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春來花樹
-
2 # 喧城靜屋園藝館
山水盆景在造型上主要有,高低起伏,有遠近,在凌亂中表現出主次以排列有序,有不等邊三角梅型輪廓。製作三水盆景要有立意。山體樹木有直有曲,有高低,變化莫測。縱深不一。山水盆景有幾點不要踩中了,不然再貴的材料你也就是玩泥巴。
一,石頭排列一定不能形成直線,不能像美國大兵集合排列,顯得呆板,無觀賞點。正確做法,有前有後。就像母雞帶小雞的行走佇列。
二,不可等距離放置石頭,距離相等,瞭然無味,自然界山體才是我們最好的範本。而是要做到疏密有秩。
四,單一石頭做盆景,山石石頭再怎麼美,一定要自然,合適的綠植選擇,才能互相襯托美。迴歸自然。
五,不能隨意擺放,高位石頭,最好在黃金比例位置,如果在左邊的三分之一處,那麼次一點高度的石頭最好在左邊,右的可以留空留白,再擺放最低的石頭。個人認為這樣的擺放是最和諧的。
-
3 # 明看
山水盆景創作之源泉是祖國的大好河山,然後透過藝術創作的手法達到移山縮水的目的,這不是神話,而是運用立意、構圖、造型等過程,讓自然之景濃縮於盆缽之中,給觀賞者“咫尺間看萬里山,方寸中賞千里景”的感覺,然而,想要創作出優良的作品,首先就是不能讓自己的思想太過隨放,可觀摩別人的一些作品,或者拜大自然為師,還可以借鑑山水畫作,看的多了,自然心中也就有了輪廓,雛形有了,剩下的就是細節,話說成也細節,敗也細節,小到苔蘚的擺放,大到山石的配合,都不能忽略,接下來,我們詳細的聊聊。
1、山石的搭配,在同一個盆景中,山定要有主次之分,才是合理的佈局,自然的山巒本也主副有別,具體的措施可透過大小和高低的錯落和明顯區別,讓盆景整體更顯協調,如山不夠高,那麼可透過坡來湊,自然中本來也是這樣,即是來自於自然,自是不能違背一些規則,我們多是透過一些誇張放大優點的表現,讓盆景更為美觀。
2、水的配合,即是山水盆景,就別忽略的水的存在,無論是真有水流,還是透過盆底模仿展現,都不可忽略動感,水本來就是流動的,一灘死水也很難給人美感,主要是靠坡腳的處理,岸邊的結合讓水似乎在潺潺而流,山脈絡分明顯剛強,水曲折委婉顯柔弱,不要一條大河通向天,蜿蜒的岸邊創作、曲折的水流佈局即可以讓人感覺到水流,也能增加水岸線的長度。
3、苔蘚的配合,苔蘚在山水中也是不可或缺的,通常是用來展現草的一面,也為生命力的體現,可以說,這是給山水盆景加入生機的靈魂,根據山石的特點,點綴在緩坡或者平坦的地方,也就讓盆景整體多了些生機迥然。
4、擺件的配合,或一葉扁舟泛於水面,或有一釣翁坐於岸邊,水流狹窄之地的石橋、山坡險峻之處的古塔,這些擺件的放置讓山水盆景的整體更加自然,給人的感官多了些豐富聯想,那個釣魚老翁的悠閒,那出古塔是否有神仙等等。
回覆列表
山水盆景源於自然,高於自然。自然山水中的一丘一壑、奇峰怪石、重崖復嶺都是創作山水盆景最好的題材。透過適當的誇張,達到“小中見大、以少勝多”的觀賞效果。人們還可以從優秀的山水畫中得到啟發。製作山水盆景的第一步是立意或構思,也就是說,心中先有一個明確的表現物件或主題,這樣可以隨類賦形,因石造景。
石:
不同的石料有不同的結構特點,應當因石制宜,即用不同的石料去表現不同的物件;或因不同題材選擇不同的石料。各種石料均應經過一定的加工才能製成山水盆景,而每種石料的加工方法又各不相同。鋸截、雕琢,膠合是山石加工的幾種主要方法。
一些體積較大,姿態天然的石塊如太湖石、英石、鐘乳石等常常採用鋸截的方法,擷取後配紅木幾座或置淺水盆中,自成一景。膠合多用於一些不易雕琢的硬石如英石,要選色彩相近、體態相似的石塊,石塊之間要注意紋理相連,脈絡相通,使之渾然一體。大多數石料,鋸截、雕琢,膠合三種方法都要用到。
形:
如砂積石加工,先要將底座鋸平,然後區分正背面,用一種特製的一頭尖、一頭扁的鉚頭進行雕琢。區分峰巒、崗嶺,斜坡、峭壁,懸崖,洞壑,打出一個大體輪廓,再由淺入深,由粗到精進行細部加工。要像繪畫一樣,在雕琢每一個細小區域性時,都應照顧到整體,才能氣勢連貫。
高低起伏:
斧劈石及石筍石的加工要有二個步驟,第一步用鑿子榔頭等大型器械將石塊劈解成長短、寬窄、厚薄不等的小石地第二步是按創作意圖選配石塊進行膠合,底部不平的先鋸平頂部不自然的稍事加工。在處理這一類峰石盆景時,(一些沒有經驗的人往往不注意高低起伏、前後遠近的變化,而依高低順次排列成階梯狀或排筆狀,結果十分呆板。)正確的方法是,在總體上是前低後高,但峰頂要有起伏變化,前後左右都要有起伏,石塊之間的距離要有疏有密,才錯落有致。密的地方可以兩石相疊,疏的地方中間透空。山腳線也不能橫平如一字,而要迂迴曲折,臨水處應設定低平的石塊,以加強同水面的聯絡。
主次分明:
為了將山水盆景佈置得引人入勝,要在加工過的主體山石邊配置一些小石塊作襯景,形同遠山近礁,這就是常說的佈局。山水盆景是否有意境,佈局時先立主體,主體不宜在盆的正中,而應居於一側,這樣就有氣勢,主體居中便很呆板。主體確定以後,分別前後,有疏密地佈置襯景,這樣就可做到主次分明,一盆中無論山石塊數多少,一定要分賓主,峰巒參差,崗嶺起伏,這樣才能生動而有韻味。山水盆景中的水與山是一個整體,水隨山轉,山依水活,山曲折才有水縈迴。
細節:
有些山水盆景作品,不注意山腳線的處理,山如石壁一堵,水面滯而不活,或者盆面全由山石撐滿,水面偏狹、擁塞,使人透不過氣來。水體的結構取決於山石間相對位置,因此,在山石佈局時,要同時著建水面的大小和形狀。小好的山水盆景作品,不但製作精美,而且要有意境,在這方面,國畫“三遠法”是值得學習和借鑑的。(三遠即高遠、深遠、平遠,是三種不同的畫面結構給予人的意境感染。)
自下而仰其巔謂之高遠,自前窺其後謂之深遠,自近而望及遠謂之平遠。
在創作高遠意境的山水盆景時,主山要高而險,位置居後,前面及左右作襯的各山頭前低後高,高低參差、重重疊疊,面向主山,成眾星拱月之勢。深遠意境的形成,近景最宜奇峰夾峙,從近景透視中景及遠景,山巒掩映,若隱若現,造景非常深遠。平遠景中,主山襯景皆為平崗小阜,排列錯落宛延,水面非常遼闊。
植物及亭臺、寺觀、村落、橋樑、帆船等在山水盆景中起襯托和點綴作用,可以加強山水盆景的真實感和意境渲染。但是要注意同山石的比例關係和恰當的位置。中國畫論中,有“丈山尺樹寸馬分人”之說,這是很貼切的。有的人常常忽視這一點,在小小的山頭上種大樹,甚至種一些大葉的草本之類,造成比例失調,給人以一種莫名其妙的感覺,反而有損於山石固有的美。種在山石上的樹,一般要求枝細、葉小,並能耐旱。山石上的草木苔蘚不可過密,過多的種植易使山石險峻的部分被遮蔽,弄巧成拙。如果一隻山水盆景培養多年以後長滿了青苔,就要將那些長在凸出部位的青苔刮掉一部分,使山石險峻的部分外露。其它點綴更不宜多,最要緊的是位置要恰當,真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