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我回老家,在村裡逛了一圈,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但凡貧困家庭,庭院和門前都散亂著各種雜物;而門前、院子裡擺放整齊、乾淨整潔的家庭,生活一般都比較富足。 這幾日,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庭院整潔和生活富足之間到底有何因果關係? 是因為生活富足才有精力和時間收拾庭院,所以庭院整潔乾淨?還是因為庭院收拾得乾淨整潔,生活才變得富足? 而貧困者是為三餐所累,根本無暇收拾?還是由於懶得清掃,人生陷入混亂無序,墜入貧困? 心隨物轉,情隨事遷。看房間,就知道你把人生過得怎麼樣? 哈佛商學院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一個現象: 幸福感強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環境十分乾淨整潔;而不幸的人們,通常生活在凌亂骯髒中。 於是摸索出這樣一個結論: “你所居住的房間正是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實就像你的房間。” 清掃就是清理心靈 空間,對人的情緒有極強的感染力:髒亂的房間,會讓整個空間充滿惰性,被捲入這種惰性洪流中的人自然也會感染惰性。 有這麼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賣花的小姑娘把剩下的一朵玫瑰花,送給了路邊的一個乞丐。 乞丐於是做了一個決定,今天不行乞了,回家! 他在家把玫瑰花插進瓶子養起來,然後把花放在桌子上靜靜的欣賞著玫瑰的美麗。 他突然間覺得,這麼漂亮的花怎麼能插在這麼髒的瓶子上,所以他決定把瓶子洗乾淨。 他又坐在邊上靜靜的欣賞著美麗的玫瑰,突然間他感覺這麼漂亮的花和這麼幹淨的瓶子,怎麼能放在這麼髒亂的桌子上,於是他開始動手把桌子擦乾淨,把雜物收拾整齊! 處理完之後,他又坐在邊上靜靜的欣賞眼前的一切,突然間他感覺到這麼漂亮的玫瑰和這麼幹淨的桌子,怎麼能放在這麼雜亂的房間裡呢? 於是他做了一個決定,把整個房間打掃一遍,把所有的物品擺放整齊,把所有的垃圾清理出房間......突然間整個房間變得明亮、溫馨起來。 正在陶醉時,他突然發現鏡子中一個蓬頭垢面、不修邊幅,衣裳襤褸的年輕人,這樣的人有什麼資格呆在這樣的房間裡呢? 於是他立刻去洗澡,刮鬍子,換上乾淨的衣服,把自己從頭到腳整理一番。 然後再照照鏡子,突然發現一個從未有過的年輕帥氣的臉出現在鏡子中! 這時候,他的靈魂瞬間覺醒,他突然間覺得自己很不錯,他當下立刻做出一個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 第二天不再當乞丐而是去找工作,隨著他的不懈努力,他慢慢脫離了貧困,成為了一個小老闆。 清掃真有這麼大的魔力? 的確,清掃看似一場簡單的體力勞作,實則內蘊深沉的人生智慧。 髒亂差的環境,代表內心負能量的堆積。 讓環境變清爽,情緒能量得以自然流通,心情愉悅,棘手事往往迎刃而解。 清掃家就是清理心靈,家裡的髒亂也帶來思想的混亂。清掃家就等同於清掃大腦中的垃圾,智慧自然會增長! 一個人的家裡,往往藏著最真實的自己。 一個人活得好不好,他的家早已給出了答案。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 其實,讓生活變得井井有條、乾淨整潔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困難,你需要的就是一份“掃除力”。 掃除力,就是透過掃除產生的魔力,不僅包含外在的打掃房間、使之變整潔,還包括內心的自省從而塑造良性的“心理磁場”,有助解決煩惱、成就事業。 打掃的過程,就是處理、選擇、揚棄的過程,是你與環境的互動。整潔的環境明顯顯示你的邏輯性和條理性。 所以《朱子家訓》開篇就告誡子孫:“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 這樣看似樸素簡單的文字,凝結著中國古人治家的智慧。 從我記事起,我母親每天都是“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灑掃好了房屋、庭院,天才矇矇亮。 如今,我每次休假回老家,發現屋裡、庭院都是乾乾淨淨、整整潔潔。 我每早起床,發現房屋,早已清掃、拖洗乾淨,甚至200多平米庭院的大理石地板,還用水沖洗過。 我留意到母親每次進屋都換鞋,在我們老家農村,大家根本沒這習慣。於是我提醒母親:”您進屋不要換鞋,這樣別人都不敢來我們家了。” 母親說:“這我曉得,我很注意,一旦有人來,我都不換鞋。” 母親不僅把房屋清掃的乾淨整潔,把自己也收拾得乾淨清爽,每天洗澡、洗髮,衣服一天一換。 當一個人養成了好的習慣,擁有一個清潔的空間,生命的質量,也會不斷的提高。 所以,80多歲母親,乾淨整潔、腰板筆直、精神矍鑠、神清氣爽,根本看不出一點點老年人的暮氣。 當你不斷清理家,你內在堵塞的地方,就會越來越通暢了,順溜了,輕鬆了,愛和感恩就流進來了! 斷舍離,扔扔扔 有位叫羽仔的博主,拍攝了一段丟棄家裡無用東西的影片,竟然獲得了110萬高贊。 網友紛紛評論表示:從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羽仔本來只是感到家裡空間越來越小,所以想來一次雜物清理。 沒想到開始清理之後才發現,竟像搬家一樣“隆重”,東西真的太太太多了! 一次也沒用過的拖把和桶,一大堆沒有再使用過的手機殼、資料線,每次購物帶回來的袋子,全都過期的一堆藥...... 抽屜裡亂七八糟的雜物,廚房裡亂到不堪入目的櫥櫃,各種發黴的雜糧和未使用的調料堆積在一起,還看到幾隻蟲子......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衣物。 以為會穿到的、會搭配上的衣服,掛起來後一次也沒有再穿過;促銷買的一大堆單品,吊牌都沒剪掉;還有各種根本用不上的贈品...... 當她全部清理完時,不要的雜物竟然足足佔據半個家的大小,簡直超乎想象。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和羽仔一樣,很多物品總想著以後會用得上。 看到好看的東西,碰到打折促銷,總是控制不住慾望,買買買。 可事實卻是,越買越多,越存越多,佔據了家裡大量的空間,可能用到的不到十分之一。 而且多餘的物品反而成了生活的拖累,繁重的壓得人喘不過氣。 “我們丟棄生活中那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會讓我們收穫更多。” 需要斷舍離的東西,往往就三類:不需要的,不合適的,不愉快的。 我們居住空間的東西,可能超過一半是忘卻物,就是連存在本身都被忘記了的東西,其中很多都是你不需要的,只是你以為會用得著。 還有很多是不合適的,不合適的衣服,不合腳的鞋子。 不愉快的,是很多人反而容易忽視的。什麼是不愉快的? 比如每次用的不舒心的,早點扔了才能換新的、讓自己開心的。 斷舍離並不是單純的處理雜物、拋掉廢物,而是在充滿閉塞感的人生長河裡喚醒“流通”。 扔掉一件無用物,就多一點空間; 扔掉一件多餘物,就少一份負擔; 扔掉一件廢物,就恢復一絲清爽。 每個人都需要斷舍離,處理掉不重要的東西,才能還自己一片清淨之地,才能讓我們有所突破和成長。 古人說:“掃地掃地掃心地,不掃心地掃何地。” 掃除時,一併掃去自己的貪、嗔、痴、慢、疑等種種壞習氣,讓心靈恢復乾淨、純粹、快樂。 願我們的家裡,都能窗明几淨,鮮花盛開,流傳著高雅家風,洋溢著歡聲笑語。一家人齊齊整整,其樂融融。 也許,這就是生活最美的樣子吧。
前不久,我回老家,在村裡逛了一圈,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現象: 但凡貧困家庭,庭院和門前都散亂著各種雜物;而門前、院子裡擺放整齊、乾淨整潔的家庭,生活一般都比較富足。 這幾日,我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庭院整潔和生活富足之間到底有何因果關係? 是因為生活富足才有精力和時間收拾庭院,所以庭院整潔乾淨?還是因為庭院收拾得乾淨整潔,生活才變得富足? 而貧困者是為三餐所累,根本無暇收拾?還是由於懶得清掃,人生陷入混亂無序,墜入貧困? 心隨物轉,情隨事遷。看房間,就知道你把人生過得怎麼樣? 哈佛商學院經過多年的研究,發現一個現象: 幸福感強的成功人士,往往居家環境十分乾淨整潔;而不幸的人們,通常生活在凌亂骯髒中。 於是摸索出這樣一個結論: “你所居住的房間正是你自身的折射,你的人生其實就像你的房間。” 清掃就是清理心靈 空間,對人的情緒有極強的感染力:髒亂的房間,會讓整個空間充滿惰性,被捲入這種惰性洪流中的人自然也會感染惰性。 有這麼一個真實的故事: 一個賣花的小姑娘把剩下的一朵玫瑰花,送給了路邊的一個乞丐。 乞丐於是做了一個決定,今天不行乞了,回家! 他在家把玫瑰花插進瓶子養起來,然後把花放在桌子上靜靜的欣賞著玫瑰的美麗。 他突然間覺得,這麼漂亮的花怎麼能插在這麼髒的瓶子上,所以他決定把瓶子洗乾淨。 他又坐在邊上靜靜的欣賞著美麗的玫瑰,突然間他感覺這麼漂亮的花和這麼幹淨的瓶子,怎麼能放在這麼髒亂的桌子上,於是他開始動手把桌子擦乾淨,把雜物收拾整齊! 處理完之後,他又坐在邊上靜靜的欣賞眼前的一切,突然間他感覺到這麼漂亮的玫瑰和這麼幹淨的桌子,怎麼能放在這麼雜亂的房間裡呢? 於是他做了一個決定,把整個房間打掃一遍,把所有的物品擺放整齊,把所有的垃圾清理出房間......突然間整個房間變得明亮、溫馨起來。 正在陶醉時,他突然發現鏡子中一個蓬頭垢面、不修邊幅,衣裳襤褸的年輕人,這樣的人有什麼資格呆在這樣的房間裡呢? 於是他立刻去洗澡,刮鬍子,換上乾淨的衣服,把自己從頭到腳整理一番。 然後再照照鏡子,突然發現一個從未有過的年輕帥氣的臉出現在鏡子中! 這時候,他的靈魂瞬間覺醒,他突然間覺得自己很不錯,他當下立刻做出一個人生中最重要的決定! 第二天不再當乞丐而是去找工作,隨著他的不懈努力,他慢慢脫離了貧困,成為了一個小老闆。 清掃真有這麼大的魔力? 的確,清掃看似一場簡單的體力勞作,實則內蘊深沉的人生智慧。 髒亂差的環境,代表內心負能量的堆積。 讓環境變清爽,情緒能量得以自然流通,心情愉悅,棘手事往往迎刃而解。 清掃家就是清理心靈,家裡的髒亂也帶來思想的混亂。清掃家就等同於清掃大腦中的垃圾,智慧自然會增長! 一個人的家裡,往往藏著最真實的自己。 一個人活得好不好,他的家早已給出了答案。 黎明即起,灑掃庭除 其實,讓生活變得井井有條、乾淨整潔並沒有你想的那麼困難,你需要的就是一份“掃除力”。 掃除力,就是透過掃除產生的魔力,不僅包含外在的打掃房間、使之變整潔,還包括內心的自省從而塑造良性的“心理磁場”,有助解決煩惱、成就事業。 打掃的過程,就是處理、選擇、揚棄的過程,是你與環境的互動。整潔的環境明顯顯示你的邏輯性和條理性。 所以《朱子家訓》開篇就告誡子孫:“黎明即起,灑掃庭除,要內外整潔。” 這樣看似樸素簡單的文字,凝結著中國古人治家的智慧。 從我記事起,我母親每天都是“黎明即起,灑掃庭除”,灑掃好了房屋、庭院,天才矇矇亮。 如今,我每次休假回老家,發現屋裡、庭院都是乾乾淨淨、整整潔潔。 我每早起床,發現房屋,早已清掃、拖洗乾淨,甚至200多平米庭院的大理石地板,還用水沖洗過。 我留意到母親每次進屋都換鞋,在我們老家農村,大家根本沒這習慣。於是我提醒母親:”您進屋不要換鞋,這樣別人都不敢來我們家了。” 母親說:“這我曉得,我很注意,一旦有人來,我都不換鞋。” 母親不僅把房屋清掃的乾淨整潔,把自己也收拾得乾淨清爽,每天洗澡、洗髮,衣服一天一換。 當一個人養成了好的習慣,擁有一個清潔的空間,生命的質量,也會不斷的提高。 所以,80多歲母親,乾淨整潔、腰板筆直、精神矍鑠、神清氣爽,根本看不出一點點老年人的暮氣。 當你不斷清理家,你內在堵塞的地方,就會越來越通暢了,順溜了,輕鬆了,愛和感恩就流進來了! 斷舍離,扔扔扔 有位叫羽仔的博主,拍攝了一段丟棄家裡無用東西的影片,竟然獲得了110萬高贊。 網友紛紛評論表示:從她身上看到了自己的身影。 羽仔本來只是感到家裡空間越來越小,所以想來一次雜物清理。 沒想到開始清理之後才發現,竟像搬家一樣“隆重”,東西真的太太太多了! 一次也沒用過的拖把和桶,一大堆沒有再使用過的手機殼、資料線,每次購物帶回來的袋子,全都過期的一堆藥...... 抽屜裡亂七八糟的雜物,廚房裡亂到不堪入目的櫥櫃,各種發黴的雜糧和未使用的調料堆積在一起,還看到幾隻蟲子...... 當然,最主要的還是衣物。 以為會穿到的、會搭配上的衣服,掛起來後一次也沒有再穿過;促銷買的一大堆單品,吊牌都沒剪掉;還有各種根本用不上的贈品...... 當她全部清理完時,不要的雜物竟然足足佔據半個家的大小,簡直超乎想象。 其實我們很多人都和羽仔一樣,很多物品總想著以後會用得上。 看到好看的東西,碰到打折促銷,總是控制不住慾望,買買買。 可事實卻是,越買越多,越存越多,佔據了家裡大量的空間,可能用到的不到十分之一。 而且多餘的物品反而成了生活的拖累,繁重的壓得人喘不過氣。 “我們丟棄生活中那不重要的90%,剩下的10%會讓我們收穫更多。” 需要斷舍離的東西,往往就三類:不需要的,不合適的,不愉快的。 我們居住空間的東西,可能超過一半是忘卻物,就是連存在本身都被忘記了的東西,其中很多都是你不需要的,只是你以為會用得著。 還有很多是不合適的,不合適的衣服,不合腳的鞋子。 不愉快的,是很多人反而容易忽視的。什麼是不愉快的? 比如每次用的不舒心的,早點扔了才能換新的、讓自己開心的。 斷舍離並不是單純的處理雜物、拋掉廢物,而是在充滿閉塞感的人生長河裡喚醒“流通”。 扔掉一件無用物,就多一點空間; 扔掉一件多餘物,就少一份負擔; 扔掉一件廢物,就恢復一絲清爽。 每個人都需要斷舍離,處理掉不重要的東西,才能還自己一片清淨之地,才能讓我們有所突破和成長。 古人說:“掃地掃地掃心地,不掃心地掃何地。” 掃除時,一併掃去自己的貪、嗔、痴、慢、疑等種種壞習氣,讓心靈恢復乾淨、純粹、快樂。 願我們的家裡,都能窗明几淨,鮮花盛開,流傳著高雅家風,洋溢著歡聲笑語。一家人齊齊整整,其樂融融。 也許,這就是生活最美的樣子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