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陳曉東2000

    感覺說的不是現代的事吧,民國時期的一些文學教授可能沒學過數理化,現在的教授哪個不是在中國應試教育的獨木橋上一步一個腳印的爬上來的。中學是義務教育的最後階段,這個階段出一點問題估計就和大學無緣了,教授肯定是沒戲了,但科學家就另當別論了,沒上大學不一定當不了科學家或者發明家。成績不代表能力,或許有偏科特別厲害的,當然這是極少數。

  • 2 # 海邊老翁

    現代社會的科學家,一要學習優秀,二要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貧,這裡所謂寂寞就是不要期望像官員那麼樣的社會地位和資源,所謂的清貧也是相對的,比如現在期望年薪50萬以上的人不要做科研。

  • 3 # 晨明兄弟

    他們都不同意你的說法

    只有我理解你的困惑

    。。。。。。。

    我的一位好朋友就是一名教授,但是

    小學畢業他兩科都沒及格

    不要問我

    為什麼後來他又當了教授

    因為他後來博士後還出過國留過學

    如果中國的社會文化和教育文化把孩子的成長之路

    殘酷地

    定義了

    得不了高分就意味著沒有未來

    那麼

    才是真正的悲慘

    社會的悲哀

    。。。。。。。

    讀過書的你們捫心自問一下

    你們中學大學每次考試時的知識還能記得多少

    你們日日夜夜嘔心瀝血應考的那些知識對你們有多大的作用

    作用就是為你們掙得了一份體面的職業

    一個高薪無憂的生活

    最終

    考試的結果就是看誰比誰更拼命

    看誰比誰刷的題更多

    考試看分數

    升學看分數

    考核看排名

    招聘看學歷

    為什麼被叫學霸

    為什麼被叫學渣

    孩子

    你還那麼小

    就不得不背上一副

    沉甸甸的

    未來

    。。。。。。。

    人們不斷地思考什麼是幸福

    什麼是社會的公平公正

    你們既然可以把所有的榮耀

    留給學霸

    為什麼不可以把剩下的一點點

    公平公正

    和生存空間

    留給學渣

    你們一看到孩子不按常理出牌就覺得

    天都要塌下來了

    牽著孩子的小手

    一步一步

    往前走

    往前走

    走著

    走著

    卻突然發現

    走出學校

    孩子

    你已無路可走

    。。。。。。

    如果這就是生活的

    全部

    這種現實才讓所有的爸爸媽媽在一瞬間

    崩潰

    讓所有的老師在分數和排名面前

    不得不

    低下頭

    如果真誠愛心耐心包容表揚不再是教育和成長的催化劑

    那麼

    傷害

    就有可能

    名正

    言順

    。。。。。。。

    我不知道人們該做些什麼

    只知道改變

    將不會是

    一天兩天

    也許看似簡單的問題其實並不簡單

    就像教育並不僅僅只涉及教育

    教育還涉及生命價值生存價值和

    成長原則

    在此之前

    有可能我們完全忘記了

    即使是最弱小的孩子

    也同樣

    在無助的眼神中

    期待著

    獲得

    尊重

    。。。。。。。。

    最後

    我只是想說

    朋友

    如果醜小鴨

    突然有一天

    變成了

    白天鵝

    不必驚奇

    因為

    童話故事

    最終

    其實

    也只是

    現實

  • 4 # 旅客69

    恰恰相反,科學家中學時代都是一頂一的學霸,就算是偶爾有成績一般的,那也是偏科,但在他感興趣的地方,絕對是數一數二的……

    這就跟特長生一樣,初中時,體育成績很好的才能被選拔出來……科學家也一樣,中學數學,物理,那就是無敵的存在……

    無論是體育生還是科學家,很多都是天賦和興趣,單靠努力是也許會成為優秀人士,但很難成為頂尖人士的……好比身高不高的人怎麼樣也成不了

    後來很多心靈雞湯作者編的各種段子形容科學家,比如愛因斯坦,說愛因斯坦小時候學習成績很差,後來透過改變學習態度才進步的……

    但是我查過資料,其實愛因斯坦中學時幾何,歷史,物理,代數都是6分,文學5分……當時,六分是滿分,3分是及格,1分是最低分,放到現在妥妥的學霸……後來愛因斯坦考入了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那是世界上頂級學府……

    後來愛因斯坦死後,自願捐出大腦供人研究,因為很多人相信,愛因斯坦的大腦是高智商的代表,與眾不同……

    很多人輕視現代教育,認為是記憶力好就可以,恰恰相反,記憶力是人智力的基礎……

    在體育運動中,基本上體育特長生,中學時代,就便表現出愛好運動,而且成績優秀,而科學家基本上在中學時就瘋狂地愛學習和研究……

    比如華羅庚,他後來輟學(並非學習不好而輟學),守著家裡的店鋪做買賣,但他幾乎把精力都用在數學問題上,以至於顧客問商品價格,他把剛驗算的數學答案給了顧客,把顧客嚇跑了……

    基本上,天才科學家,從小就表現出高智商,與眾不同,而學習成績對他們而言就是小菜一碟……

    而我們之所以喜歡聽科學家小時候成績很一般,後來努力成才的故事,大概是給予一些理想遠大的但是能力不足的人一些希望吧,目標是好的,但是接受現實,快快樂樂的生活也很重要啊

  • 5 # Kencambie

    我來回答下吧,我家族中有院士有教授,基本上都從事學術工作,算是很瞭解的。

    在我家族中,最後學術上有較大成就的人中學成績不錯但不是最好的,成績最好的幾個的最終學術成就都不算高,原因我覺得是這幾個智商特別高,他們學習好的原因不是因為勤奮,而是聰明,這樣的人興趣很容易轉變,也很容易在其他方向成功就偏離了學術軌道。像我家有一個理科省狀元,她名校畢業後很快開始炒房,一下就賺的盤滿缽滿,根本就不研究學術。另一個則走上領導崗位也放棄了。

    學術研究的關鍵不是智商是長時間持續的專注努力,比如我舅舅,中學成績一般,但是大學後持續研究,成為他從事那一行的權威,直到70退休後他還是每天研究學習到半夜,沒有那種精神是很難取得學術成就的。

  • 6 # zcc52618

    提問者的提問剛好把話說反了!事實上,中學時代成績一般的同學,能夠成長為教授科學家的人是少之又少!提問者在想當然地信口開河!

  • 7 # 一個認真的思考者

    說對了一半吧,教授們還的確不全都是當年高中的佼佼者,畢竟普通大學佔多數,自然普通教授也就佔多數了,這是正常的。

    但是科學家們就幾乎全都是當年的佼佼者了,看看他們的學歷背景就知道了,不是學霸都不可能有那樣的學歷背景。

    教學和科研是有本質區別的,教學是把現有的存量知識教給學生,科研是要發現、探索、創新和發明新的知識。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開屏的屏組什麼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