,NSFnet對外開放,公眾可以自由進入該網路.——這就是Internet的最初骨幹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