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醉愛樂音樂

    不要。

    培養料的配製

    木屑、棉籽殼、廢棉、稻草、甘蔗渣、玉米芯、玉米秸稈、花生殼、豆稈粉等原料,任用其一種,都可以栽培平菇。但要獲得高產、優質的栽培效果,則應新增適量麩皮、米糠、石膏、過磷酸鈣等輔料。

    下面是幾種常用配方及其配製方法。

    (1)棉籽殼99%,石灰1%。將石灰溶於適量水中,均勻地淋在棉籽殼上,邊淋水,邊踏踩,邊翻拌,直到棉籽殼含水適量均勻為止。

    (2)稻草99%、石灰1%。將稻草鍘成長5釐米左右,沉人1%石灰水中浸泡5~6小時,待其吸足水後撈起瀝乾,即可壓模播種。

    (3)木屑89%,石灰1%、麥麩10%,乾料混合,加水翻拌均勻,至含水量60%左右。

    (4)玉米芯粉90%、米糠9%、石灰1%。乾料混合,加水翻拌均勻,至含水適量為止。

    (5)玉米芯或玉米稈 將原料壓破後放在清水或1%石灰水中浸泡1~2天,至充分吸水後撈起瀝乾,即可平鋪成菇床,分層播種。

    (6)花生殼、花生稈78%、麩皮20%、石膏1%、糖1%。先將花生殼、花生稈曬乾粉碎,糖溶於少量水中與乾料混勻,再加清水拌勻,至含水量58%左右。

    (7)甘蔗渣50~69% ,木屑30~49%、石灰1%。先將乾料混勻,再加清水翻拌均勻,至含水適量為止。

    (8)豆稈粉33%、棉籽殼33%、木屑32%、碳酸鈣1%、糖1%。糖溶於少量水中與乾料混勻,再加清水翻拌均勻,至含水適量。

    在以上8種配方中,拌料時加人0.1~0.2%多菌靈和0.1%敵敵畏,以便殺滅部分雜菌、害蟲。尤其是溫度較高時播種,培養料中新增適量殺菌劑、殺蟲劑,增產效果更明顯.

    管理

    (1)發菌期的管理:菌絲體生長髮育階段的管理,主要是調溫、保溼和防止雜菌汙染。為了防止雜菌汙染,播種後 10天之內,室溫要控制在15℃以下。播後兩天,菌種開始萌發並逐漸向四周生長,此時每天都要多次檢查培養料內的 溫度變化,注意將料溫控制在30℃以下。若料溫過高,應掀開薄膜,通風降溫,待溫度下降後,再蓋上薄膜。料溫穩 定後,就不必掀動薄膜。10天后菌絲長滿料面,並向料層內生長,此時可將室溫提高到20—25 ℃。發現雜菌汙染,可 將石灰粉撒在雜菌生長處,或用0.3%多菌靈揩擦。此期間將空氣相對溼度保持在65%左右。在正常情況下,播種後, 20—30天菌絲就長滿整個培養料。

    (2)出菇期的管理:菌絲長滿培養料後,每天在氣溫最低時開啟菇房門窗和塑膠膜1小時,然後蓋好,這樣可加大料面 溫差,促使子實體形成。還要根據溼度進行噴水,使室內空氣相對溼度調至80%以上。達到生理成熟的菌絲體,遇到 適宜的溫度、溼度、空氣和光線,就扭結成很多灰白色小米粒狀的菌蕾堆。這時可向空間噴霧,將室內空氣相對溼度 保持在85%左右,切勿向料面上噴水,以免影響菌蕾發育,造成幼菇死亡。同時要支起塑膠薄膜,這樣既通風又保溼, 室內溫度可保持在15—18℃。 菌蕾堆形成後生長迅速,2—3天菌柄延伸,頂端有灰黑色或褐色扁圓形的原始菌蓋形成時,把覆蓋的薄膜掀掉,可向料面 噴少量水,保持室內空氣相對溼度在90%左右。一般每天噴2—3次,溫度保持在15℃左右。

  • 2 # 使用者8729810057608

    一、正確選擇品種。 品種的選擇很重要,有很多菇農栽培高溫平菇失敗,多是因為品種選擇失誤,有的菇農沒有將品種的溫型搞清楚,隨便拿來種植,結果因溫型不對,造成不出菇或發菌失敗。因此在引種時一定要到信譽高的科研單位,而且要詳細詢問所購品種的溫型、色澤、菇型等生物性狀,必要時可在引回後作出菇試驗進行鑑定,以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

    二、保證菌種質量。 要想使高溫平菇高產、穩產,掌握菌種的正確製作工藝,保證菌種的良好質量很重要。實踐證明,良種可比劣種增產30%以上,而且出菇強壯,病蟲害很少發生。因為質量好的菌種生命力強,播種後菌絲生長旺盛,從而可抑制雜菌生長,同時因為菌絲在培養基內分解和吸收營養的能力強,可以更好地為子實體輸送養分和水分,可獲得平菇的高產、穩產。

    三、場地選擇。 高溫平菇的出菇場地可為大拱棚、半地下式菇棚、夏季閒置菜棚、廢棄房舍等。要求是棚上覆蓋物必須要厚,通風良好、排水方便。 四、菌袋製作。 可採取熟料制袋和發酵料制袋兩種方法,不能採取生料栽培,否則會導致生產失敗。 1、熟料制袋。

    熟料栽培是指培養料配置後先經高溫滅菌,再進行播種和發菌的方法。高溫平菇的栽培以這種方式最為適用,其好處一是培養料經高溫滅菌後,料內營養能得到充分分解,便於平菇菌絲吸收,平菇菌絲生長速度快,對培養料的營養利用率高,可獲得高產、穩產;二是採取該種方式後,培養料內可放心新增多種營養物質,而不必擔心雜菌在發菌期汙染菌棒;三是熟料栽培的料溫可以得到很好的控制,可防止生料栽培發菌中的燒堆現象;四是熟料栽培出菇早,同期播種,可比生料栽培提前出菇10~15天。

    熟料菌袋的規格可選用20釐米×45釐米×2。5~3絲為宜,不可過粗或過薄。 2、發酵料制袋。 該種方式是對培養料進行發酵處理,適用於發菌經驗比較豐富的菇農。具體辦法是將培養料加水拌勻後,建成寬1。5米左右,高1。2~1。5米左右,長度不限的料堆,料堆乾料量應在500公斤以上,不能太少,以免料溫不能升高或升得太慢。

    料堆上部應堆成龜背形,四周輕輕拍實,用直徑約5釐米的木棒在料堆頂部打兩行透氣眼,再在料堆的中部及下部橫向向裡斜打一行透氣孔,孔間距可為30釐米左右,用草簾、麻袋、魚鱗袋等覆蓋好。料堆覆蓋好後,用溫度表 測量料表層25釐米左右處溫度,待溫度升到55℃以上時,開始計時,維持12小時左右,進行翻堆,翻堆要領是將料堆上下換位,內外相調,翻好堆後,重新建堆,操作與初建堆時相同。

    當料堆溫度再升到55℃以上時,保持12小時左右,進行第二次翻堆,一般需要翻堆3次。料發酵好後,拆堆降溫,待溫度降到30℃左右時,即可裝袋。料袋規格可選用22~25釐米×45釐米×1。5~2絲的塑膠袋,播種方式採取四層菌種三層培養料的層播方式,播好種後,在料袋四周及兩頭放菌種部位扎孔透氣,兩頭及中間每層放菌種部位可各扎8~10個通氣孔。

    五、發菌管理。 夏季溫度高,發菌困難,應合理排放菌袋,適時進行倒袋翻堆和通氣增氧,控制好發菌溫度和環境溫度。不論是熟料菌袋或是發酵料菌袋,應一律單層排放,排間距不小於50釐米,袋間距不小於5釐米,發菌場地應加強遮蔭,加大通風散熱的力度,必要是可往菌袋上噴灑涼水降溫,嚴防料袋溫度超過33℃。

    六、出菇管理。 當菌絲長滿發透,手按菌袋硬挺結實,富有彈性,表面有淡黃色水珠及原基出現,表明菌絲已達到生理成熟,再等到80%菌袋有原基出現時,即可碼堆出菇。菌牆最多碼三層,袋與袋之間不能緊靠在一起,應預留3~5釐米的空隙散熱,層與層之間可用小竹竿隔開。

    整個出菇過程中,通風必須良好;因夏天溫度高,水分蒸發快,所以為了保證溼度,應經常噴水,噴水可每天3~4次,並且可每隔幾天用大水灌棚一次,以保證子實體正常生長髮育所需的溼度。 高溫平菇從播種到出菇,時間較快,正常管理,約20幾天就可出菇,生物轉化率可達到100~130%。

    6。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1933年後出現的“尼斯湖水怪”,真相到底是怎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