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十軍哥哥

    現在農戶種田基本上如你所說,除去種子加農藥,化肥和人工,基本上沒有利潤。

    那農戶為什麼還要去種呢?

    那糧食該怎樣種才能提高收益呢?

    個人覺得還是要學習各大兵團農場那樣,集中土地,實行大面積機械化種植、智慧化管理、機械化收割。以農戶入股,公司撐頭,提高產量,降低生產成本,讓種出來的糧食有更大的利潤。農戶可以分到紅利,也可以在公司上班掙錢。

  • 2 # 阿華三農

    水稻是南方主要農作物,可以單季、雙季、三季三種種植模式。單季一般為中稻和前季種植烤煙後做一季晚稻,雙季稻為早稻跟晚稻,海南等地可以種植三季。

    我這裡是山區,算一下一畝水稻的成本

    谷種成本:2斤谷種×25元=50元,整地都是自己用牛犁不要錢的。

    農藥成本:秧田打一次青蟲、返青分櫱期打鑽心蟲和卷葉蟲、抽穗期防治蚜蟲及其他病害,單季每畝用藥費用在150元

    化肥成本 複合肥120斤一般為180元,再加上腐熟的有機肥或農家肥,一次基肥一次追肥基本上就可以啦!

    其它基本上沒有什麼費用,水是天然水,自己收割,山區都是梯田,收割機不來收。總的來說只耕種自己的地,每畝費用在400元左右。但要算上人工這個水稻真不能種了,在農村如果不是規模化種植沒人去算人工費的。像我們山區剛整地、壘田埂就要5天左右。還有插秧每人一天插5分田,打藥水、收割等都是要人工的。

    一般單季中稻水稻畝產在1800-2000斤左右,每斤1.5元,除去生產成本大概每畝可以賣到2400元左右,但不是種植專業戶的糧食是不賣的,留著自己吃。但專業戶就不能這麼算,有租地費、人工費、、水費、機械費等,到最後真沒有什麼了。

    不過現在農村種植雙季水稻,國家提供谷種和農藥,還是可以種植的。目前種植水稻大多數以戶為單位,沒有集約化種植,只有透過土地流轉,進行良田改造,規模化種植降低生產成本才能取得更好的收益。

  • 3 # 美印龍兵過師傅

    現在的糧食該怎麼種,確實是一個值得探討的問題。因為負債種地,微利種地是維持不下去的。

    規模小,種地不賺錢,但是也不賠錢。規模大種地不賺錢,風險就大了,搞不好就負債累累,負債了,任何理由都倉白無力。

    貸款無門,借錢借不著,成了可憐巴巴的老賴,永無翻身之日。

    我們黑龍江省是農業大省,農民大都是以種地為主,現在雖然種地都有一定的規模,但是,負債率高,年年靠貸款種地,農民收入低,有些入不敷出。

    近兩年破產的也不少,沒辦法,只能打工。種地的也是苦苦支撐,希望有一個好年景,豐收高產,提高收入水平。

    目前糧食價格穩定,可是生產費用越來越高。無論是農藥化肥,人工,還是地租,都是說漲就漲。種地的利潤被層層剝去,到最後所剩無幾。

    為種糧食服務的都賺的缽滿盆滿。唯有種糧的農民兩手空空。

    那麼,糧食該怎樣種才能賺錢呢?

    國家給出的大方向,就是農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可是從目前農業合作社的運營來看,農民是最清楚的,農民得到了什麼實惠?

    目前我們的形式就是家庭農場的縮影,只不過沒有註冊家庭農場。效益又怎麼樣呢?還不是苦苦支撐。

    農業的發展要靠產業融合,可是農村的人才匱乏,思維不開闊。農民只會吃苦耐勞種地,讓井底之蛙的農民闖市場,真的很難。

    農業是國家穩定的壓艙石,怎樣振興農業,還有很長的路要走。需要我們積極探索,共同努力,另闢蹊徑。

  • 4 # 十方印記

    其實我們理解上有一個錯誤,種地是為什麼?

    最早之前,農村種地最基本的要求是能保證自己的生存,而多餘出來的糧食要交公糧,保證城市的工人有糧可用。

    隨著經濟的發展,可以進口糧食了,讓農民交公糧並不那麼急需了。所以,從交公糧開始變成了收購糧食,農民想賣就賣,不賣也不強求。

    因為農民人口的基數太大,而土地資源就那麼一點點,所以在收入上也和城市工人拉開了差距。

    以前農民交公糧可以換到工人一個月的工資,現在賣糧卻不到工人一二天的工資。差距可見有多大。

    農民也要生存啊,所以開始外出打工。無疑,打工的收入是遠超種糧的收入,於是,很多土地開始荒蕪。畢竟,種地的收入太少,而打工的收入又遠超種地。

    但是在農村還有很多年齡大的老人還要生存啊,可是農藥、化肥、種子、耕地的價格一天比一天高,而糧食的價格基本很難見漲,所以進一步呑蝕了地糧食的利潤。

    如果糧食的價格還是如此,幾年不漲價,那麼種地及有可能進入負利潤時代!畢竟原材料的價格一直在漲價,並不是原材料廠商想漲價,而是因為人工在漲價,所以他們不得不漲,否則只有虧損破產。

    糧食應該怎麼種,這不是我們所能左右的。如果有地,那看一下週邊有種植什麼農產品的多,而且是收益高的,可以和他們一樣種植。

    當然,有地也可以從事一些培育蘑菇、香菇、中藥材等,畢竟這些還是有利可賺的!

  • 5 # 學農知農

    一、套種套養新模式

    套種套養這種新型模式在農村很多地方默默執行,成效明顯,已逐步擴大推廣。

    1、水稻套種大豆,某地農民在種植水稻的同時,在所有的田埂上種植大豆,大豆根本不用管理,病蟲害也很少,收割互不受影響。

    關鍵是大豆的品質好,價格就高。有的還把玉米和大豆套種等,同樣也能取得一種植雙豐收的效果,也能提高主產糧食的額外收入。

    2、水稻套養泥鰍模式

    一些農戶在種植水稻的同時,套養泥鰍、魚蝦、螃蟹等。

    某地農民遭收自然災害,水稻減產,靠養殖泥鰍和水稻共同種養植,有機水稻每斤比普通水稻多買1元,泥鰍銷路走俏,一分田兩份收入,減產不減收。

    二、選擇優質俏銷的水稻品種

    要想種糧賺錢,不僅要利用環境,也要搞懂市場,而且還要及時調整種植產品和方式,提高糧食產品質量。

    按照國家規定,執行最低收購價預案收購糧食,應為當年生產且符合三級以上的標準,四等、五等中晚稻不列入最低價收購範圍,有地方政府組織引導,實行市場化收購。

    政策釋放的訊號很清楚,只有重視糧食質量才能實現優糧優價,這就要求種糧農民在提高糧食質量上下功夫。

    很多種植戶跑種子站,跑加工廠,分別瞭解地方當年力推的優質新品種和加工市場所需求的優質優價的好品種。只要有選擇性有目標進行種植,就一定會賺到錢。

    三、拓寬銷售道,解決賣糧難

    1、有條件的種植戶可提前建造好糧食倉庫,有利於儲藏糧食,目的是可以使糧食適時出售,提高糧食議價水平。

    2、種植戶可以和加工行業合作,把所產糧食直接賣給加工廠。減少中間環節,提高糧食增收值。

    3、透過糧食部門與農業種植戶對接,透過合作的形式的訂單農業。上門收購,預約收購,訂單收購等方式,解決賣糧難問題。

    總之,只有在科學種植的前提條件下,提高糧食的優質種植,推動糧食生產、加工、儲備、流通全產業鏈升級,加快產業結構調整和現代化建設,才能讓種糧農民賺得到錢。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剛出生的寶寶多長時間大便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