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元元鳴

    不用找。最後的冰川時代大規模消融在一到二萬年之前,應該與大禹時代同期,億萬座冰雪河山在幾千年時間裡融化,滔天洪水摧枯拉朽改天換地,大禹們引河開渠為自己棲息之所留下一片不淹之地。無數有水無水的河道川流都是大洪水過往的遺蹟。

  • 2 # 蓋天宣夜說

    大禹治“洪荒之力”水這事,(山海經)最後一段:“洪水滔天……。帝乃命禹卒布土以定九洲”,已經給予了證明!但是,“滔天洪水”是如何而來的,卻是沒有給出來說明。總之,大禹治水與“諾亞方舟”的世界性大洪水氾濫滅世這事,是天經地義的發生過的,具體時間就是上古帝嬋讓大禹建立“興滅國,繼絕世,聚逸民,天下歸心”的夏王朝時,也就是距今約四千二百餘年前!關於天崩地裂、天翻地覆、天誅地滅(杞人憂天)大洪水的來源?中國文化中早就有著“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與“大鵬飛兮震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衰蘭送客咸陽道,天若有情天亦老”的“咸陽古道音塵絕”……等等說?

  • 3 # 富春惡水

    禹名文命,是黃帝的玄孫,禹的父親鯀(gun音滾)是黃帝的曾孫。鯀治水九年而不成功,後被舜流放於羽山。舜舉用鯀的兒子禹去治水。孟子言禹治水用了八年時間,司馬遷的史記中講禹治水用了13年,從治水的工作量來講,可以相信13年的時間更適合,因為治水的工作量非常大。但那個時侯沒有文字記錄,以口口相傳為主,在口口相傳的情況下,更可以相信孟子的說法,因為孟子比司馬遷早生140多年。

    大禹治水約是4500前的事情。我們今天也有洪水,比如98年的抗洪,這是因為大面積的連續暴雨所致。但在大禹那個時代,不象是大面積連續暴雨造成的水災,暴雨形成的水災,當年就能退去,而大禹時代的水災持續了十多年,所以不是暴雨所致。

    有沒有可能是地震造成的山崩堵塞了河道形成水災,但山崩堵塞河道形水災應在堵塞的上游,而不應該在下游,但黃河下游也存在水災,這就懷疑到地震造成的河流改道問題,由於地震,造或流入他方向水流匯入了黃河,於是造成了黃河來不及及時的將大量中上游來水注入大海,從而造成水災。

    還有一種情況是,黃河由於攜帶的泥沙量太大,造成地上河的狀態,這種狀態的反覆改道,會造成河水氾濫。又或者這種氾濫與上游的地震堵塞、改道形成綜合性的水災氾濫。

    但從史記上看,大禹治水,不僅僅是治水災的問題,司馬遷借大禹治水,或透過大禹治水,是融貫了包括治水在內的民眾安居、區域治理、各地物產,賦稅進貢、道德理念等一系列相關治理,是個透過治水為中心的治國過程。

  • 4 # 詩溫演義

    形成一次洪水,那只是偶然現象。山洪爆發,洪水再大,也只是一次性的,不需治理。經常發生洪水,那才是需要治理的水患。因此,需要找到經常發生水患這個條件,才有可能是大禹父子多年奔波需要治理的水患。

    我認為大禹治理的是黃河水患,位置在洛陽孟津,長度是20公里,大禹將黃河與濟水挖通,黃河奪濟,濟水消失。

    我認為古黃河在孟津處向南拐彎,與洛河伊河匯合,經禹州、許昌、新鄭、商丘,流出河南。黃河水患常年影響了許昌、新鄭、鞏義、鄭州、商丘等中原廣大地區的耕種和人們的生活,所以需要治理。

    本人寫有一篇關於大禹治水與濟水消失的文章,請您閱讀指正。

  • 5 # 舍我談歷史

    對於一個學水利工程的工程師完全可以告訴你,大禹治水的水災基本可以排除黃河這樣你大河。

    個人傾向大禹治水這個傳說如果真實存在,應該在山西和河南境內。因為在唐安史之亂之前,中國的政治中心在北方中原地區,傳說的治水地點,很有可能是威脅到了中原地區的安全。為了保護中原,組織了治水。否則治水的意義不大。而傳統上的中原大體在洛陽附近區域,也包括山西的部分割槽域。

    大禹治水絕對不可能是黃河。接上面分析,這條河流位於山西河南境內,按照正常推理可能是黃河,但是在當時如此低下的生產力,治理黃河是很困難的。別說當時,就是進入現代,治理黃河也不是很容易。何況幾千年前了。可能是一條小河流,這條小河流,個人覺得就是傳說中的共水,共水為患成為洪。也就是今天洪水這個詞的來源。

    以上就是筆者一點觀點,因為不專業,不一定對。大禹治水體現我們的先民,面對災難的勇氣和智慧,更多的是體現精神,具體在哪裡並不重要,甚至無需考證了,而且因為資料真偽難辨,考證並不容易。

  • 6 # 味哎兒

    四千年前甘肅民和縣官亭鎮喇家村遭滅頂之災,被現代考古發現。

    其災就由洪水造成的。

    而其地後山崗坡上,溝嶺壁間有灰色粗沙粒垂直填充線,專家言地質噴湧造成的。

    地下灰沙被地震壓與水噴射出地表,震後留下這噴射線。

    可猜測地震把河改道,也震塌房子,洪水湧過帶泥漿埋了此村。

    (喇家遺址,母護子狀)

    這是大洪水,它匯入黃河後,衝入河南鞏縣與滎陽間汜水鎮,並在那裡積有卵石與粗灰色沙。汜水鎮古書記有周朝名為虎牢關,漢朝時有三英戰呂布。它距甘肅很遠的,可見洪水有多大。

    爾今此積灰粗沙處,已高於汜水河道三四米高,而距汜水入黃河的水口處有十里地,而黃河在此地段是衝向汜水鎮的,所以三國時丘陵頂塬上的點將臺,已僅三百米就到斷崖邊了,崖下是黃河主河道,崖年年崩塌一些入河裡的。也就是三國時其塬很大,距黃河很遠的,歷二千多年河水掏挖才距點將臺這麼近的。

    而去點將臺的路徑上,坡半腰處,有張飛絆馬索懸於嶺壁上,是十多米長的鐵索璉子,鏈環十釐米一個,環壁母指一個半粗。

    當年此處是豫東平原入洛陽唯一通路,所以關羽才由此路過五關斬六將的。汜水才設關鎮的,且周朝名虎牢關,即周王飼虎守入洛陽入口的關卡。

    (楚河漢界)

    出汜水關才入豫東平原尾角地的滎陽縣,此縣是楚漢相爭及象相楚河漢界的鴻溝,關羽在溝東烹劉邦父,劉邦在溝西言烹爾父請分一杯羹處。

    鴻溝由黃河堤口,向南偏西點伸致山區,車及負重必走古洛陽道,不可翻山嶺去洛陽及入陝西的。

    喇家的粗灰沙在汜水存在,大禹時的大洪水必有過的。

    只不過大禹治水除其有熊氏部族自謀生外,還擔任中華人群整體的河伯一差職,無報酬白乾,僅榮譽而已。如秦始皇的祖輩白給周朝放馬一樣。

    所以殺鯀後還由其子民裡的有熊氏大禹部落治水。

    大禹治水講的不全是治水,主要記下堵水築壩與巰水洩流二式治水法,莫聽看半神話故事的,用故事載方法是口傳心授的必定方式,故事僅為增強記憶及流傳久遠用的手法。

    大禹功績是巰導了現在中國長城以南江河入海的水道,因此皇娥女英及大禹葬於江南的,黃帝升飛於黃山的。

    河伯司水,山伯司山,火伯冶煉,風婆雨婆掌氣象。土地爺是上一屆執政者封號,即土地原本歸他職掌的封賜名號。莫再當神話故事聽看了,史不是這樣如8歲小孩讀的。

    戰爭在中國本土內的,很少殺王取代的,多是搶茶及物資,還有女人與工匠。茶惹禍最多,因中塬執政者動不動用禁絲茶懲罰不聽話的鄰邦人群的,惹煩了人家才戰而搶的。中塬人僅要鄰邦的馬,自充足後不貿易了,引發鄰邦煩的。

    所以更多的在史書上見的是眾邦上貢中原王朝,或中原王朝戰敗每年給鄰邦多少多少絲絹茶。

    中國史書有巨量的文學式,讀史時應去除,更不可陷入讓讀史時歇眼晴的王擁三宮六院七十二妃等宮閨鬥上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玩好嬴政,出裝、銘文搭配、技能使用技巧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