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四年又三年

    這是一個很輕鬆的話題。

    放縱,其實對每一個年齡階段來說都有不一樣的放縱方式。就拿身邊的人來說。

    故事一:

    侄子,七歲左右(申明他不是問題兒童),在家裡特別調皮搗蛋,家裡人有時候煩得不行,打罵也不行,比如他剛剛上小學一年級,突然有一天老師來家訪,說他在班裡當眾脫褲子,給全班人看,這算不算他的另類放縱。但是,他一個人的時候,原本以為他會徹底放縱自己縱情玩鬧,看到的卻是另一番場景,他安安靜靜的一個人看電視,吃飯,睡覺,故而一個人的時候,放縱不了自己,而小孩子的放縱或許是為了吸引大家對他的關注。

    故事二:

    堂妹,曾經乖乖女,懂事乖巧有禮貌,但由於高考失敗,家人的指責,慢慢地她叛逆了,現在見誰招呼也不打,猶如陌生人,今年更是連家都不回,基本杜絕一切家裡與她的聯絡,這也是她自己一種放縱吧!這就是年輕人說走就走的做事方式吧!

  • 2 # 知識廚子

    不在該吃苦的年紀,選擇安逸

    題主的問題,我覺得你可能很年輕,感覺身體有用不完的經歷。所以想放縱自己,但是作為過來人說,出來混遲早要還的。如果覺年輕就揮霍放縱自己的身體,只會讓你後面的路越來越難走的。

    【用過剩的精力做更有意義的事情】

    如果你確實覺得一個人可以很放縱自己,我覺得如果你還不想做有意義的事情,建議你堅持每天跑步5-10公里,這樣會讓你旺盛的精力得到宣洩。然後你可以打起精神第二天很好的投入學習或者工作。

    更有意義的事情,我建議你可以去社群做義工。

    或者去養老院和兒童福利院獻愛心,相信你去過這兩個地方,你就會珍惜你自己的身體和精力,不會再想著放縱自己。因為你看到那些福利院的孩子,你就會慶幸。你自己有意好身體,有父母照顧。看看哪些福利院的孩子,他們有什麼錯,他們小的啥都不懂是,但是殘酷的顯示,讓他們不完美了。你說他們敢放縱嗎?我覺得他們一輩子,都會非常珍惜自己身體,愛護自己的。

    再去看看養老院的老人,想象如果你年輕的時候放縱自己,到老了沒人照顧你。你覺得你會活得比那些老人好嗎?

    【最後總結】

    所以建議趁著年輕,愛惜自己、愛惜身體。不要做放縱自己的事情,你要把精力做更有意義的事情。例如可以在悟空問答,答答題,弄點外快。人這有證明自己有價值,你才會覺得你自己更有意義,就不會想著放縱自己,而會珍惜每一分每一秒的去努力用知識武裝自己,讓自己變得更值錢。

  • 3 # 牽手教育

    你是否在嚮明天賒賬?你是不是告訴自己明天會彌補今天的過錯?

    今天聊聊《自控力》的第四章,第四章的標題是容忍罪惡:為何善行之後會有惡行?你有沒有這樣的體驗,在控制了自己購買慾的之後,可能回家後會多吃點美食。從“自控力有限”的角度來理解這些事就很容易了。

    我們現在的社會每個人周圍,都充滿了誘惑。每天都處在巨大的壓力之下,我們的職業對自控的要求都很高,控制著每時每刻都情緒。我們的自控力肌肉很疲憊了。我們需要重新思考,是不是所有的意志力失效都是由軟弱引起的?有時候,我們反而會成為“成功自控”的受害者。

    社會上不時地會爆出一些,明星的醜聞,開車超速、不良嗜好等等各種各樣的縱容自己的行為。心理學家調查這些縱容自己的人時,他們都認為自己做決定時能夠自控,沒有失控。他們也沒有罪惡感,相反,他們認為自己得到了獎勵,並以此為傲。他們這樣為自己辯解:“我已經這麼好了,應該得到一點獎勵。”這種對補償的渴望常常使人墮落。因為人們很容易認為,縱容自己就是對美德的獎勵。

    讓我們回到更平凡的意志力挑戰。如果一個行為沒有讓你產生“錯誤”的感覺,比如多吃了半盒巧克力,或用花唄多買了一件沒用的小東西,我們一般不會質問自己的衝動。因為過去的善行而感覺良好,這讓我們為今後的縱容找到了藉口。如果你自控的唯一動力就是成為一個足夠好的人,那麼每當你自我感覺良好的時候,你就會放棄自控。

    這就是對自己的道德許可,“道德許可”最糟糕的部分並不是它可疑的邏輯,而是它會誘使我們做出違背自己最大利益的事。它讓我們相信,放棄節食、打破預算,多采購點無用的打折商品,這些不良行為都是對自己的“款待”。如果你告訴自己,鍛鍊、存錢、是件正確的事,而不是件能讓你達成目標的事,你就不太可能持之以恆了。當我們從道德的角度思考自己面對的意志力挑戰時,我們就失去了自我的判斷能力,看不到這些挑戰有助於我們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

    加強鍛鍊會導致我們多吃,取得進步會當作放鬆的藉口。鍛鍊是會消耗我們身體的脂肪,但是多吃正好抵消甚至增加供給。進步可能讓我們放棄為之奮鬥的東西。意志力挑戰就是兩個自我之間的衝突。一個想的是長遠的利益(比如減肥),另一個你則是想及時行樂(比如吃巧克力)。在面臨誘惑的時候,你要讓更理智的自己說話,戰勝放縱自己的念頭。但是,成功自控會在不經意間導致不好的後果。它會讓你感到滿足,讓更理智的自己閉嘴。當你取得進步的時候,你的大腦就停止了思維程序,而這個程序正是推動你追求長遠目標的關鍵。在實際的生活中,經常有進一步,退兩步的人。戒菸之後的復吸往往會加大吸菸量。

    無論取得進步時我們鼓勵自己,還是想起自己過去取得的抵抗誘惑的成績,我們很快就會認為,過去的善行應該得到稱讚,但“道德許可”並不只計算過去的善行,我們同樣可能看到未來,認為我們計劃要做的善行也值得稱讚。這樣就會導致我們“嚮明天賒賬”。

    大腦會對完成的事情感到興奮,也會錯把完成的可能性當成真正完成了目標。換言之,對於自己制定過的完美計劃,錯誤的認為已經完成,但這種期望是錯誤的。我們是否經常會在,美食麵前告訴自己:“明天會努力”。

    對未來的樂觀主義精神,不僅會影響我們自己的決定,還會影響我們究竟會不會按自己所說的去做。如果我們預料到自己無法完成設定的目標,那麼還不如在開始之前就認輸,如果我們現在表現糟糕,卻用對未來的樂觀期待來掩飾它,那麼還不如一開始就不要設定這個目標。

    把你今天做的每個決定都看成是對今後每天的承諾。不要問自己“我是想今天做還是明天做”,而要問自己“我是不是要永遠承擔拖延下去的後果”。

    想要走出“道德許可”的陷阱,我們就要知道,那個想變得更好的自己才是真正的自己,。如此一來,我們就不會認為那個衝動、懶散、容易受誘惑的自己是“真正”的自己了。我們就不會再表現得像個必須被強迫完成目標,然後為做出的努力索要獎勵的人了。

    簡單三點為你總結:

    1.為了能更好的自控,我們需要忘掉美德,關注目標和價值觀。

    2.明天和今天毫無區別。當你想改變行為的時候,試著減少行為的變化性,而不是減少某種行為。

    3.取消許可,牢記理由。下一回,當你發現自己在用曾經的善行為放縱辯護的時候,停下來想一想你做“好”事多原因,而不是你應該得到獎勵。

    如果只按照“正確”和“錯誤”來判斷做過的事,而不是牢記我們真正想要的東西,就會帶來與目標相牴觸的衝動,並允許我們做出妨礙自己的行為。想要做到始終如一,我們就要認同目標本身,而不是我們做善事的光環。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姓卿的在百家姓中排名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