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榮耀歷史

    因為說大話是要憑實力的,秦國也不是一上來就大喊著“我要一統天下”的,而是在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昭襄王等幾代明君,在商鞅、張儀、范雎等幾代名臣,在嬴疾、司馬錯、白起等幾代名將共同努力下,才霸氣宣佈要一統天下的。

    我們都看慣了秦國的崛起之路,其實東方六國也有自己的輝煌,然而卻因為輸掉了關鍵的戰役從而一蹶不振,退出爭霸天下的舞臺。

    1、魏國

    在很多人的印象裡,魏國就一直被秦國攻打,然後割地求和,其實不然,魏國也有一段輝煌的歷史。

    三家分晉,魏國獨立,魏武侯任用李悝變法,國力強盛,成為戰國時期第一個超級大國。又任用吳起改革軍事,訓練了一支強大的“特種兵”——魏武卒,在吳起的率領下,魏武卒取得了“大戰七十二,全勝六十四,其餘均解(不分勝負)”的傲然戰績。魏國憑藉強大的軍事,被南韓和趙國奉為“盟主”,唯其馬首是瞻,還吞併了秦國河西之地,逼得秦國修築長城以抵禦魏武卒。

    然而強大的魏國卻因為一個人而轟然崩塌,他就是齊國軍師孫臏。小弟趙國不聽話,魏國出兵攻打,趙國向齊國求救,孫臏使出“圍魏救趙”,逼得魏軍撤退回援,齊軍半路埋伏,大敗魏軍;小弟南韓不聽話,魏國出兵攻打,南韓向齊國求救,孫臏故技重施,“圍魏救韓”,再利用“增兵減灶”之計,引誘魏將龐涓追擊,在馬陵設伏全殲魏軍。兩場經典的圍點打援,將魏武卒幾乎全殲,動搖魏國國本,自此魏國衰落,再也無法雄起。

    2、齊國

    鄒忌諷齊王納諫,這裡的齊王就是齊威王,因為他虛心納諫,勵精圖治,齊國國力強盛,在任用孫臏擊敗魏國後,齊國成為新的東方霸主。

    強大後的齊國開始飄飄然。齊威王去世後,齊宣王登基,他趁著燕國內亂,入侵燕國,在燕國大地上燒傷搶掠,給燕華人民造成了嚴重創傷,也埋下了仇恨的種子,後來在“國際輿論”下,齊軍被迫退出燕國;齊宣王去世後,齊閔王登基,他竟然“冒天下之大不韙”,吞併了宋國,宋國處於通衢之地,非常富饒,各國都想得到它,現在卻被齊國吞了,引起諸國的一致聲討。終於在燕國的聯絡下,燕國、趙國、魏國、南韓、秦國組成五國聯軍伐齊,由燕國將領樂毅指揮。

    五國聯軍勢如破竹,連下齊國七十餘城,最後齊國只剩下即墨和莒兩座城池,齊閔王外逃無人敢收留,最後被趁火打劫的楚將淖齒所殺。雖然憑藉著田單的逆天表現,擊退了聯軍,齊國免於亡國,但是國力大損,曾經可以與秦國並稱“東西二帝”的強齊不復存在。

    3、楚國

    楚威王時期,吞併了越國,楚國疆域橫跨整個江淮、江漢地區,沃野千里,國力強盛,與當時的齊國不相上下。到了楚懷王時期,張儀欺楚,用600裡商於之地誘惑楚國與齊國斷交,隨後卻只答應給6裡地,楚懷王憤而進攻秦國,秦國卻聯合齊國擊敗楚國,逼迫楚國割讓漢陽等地,楚國開始走向衰落。

    真正動搖楚國國本的是鄢郢之戰。楚懷王客死秦國後,楚華人為了報仇,想要再次合縱諸國一共攻打秦國,秦昭襄王決定先發制人,派遣白起率大軍進攻楚國。

    此戰白起率領秦軍孤軍深入,燒燬船隻、橋樑,不留任何退路,置之死地而後生。秦軍先是水淹了楚國重兵防守的別都鄢城,重創楚軍主力,隨後乘勝攻入楚國都城郢都,楚王棄城逃跑,秦軍大肆破壞,還焚燬了楚國先王們的陵墓。此戰楚國損失軍隊、民眾過百萬,鄢郢兩個都城被完全破壞,楚國自此一蹶不振,淪落為二流國家。

    4、趙國

    趙國處於北方,土地貧瘠,商業蕭條,北方還有匈奴人時常犯邊,因此戰國中前期,趙國的存在感一直很低,直到趙武靈王的出現。

    透過常年與匈奴人作戰經驗,趙武靈王發現匈奴騎兵戰鬥力強悍,便仿照其訓練趙國軍隊,這便是“胡服騎射”。在趙武靈王的努力下,趙國軍隊的戰鬥力躍然提升,特別是騎兵部隊,儼然成為戰國第一騎兵,連秦軍都要避其鋒芒,憑藉著強大的軍隊,趙國吞併了中山國,擊敗北方的夷族,成為中後期僅有的能在軍事上對抗秦國的國家。

    然而到了趙孝成王時期,秦趙兩大軍事強國終於強強對話,秦國派出的是白起,而趙國卻用“紙上談兵”的趙括代替了廉頗,長平之戰爆發。此戰白起迂迴穿插,切斷趙軍糧道,最終全殲45萬趙軍,僅餘數百人回邯鄲報信,天下震動。

    長平之戰讓趙國損失了一代年輕人,國本動搖,再也無法與秦國正面對抗。不過在嬴政統一六國期間,趙國還是製造了很大麻煩,但也只是延緩其統一的步伐。

    5、燕國和南韓

    為什麼兩個國家要一起說,不是因為他們有什麼聯絡,而是因為他們都很弱,影響力很低。

    不同於以上四國,燕國和南韓自始至終沒有雄起過,南韓戰略位置太差,處於四戰之地,魏國強大了要打他,楚國強大了要打他,趙國強大了要打他,而秦國強大了就一直在打他,因此根本發展不起來,六國之中也是南韓第一個滅亡。

    燕國是地理位置太偏,農業無法發展,人才也稀少,若不是燕昭王千金買馬骨,招攬了樂毅等人,燕國肯能連一次露臉的機會都沒有,當然燕國最後一次露臉是“荊軻刺秦王”,這也恰恰表明了燕國的無能為力。

    總結

    為什麼只有秦華人說統一天下?因為只有秦國擁有了統一天下的實力。魏、齊、楚、趙也曾經稱霸一方,然而沒有像秦國一樣,連續出現六位明君,國力無法一直保持強盛,只得黯然退出舞臺。

  • 2 # 龍井茶葉虎跑水

    那六國說來,也好不到哪兒去。

    六國糾集起來,攻打秦東大門一函谷關,恨不得把秦活剝了,可惜一夫當關,萬夫莫開,六華人打不下來,是你們沒夲事。

    好在歷史就跟你六國開個大玩笑,國家無論大小貧富,一視同仁,相互尊重。你不尊重人家,人家到最後也不尊重你。你看最後有幾個國家還在拙劣表演呢,南韓,實力不行,不想投降,派間諜鄭國如秦,被秦發現,奴役他為秦建鄭國渠“萬世之功",燕太子丹,派荊軻刺秦,失敗後,外逃,縱你跑到天涯海角,秦軍也要收拾了。……

    六國不滅,天下無寧日,在當時他們只是紛爭,少有大志。而秦一統天下,其實就是要結束幾百年紛爭,分裂的局面,在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力的是秦的統一,以及構架的政治體制。而之後,分裂的局面時間沒有統一時間長,也反映出人心所向。

  • 3 # 第四宇宙的侵略者

    不是隻有秦國要統一天下,其實都想統一,只是山東六國半斤對八兩,都不佔有絕對優勢,即使變法也沒有徹底打破原有的利益集團,變法都不徹底,各自雖然都有過短暫的輝煌,很快又沒落了,只有秦國變法最徹底,獎勵耕戰讓最底層也可以得爵位,極大調動了社會各階層的積極性,老秦人也爭氣,以前被六國當成蠻夷被看不起,透過變法以後國力增強,又佔有地勢之利,合縱聯合,以一國抗六國,幾場大戰下來,六國再不敢輕視,終於承認秦國為諸夏之一,同為華夏文明。然後又經歷幾代人的積累,秦無論從制度到國力對六國都呈現壓倒性優勢,所以秦統一天下就水到渠成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過玍鄉下不準放炮竹,還有年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