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帶著家小由奉先往白水,又由白水向陝北流亡,生活是是屬於顛沛流離。亂起之後,杜甫帶著家小由奉先往白水,又由白水向陝北流亡。“野果充餱糧,卑枝成屋椽。”吃野果子、搭窩棚,詩人和流亡的人民一起忍受了國破家亡的痛苦。次年七月十三日,太子李亨在靈武(今屬寧夏)繼位,改元至德。杜甫此時已逃到鄜州(今陝西富縣一帶),八月間得知新的皇帝唐肅宗即位了,便把家小安置在羌村,獨身一人離開鄜州,北上延州(今陝西延安),想出蘆子關(陝西橫山縣附近),去投奔靈武。在行走途中卻為叛軍所獲,被押解到長安。幸虧杜甫當時地位不高,名聲不大,自己又注意隱避,沒有被胡人所重視,沒有像長安一般的官員那樣被押解到洛陽署以偽職,逼迫投降,所以杜甫就沒有被押解到洛陽去,也沒有在安祿山的偽政府中任職,他不僅沒有被逼迫投降,由於自己隱蔽得好,也沒有受到嚴格的俘虜待遇。安史叛軍准許在城裡遊覽、訪問,行動比較自由。擴充套件資料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帶著家小由奉先往白水,又由白水向陝北流亡,生活是是屬於顛沛流離。亂起之後,杜甫帶著家小由奉先往白水,又由白水向陝北流亡。“野果充餱糧,卑枝成屋椽。”吃野果子、搭窩棚,詩人和流亡的人民一起忍受了國破家亡的痛苦。次年七月十三日,太子李亨在靈武(今屬寧夏)繼位,改元至德。杜甫此時已逃到鄜州(今陝西富縣一帶),八月間得知新的皇帝唐肅宗即位了,便把家小安置在羌村,獨身一人離開鄜州,北上延州(今陝西延安),想出蘆子關(陝西橫山縣附近),去投奔靈武。在行走途中卻為叛軍所獲,被押解到長安。幸虧杜甫當時地位不高,名聲不大,自己又注意隱避,沒有被胡人所重視,沒有像長安一般的官員那樣被押解到洛陽署以偽職,逼迫投降,所以杜甫就沒有被押解到洛陽去,也沒有在安祿山的偽政府中任職,他不僅沒有被逼迫投降,由於自己隱蔽得好,也沒有受到嚴格的俘虜待遇。安史叛軍准許在城裡遊覽、訪問,行動比較自由。擴充套件資料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號少陵野老,唐代偉大的現實主義詩人,與李白合稱“李杜”。原籍湖北襄陽,後徙河南鞏縣。 為了與另兩位詩人李商隱與杜牧即“小李杜”區別,杜甫與李白又合稱“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稱為“老杜”。杜甫少年時代曾先後遊歷吳越和齊趙,其間曾赴洛陽應舉不第。三十五歲以後,先在長安應試,落第;後來向皇帝獻賦,向貴人投贈。官場不得志,親眼目睹了唐朝上層社會的奢靡與社會危機。天寶十四載(755年),安史之亂爆發,潼關失守,杜甫先後輾轉多地。乾元二年(759年)杜甫棄官入川,雖然躲避了戰亂,生活相對安定,但仍然心繫蒼生,胸懷國事。創作了《登高》《春望》《北征》《三吏》《三別》等名作。雖然杜甫是個現實主義詩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羈的一面,從其名作《飲中八仙歌》不難看出杜甫的豪氣干雲。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宏偉抱負。杜甫雖然在世時名聲並不顯赫,但後來聲名遠播,對中國文學和日本文學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杜甫共有約1500首詩歌被保留了下來,大多集於《杜工部集》。 大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時年五十九歲。杜甫在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影響非常深遠,被後人稱為“詩聖”,他的詩被稱為“詩史”。後世稱其杜拾遺、杜工部,也稱他杜少陵、杜草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