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歷史答疑官

    楊鎬生卒年不詳,死於崇禎二年。楊鎬,字京甫,號風筠,商丘(今河南商丘)人。萬曆進士,明朝著名將領。

    這個楊鎬是個運氣很好的傢伙,在遼海道任職時曾打敗蒙古炒花的部隊。後來墾荒屯田,把邊境的後勤好的很好。(後勤部長)

    壬辰戰爭

    在萬曆二十四年的時候,日本入侵北韓(小日本犯賤了)第二年,北韓向大明求援。楊鎬以右僉都御史的身份經略北韓軍事,後來被日本人打敗了,隱藏不報,而且謊報軍功被發現,被罷免官職。其實這場戰爭是勝了的,北韓人很感謝楊鎬。

    薩爾滸之戰

    萬曆四十六年,後金努爾哈赤對明朝發動戰爭。萬曆認命楊鎬為遼東經略,四路大軍加北韓一部和葉赫兵一部共計11w人,號稱二十萬進軍薩爾滸。由於明朝政治腐敗,國家財政支撐不起一場大規模,長時間的戰爭。萬曆命令楊鎬迅速結束戰鬥,楊鎬輕敵冒進,造成了薩爾滸之戰大明一方失敗。

    楊鎬何德何能能多次指揮重大戰役?

    1.楊鎬出山的時候,屯田練兵,成績斐然,被朝廷打上了知兵的標籤

    2.明朝末期,預備鬆弛,文人當政,不知變通

    3.齊黨的推薦

    個人認為楊鎬有罪,但是更多的責任在明末政治腐敗,大臣黨爭。

  • 2 # 爾朱少帥

    明朝歷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是誰?不是袁崇煥、熊廷弼、孫承宗這三位,而是楊鎬。

    為什麼是楊鎬呢?別人的功勞和過錯都在那裡明擺著了,就是每個人對他們的解讀不同而已。而楊鎬的爭議,卻是對他的事蹟截然不同的記錄,導致當時的人和後來的人,對他截然不同的看法。

    楊鎬,在萬曆抗倭援朝的戰爭中,被北韓尊為萬人敬仰的救世主,而被明朝朝廷認為是喪師辱國的大罪人。

    楊鎬主導的抗倭戰爭中,稷山大捷、漢城保衛戰、蔚山之戰,被北韓以英雄讚歌般傳頌幾百年,被倭寇耿耿於懷至今;而明朝官方對稷山大捷、漢城保衛戰幾乎不提及,更把蔚山之戰定義為大敗仗。真相到底是什麼?我們一起探究一下。

    稷山大捷、漢城保衛戰的真相:

    楊鎬,從知縣做起,因屯田守邊有功,逐漸升遷至遼海道參政。西元1597年(萬曆25年),倭寇小西行長、加藤清正進犯北韓,進逼漢城,北韓危在旦夕。楊鎬臨危受命,奉旨經略北韓軍務。

    北韓方面的史料記錄是:楊鎬還在路上的時候,就雷厲風行開始統籌戰局。為了解朝方的戰備情況,毫不留情多次斥責北韓朝廷,要求將一切事物事無鉅細統統報上,不可以有一點疏漏。

    楊鎬的行為最初引起北韓朝廷的不舒服,但是後來瞭解到楊鎬的所作所為都是為拯救漢城,就開始大力配合。等到楊鎬抵達北韓後,國王和大臣們給了楊鎬最高禮遇。楊鎬也不負眾望,短時間內的統一指揮部署,將北韓的凝聚力和士氣就聚攏了起來。

    但倭寇三路大軍,進攻漢城的時候。北韓上下還是恐慌,朝廷已經把宗祠遷到別的地方,國王已經準備跑路,當時情勢的確危急。楊鎬明面上說“能打就打,能守就守”。暗地裡率數十騎悄悄出城,完成了稷山阻擊戰的安排。等到邀請北韓國王巡視漢江的時候,稷山大捷的捷報傳來,楊鎬完成了一個“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的開門紅。

    一個月後,楊鎬將漢城周邊倭寇打退,漢城保衛戰完美收宮。史料中稷山大捷和漢城保衛戰,敵我傷亡不太詳細。但是,這場戰役是令北韓君臣感激涕零、把楊鎬視為有再造之恩的戰役;這場戰役是令150年後的另一位北韓國王感慨萬千的戰役,說明至少是對北韓的歷史影響很重大。

    看明朝方面的記錄:明朝方面將楊鎬到達之前,與朝方的書信溝通,認為是行苟且之事,引起了朝方君臣的怨氣和不滿。明朝方面對稷山大捷和漢城保衛戰很少提及。《明史》中更是一點沒提。

    問題是——北韓史料中卻把楊鎬的故事大書特書,楊鎬在半島至今深入人心,還被拍成了電視電影。問題還沒完,我們繼續探究。

    蔚山戰役的真相:

    漢城保衛戰之後,明朝軍隊增援到達,對倭寇發起反攻,並將倭寇圍堵在蔚山地區。

    朝方史料記載。蔚巍山戰役,蔚山地勢特殊、易守難攻。楊鎬指揮的明朝和北韓聯軍多次進攻,傷亡很大。再加上一直風雨交加,進攻更加不利。在這種情況下,楊鎬準備圍而不攻將敵人困死。沒想到,敵人援軍突然感到,人困馬乏的明軍只好撤退。導致蔚山之圍沒能完成目標,但是倭寇也同樣傷亡慘重。楊鎬認為沒有畢其功於一役,上表請辭。

    此戰,在朝方看來,楊鎬是立了大功勞。國王和大臣還親自登門拜會,對楊鎬對戰績稱讚有加。雖然沒能將敵人全殲,有點遺憾,但是瑕不掩瑜,蔚山之戰也是一場了不得的勝戰。

    看明朝的記載。總督邢階認為,蔚山之戰不算失敗的戰役,至少算小勝,楊鎬有功無過,理應受到嘉獎。而兵部主事丁應泰卻認為,蔚山之戰是大敗戰—喪師辱國,而且認為楊鎬虛報軍情、冒功領賞,進而彈劾楊鎬人。而明朝朝廷採納了這種說法,楊鎬被罷職歸國。

    罷職歸國事件後續:

    楊鎬被罷職後,北韓國王幾次上書明朝皇帝,為楊鎬辯護。他們認為楊鎬是北韓得以存活的“再造功勞第一人”。楊鎬離開時,北韓國王大臣親自送行“涕淚橫流”,漢城百姓“夾道嚎哭”。楊鎬離開後,北韓國王和大臣,為楊鎬立碑“楊公去思碑”、“楊公墮淚碑”,還專門建了“宣武祠”供奉楊鎬。到下一任國王光海軍時,又供奉畫像於武烈祠。

    到底哪一個是真實的楊鎬?——明清史料裡面的楊鎬是“貪生怕死、貪功冒賞”;而北韓史料裡面的楊鎬是“雷厲風行、大義凜然”。北韓國王甚至說出,假如能夠替楊鎬一死是他的光榮。

    楊鎬經略對倭寇戰爭不過一年多時間,為什麼在北韓和明朝的記載會有截然不同?為什麼在北韓和明朝的評價會有天壤之別?

    既然援朝抗倭戰爭中,楊鎬的事蹟存在如此大的爭議。那麼作為那麼明朝生死劫的“薩爾滸之戰”,對楊鎬的評價會是客觀的嗎?腐化的朝廷、邪惡的黨爭、糜爛的軍隊,還有豬一樣的隊友和神一樣的對手。——別忘了,野豬皮努爾哈赤是被評價為成吉思汗之後最天才的少數民族軍事領袖。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網際網路很難深入到藥品、醫療器械等醫療相關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