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成就新零售
-
2 # 蝦侃商業
我是從事商業策劃、營銷、招商、運營等全鏈條的一名苦逼的商業人。從我個人的學習經驗中,我覺得商業客流最大化需要從以下幾方面進行提升:
第一:內功-業態及品牌組合。商業的業態定位和品牌組合永遠是商業的核心內容,空間的打造是錦上添花。客群的定位準確性決定了商場能否最大化的吸引客流。在客群定位的準確性下,圍繞客群去設計業態的組合和篩選品牌的組合。這是保證商場長期穩定發展的基石。而且當今時代,零售比例逐漸降低,餐飲、娛樂的比例則逐漸增加。而且據統計現在消費者外出的餐飲消費超過了購物消費。同時兒童相關的消費也變成了家庭的剛性需求。所以很多商場也重點發展餐飲和兒童兩個業態。
第二:心法-體驗感的空間。隨著電商的衝擊,足不出戶的購物已經成為了一種趨勢。但是線下購物中心能夠吸引消費者的依然是線上購物無法滿足的購物體驗,不僅僅是滑鼠鍵盤之間的互動,而是五官的衝擊感與身體互動的美妙。上一個十年,消費者的消費快樂來源於物質的滿足,而現在消費者的消費快感更多的來自於一次獨一無二或者前所未有的體驗感。所以越來越多新開的商場,在空間感上營造各種各樣的生活或電影場景、室內空間室外化的處理,吸引消費者前往,並延長其停留時間。各式各樣的網紅打卡的產品或節點設定就變得可以在短期內積聚客流的招式。但是俗話說,設計師的作品永遠落後於設計師的審美。消費者也是如此,一成不變的消費場景可能一時滿足了新鮮感,但久而久之自然會審美疲勞。所以我個人不建議商場的打造上設定太多固定、不便移動的硬裝場景空間,如果商場體量足夠大,可以適量拿出部分空間打造文創藝術感,比如天津大悅城騎鵝公社、合生匯21Block街區。
第三:口訣-不定期的主題活動。90後很多已經為人父母,95後已經參加工作,00後已經進入大學,消費群體越來越年輕化,他們的消費需求也越來越多元化。所以商場裡需要有可變的功能空間,舉辦各式各樣的針對目標消費客群的主題活動,不斷聚集人氣。人氣越大,知名度越高,商場的曝光率越高,客流量越大。消費客群來了之後發現有適合自己年齡或氣質的店鋪、網紅的餐廳、引人入勝的空間,自然就增加其消費粘性。
最後總結下,除了地段,業態和品牌的組合才是商業經營的核心內容,也是商業成敗的關鍵因素。很多商場層高一般、動線一般、空間也沒有新意,但是依舊火爆。但是隨著商業競爭越來越激烈,各個商場之間需要樹立自己差異化的IP和記憶符號,體驗感的空間、網紅的產品或互動小品就變得畫龍點睛,賺足噱頭。不定期的運營活動,最考驗商場團隊的功底,也是逐漸沉澱人氣的必經之路。
回覆列表
王健林的萬達廣場開一個火一個?學會這幾招,客流業績都翻倍!
就算佔據黃金地段,附近高檔小區、辦公寫字樓、重點學校林立,但商場生意還是比不過隔壁老王家。憑什麼人家的購物中心就是比你有人氣?
當外部因素都一一排除後,就要從自身的內部結構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才能讓商場重新煥發生命力!
餐飲:民以食為天!要抓住消費者的心,先抓住消費者的胃
“購物中心不是賣出來的,購物中心是吃出來的。”王健林一句話道出萬達玄機。隨著居民的經濟持續上升,華人在外用餐機率愈來愈高,僅僅是中國各種菜系、菜譜就超過一萬道。所以,餐飲是能夠吸引人流、具有號召力的重要業態,商場20%以上的租賃面積應當用於餐飲業。
要注意的是,餐飲業的短板是租金低、油煙味比較大。因此,一般把餐飲放在最高的樓層、位置比較差的地方,形成一種“瀑布”效應,使得商場的人氣更旺。
主力店:超市、電影院、溜冰場…穩場利器
一個十萬平米的購物中心,要拿5萬平米出來安排主力店。所謂主力店,就是超市、百貨、家電、影院、溜冰場等佔地面積至少幾千平米的店。
因為中小店鋪有一個共同的問題,就是“可以同甘,不能共苦”,中小店鋪好的時候沒有問題,挖空心思想進來。但當出現問題後,就容易關門走人,影響商場的整體氛圍。但如果是大的主力店,它就不能走了,因為大主力店進來後要進行較大的設施投資,不會遇到一點困難就撤出,這種主力店穩定性較好。
所以商場在招商中,通常要拿出較多的面積,安排大大小小的主力店,它們起著穩定場子、增強號召力的作用。剩下的那一部分再給中小店鋪,這樣才使商場做到一開就比較穩定,或者說即使遇到困難,也不至於關掉。
大牌:沃爾瑪、屈臣氏、蘇寧等知名品牌優先招
很多商場招商負責人都在思考一個問題,究竟是招募知名度小、好說話、租金比較高的小企業;還是關注那些名氣大、溝通週期長,租金少的大品牌入駐?原則是:品牌企業優先招!
商場招商有兩種,一種是品牌企業,比如超市包括沃爾瑪、家樂福、百盛等,電器包括蘇寧、國美等,這些企業都是大家在生活中耳聞目睹,十分熟悉的。另一種則是名氣差的小企業。從招商看,品牌企業給的租金不如小企業給的多,但由於小企業風險比較大,租金交付也比較差,經營得好還可以,如果經營不好,就關店了,容易引起麻煩。因此要多關注品牌企業,多招品牌企業,不招新成立的企業。
多業態:商圈等於生態圈,物種單一才易破壞生態平衡
在運營中不難發現,只有多招一些低成本、低租金的業態,才能夠帶來客流,讓商場充滿活力。凡是租金低的業態,往往是人流多的業態,電影院、卡拉OK、溜冰場等,租金不高,人氣旺,年輕人多。他們是目標客戶群,能夠帶動其它高、中、低人流。如果說整個場子都是服裝、化妝品,就同質化了,基本上離關門也不遠了。
所以,商場一定要捨得拿出一定的營業面積,租給這些低租金的商業業態。同時要有所不同,不能同時出現兩個電影院,容易導致惡性競爭。運營商業地產就像一個配菜的師傅,要了解各個零售業態,才能知道配什麼樣的業態更好、更合適。
平臺升級:商家數字化抱團發展,觸發客流互導
普通商場拼命豐富業態,而高階玩家致力打造智慧商圈!透過搭建“線上零售+移動商場+線下智慧門店”的新零售商圈平臺,將場內所有商家數字化,同業異業抱團入駐平臺,引發流量互導。好比如,顧客原本透過移動APP只想找這家店的位置,結果意外發現這個平臺還有好幾家喜歡的門店,無形中增加了顧客逛商場的時間……
- - - - - -
引入客流除了要注意以上幾點問題之外,還應該在服務上增加一些人性化的設計,如:
1、 WIFI全覆蓋,延長顧客逗留時間
現在人們幾乎每時每刻都在用手機上網或者聊天、看影片等,店鋪提供WIFI,可以給提供客更好的上網環境,停留在店內的時間就多了,購買的東西自然也就多了。
2、 服務貼心避免功利心
顧客開車逛商場常常是一逛兩三小時,因此大可以利用這段時間給愛車做個美容!商場在停車場引入汽車美容服務或自助洗車服務,儘管會造成停車位緊張,但是會讓商場整體的服務感受在細節處得以體現。
商場保持高人氣的關鍵是結構穩定、業態完整和服務貼心。如果不認真去研究市場,一味追求高額租金商家,對自身而言無異於殺雞取卵。前期作出一些犧牲,商業專案才會獲得長期穩定的現金流,這樣商場才能真正"火"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