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日劇小迷妹兒

    可以學習江小白的銷售運營模式。

    江小白無疑是特別成功的,至少在四川地區,是忽然遍地開花,異軍突起,在競爭激烈的白酒行業中不緊不慢地高速發展,還留有情懷。在江小白之前,賣白酒是一件高大上的事情,看五糧液,黃聖依出演《愛到春潮滾滾來》,有種液體四溢的清澈感啊,出來賣酒,不談談國學古典酒對不起自己的文化底蘊嘛~

    還有紅花郎啊,三五億的廣告費啊,國酒典範啊~出來賣酒,不砸個幾億,人家好意思拿你的酒大宴賓客?

    你能聽到的歷史136年,你能看到的歷史174年,你能品味的歷史440年,國窖1573 ~出來賣酒,不說說歷史底蘊又怎麼能稱之為藏酒呢?

    直到這貨出現了-江小白。百度娘說:“我是江小白” 成立於2011年,以青春的名義創新,以青春的名義創意,以青春的名義顛覆,深刻洞察了中國酒業傳統保守的不足,拘泥於千篇一律的歷史文化訴求,對鮮活的當代人文視而不見。”這話深深刺痛了各位白酒老大的心。所以

    “江小白的產品2012年3月份在成都的春糖會上推出後遭到了我們同行的恥笑,說白酒怎麼能是這個樣子呢?”

    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之後三年江小白的業績,又真真實實刺痛了各位白酒大佬的心—準確地說,是刺痛了各大白酒老大們營銷部門的心。因為江小白骨子裡就是一家文化創意公司,這一點上,大佬們的營銷大大們就輸掉了一半。

    那麼問題來了,江小白是怎麼做的營銷呢?說來話長,一點一點扒。假如給你一筆資金,五千萬,讓你做一個酒的品牌,你會怎麼做?

    我先說一說朋友家的酒廠是怎麼做的。對於這麼一筆不大不小的錢,我的朋友是貼牌,自己做商標,瓶子包裝,然後去各個渠道賣。沒名氣怎麼辦,加大利潤分成,鋪貨給分銷商—準確滴說是強勢渠道商。然後發現銷量不大好,於是找親朋好友動用關係拿下大客戶,俗稱key account,重要客戶。然而這並沒有什麼卵用。大客戶不好找,找到了不好維持,利潤可憐。打廣告,投哪兒呢,報紙,平面,電臺,甚至微博微信。然而沒有一樣做通,上拼不過硬派關係zf採購,下低不過街頭小酒。老闆的心酸,只有老闆和老闆娘知道啊。市場就像女神,只能暗戀以及當備胎。

    其實我第一次見到江小白是在成都新會展中心,江小白在這裡有一家店,散步的時候看到玻璃門上貼著各種各樣的有趣的句子,心裡盤算這是哪家的白酒,這麼做有人買嗎,飯局上也太不嚴肅了。後來當我愛上關注不嚴肅這件事情以後,我才知道,這叫做青春。江小白是一個普通大眾青年,我看著他也覺得很眼熟,“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簡答”。

    這就是情懷,這就是陶老師做的第一件事情,給酒品一個形象。毫無歷史包袱地,推出江小白的形象,圍繞一個核心形象展開講故事大法。江小白的形象是怎麼來的呢。陶石泉業餘喜歡卡通漫畫,江小白的最初形象就是他親手塑造的——一個長著大眾臉,鼻樑上架著無鏡片黑框眼鏡,繫著英倫風格的黑白格子圍巾,身穿休閒西裝的帥氣小男生。團隊在社會化營銷嘗試中不斷賦予這個小男生鮮明的個性:時尚、簡單、我行我素,善於賣萌、自嘲,卻有著一顆文藝的心。

    江小白的形象就是,像我們千千萬萬年輕人一樣的特徵。

    我們要表現我們的品牌,要和粉絲產生互動,很重要的一點就是我們要做一個有態度的人,要是一個有態度的品牌。在現實生活當中我們發現,如果我們的朋友當中有那種不喜歡錶態的人,他喜怒不行於色,你喜歡嗎?我反正不喜歡,並且我調查發下絕大多數人都不喜歡,大家認為這個人太複雜了,覺得城府太深不適合交友。這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我想,人如此品牌亦如此,江小白就是一個人,我們讓品牌迴歸簡單,讓品牌真誠跟消費者溝通。我們喜行於色,我們有任何態度都把它表達出來,有時候我們也會偶爾消極,偶爾也會有一點看上去有一點不那麼正能量的東西,但是很真實。

    江小白就是有態度——所以有江小白語錄。

    首先,江小白的定位就是年輕人。定位決定定價,不排除以後江小白有高階價位產品,但任何產品需要在一個點上做透,形成勢能,江小白定位年輕人後,酒的定價如下:

    語錄版江小白

    容量:125ML

    度數:45度

    規格:24瓶/箱、12瓶/箱

    統一零售價:25元

    Mini版江小白

    容量:100ML

    Mini版江小白

    度數:45度

    規格:24瓶/箱、12瓶/箱

    建議零售價:20元

    風格版江小白

    容量:300ML

    風格版江小白

    度數:45度

    規格:12瓶/箱

    建議零售價:45元

    這個價位讓我聯想到什麼呢?可能最先想到是紅星二鍋頭,在北京798藝術中心有紅心二鍋頭的廣告,但是下來查了一下,款式多樣,價格不一。雖然和文藝搭邊,廣告也挺有創意,但仍像三星的手機一般,款式多雜,沒有集中火力。江小白最初推出的語錄版,精準推出爆款。帶動銷量和品牌一起飛。

    定位是的最終確定我想是情懷,資金量,市場趨勢共同決定的吧。市場定位確定後,就圍繞市場定位做生產,銷售,營銷。生產最初是由重慶一家代工廠加工,然而在業績直線上升的時候,代工廠開始仿製江小白,後來江小白自己建廠生產,這段不詳細說。說說銷售營銷的事情。

    江小白的銷售渠道比較扁平化,一般只有一級渠道,稍微偏遠的地方有2級渠道和分銷商。在初期擴張的時候,採用這種方式,最大限度減少渠道費用,難點在於管理難度加大。這個如何解決,有了解內情的朋友可以解答下。

    對電商進行探索,電商相當於直銷,不僅可以讓消費者更近的獲得產品,也沒什麼費用,效率還高。

    這一句看似一筆帶過的話,透露了江小白的眼光,以最低成本大範圍曝光的方法。其實,這也是江小白新媒體營銷的自然延伸。有了低成本渠道,有了曝光量,那麼接下來要做什麼呢?就是打標籤。標籤打得好,市場抓得牢。其實標籤是由一系列的情景構成的消費者對產品的理解。先來看看江小白的語錄:

    我是江小白,生活很簡單。

    親愛的@小娜:成都的冬天到了,你在北京會冷嗎?今天喝酒了,我很想你,一起喝酒的兄弟告訴我,喝酒後第一個想到的人是自己的最愛,這叫酒後吐真言嗎?已經吐了,收不回來了。

    吃著火鍋唱著歌,喝著小白划著拳,我是文藝小青年。

    1瓶綠票票=2瓶江小白,方便兄弟夥親切交談。

    有的時候,我們說錯話,我們做錯事,是因為受了江小白的誘惑。

    相信在餐館吃過飯的同學許多都見到過江小白的友情提示,“小心地滑扯著蛋”。反正成都軟體園外的小餐館時挺常見的。地鐵上,也曾經見到過江小白的燈箱廣告,當時知識記住了一個帥氣的小卡通人物。

    為了將語錄的概念植入江小白的文化中,大概是做了這麼幾件事情:

    地鐵廣告,投放到人流最多的地鐵,同時引導使用者參與微博互動;

    餐廳物料投放,廣告牌已經無孔不入了啊混蛋,可是還是那麼可愛啊;

    線下活動,行業展會,傳統的營銷方式也不能丟,美女和美酒,情懷和廣告,一個也不能少啊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衛皇后與太子劉據會死於“巫蠱之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