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Zh上善若水W

    關羽是三國時期蜀國“五虎上將”之首,劉備的結義兄弟,人稱關二哥,千百年來,人們一直把關羽當做正義的化身,他不僅武藝高強而且講義氣,被後世尊為“武聖”。但英雄也有遲暮的時候,61歲的關羽因為大意失掉了荊州,被孫權俘虜後殺害,其實關羽一生被俘虜過兩次,但兩次的結果卻截然不同。

    大家都知道,三國時期有一位忠義兩全、文武雙全的名將。他在死後幾百年的隋唐時期開始被統治者所重視,在北宋初期就被加封為武聖人,竟然被歷朝歷代的統治者當作了和文聖人孔子齊名的武聖人來供奉,還被歷朝歷代的統治者不停地加封尊號,並且還建了不少的廟宇來進行專門的供奉。

    若說到三國時期對後世影響最深的武將,關羽絕對名列前茅,因為關羽的“義”、“忠”,被後生尊稱為“武聖”,與“文聖”孔子齊名,可見關羽在民間的地位之高。

    雖然關羽是三國時期的戰神,但並非也是戰無不勝,關羽一生的戎馬生涯中,有兩次被俘,一次是曹操,另一次就是大意失荊州之後被孫權政權所俘,想必這些不熟悉歷史的人也基本清楚。

    但是為什麼曹操抓了關羽是以禮相待,孫權卻是直接殺了呢?這裡面牽扯其實不簡單。 不少人認為主要是因為關羽太過於傲慢,拒絕過孫權的聯姻,罵過東吳使者,這些事情給孫權留下殺關羽種子。但事情並非那麼簡單。

    我們做一個假設,如果沒殺關羽會怎麼樣?一、有利於與蜀國聯盟。關羽與劉備的關係非同一般,關羽一開始就跟著劉備創業,一路東征西討,才有了三足鼎立的場面,可以說蜀國有很大部分的江山是關羽打下來的。劉曄在書中記載:“關羽與備,義為君臣,恩猶父子。”有了這樣的人質留著,跟蜀國談判,這是一個很重的籌碼。

    二、有利於跟魏國聯盟。事實上,並非只有劉備欣賞關羽,曹操也很喜歡關羽,如果孫權把關羽送給曹操,不管曹操是否再次放了關羽,這也是對曹魏討好的一種方式。

    綜上,留著關羽有著兩大好處。 但《吳書》中記載,殺關羽並非呂蒙的擅作主張,而是孫權早就下的命令,明確要求“羽至即斬”。

    那麼作為吳國當政者的孫權真的是因為一時之氣就忽略了留著關羽的好處,而直接殺了他嗎?事實上,這其中有兩大原因。 一,關羽的政治主張:先滅吳再北伐 事實上,整個蜀國內部並非都是一致的,諸葛亮趙雲主張聯吳伐魏;法正主張專心治理巴蜀;關羽卻主張先滅吳再北伐。有人就有疑問了,明明關羽在北伐,怎麼說成了先滅吳再北伐呢?事實上關羽只是想拿下樊城,為將來伐吳做好準備。拿了樊城,漢中與荊州的水路就暢通無阻了,不管是運糧還是運兵都是十分有利的。

    再者,關羽是一個非常有主張且不會輕易改變的人。當初被曹操俘虜,無論曹操開什麼條件都要回到劉備身邊,過五關斬六將雖然只是演義上的說法,但是其中的道路一定不會一帆風順,他都堅持做到了,對於先滅吳的主張他會那麼輕易放棄? 二、曹魏實力太過強大,殺關羽立決心。 前者我們說過了關羽可以送給曹操,但對於曹操陣營來說,等於把曹操拖下水了,曹操陣營裡的謀士也肯定有人會這樣認為。想對於和蜀國合作,明顯曹魏強大得多。如果殺了關羽,那就徹底與劉備陣營決裂了,可以進一步向曹魏表明聯合魏國的決心,消除魏國的防備心。

    所以不管於公於私,孫權都必須殺掉關羽,否則留著關羽,終有一日他會依舊捲土重來,給東吳帶來危機,這是孫權所不願看到的。

    因此我覺得孫權之所以要殺死關羽,就是因為劉備強大起來,已經可以威脅孫權的生存了。要是劉備還很弱小,連塊自己的地盤都沒有,那我想孫權也會像曹操一樣,好吃好喝的供著,不會去殺關羽。

  • 2 # 布聞天下

    曹孟德不殺關雲長,第一是惜才,希望關雲長這樣的猛將為自己所用,第二是籠絡人心,讓大家看到自己求賢若渴的樣子。

    而孫權就不一樣了。

    第一,關羽忠義,曹操如此厚待於他都不能令其投誠,既然不能為已所用還不如殺之。

    第二,關羽傲氣,孫權曾派人與之結親,關羽竟說出“虎女安嫁犬子?”這樣的話來,實在是欺人太甚,兩人矛盾自此產生。

    第三,關羽北上抗曹,擒于禁斬龐德水淹七軍,孫權卻偷偷和曹操結盟偷取荊州,事後關羽豈會善罷干休?與其放虎歸山還不如殺掉關羽以絕後患。

  • 3 # 老陳講史

    這一個問題其實包含兩部分,一部分是曹操為什麼不殺關羽,另一部分是關羽被孫權所殺,孫權誣陷是曹操所殺,這兩個問題的焦點是關羽,我們不妨先來看看他們三人究竟發生了什麼事!

    第一部分說的是曹操沒有殺關羽,從這個表述可以看出曹操是有機會殺關羽的,根據史書記載曹操是俘虜過關羽的,這個就是《三國志》中的《屯土山關公約三事》這一節。

    曹操率軍攻打下邳,劉關張三兄弟被曹操的大軍衝散,關羽勇猛無敵曹操手下的將領難以將其活捉,後來曹操手下謀士程昱獻計,把關羽圍困在了土山,按照關二爺的性格,本該以死明志。

    可是曹操這個傢伙很會玩心機,曹操派張遼去勸降關羽,這個張遼雖是一個武將,可不是武夫,兩片紅唇巧舌如簧,張遼一見面沒有進行勸說,而是數落關羽的罪行,這讓關羽很意外。

    張遼數落關羽三條罪,一是違背桃園結義的盟約,沒有同生共死,二是置嫂子的安危於不顧,也就是劉備的老婆(當時已被曹操捉住),三是責怪關羽智勇雙全卻不為國效力。

    這看似是三條罪,細細品來這是在給關羽戴高帽子,先把關羽架在了道德的高點,如果關羽不投降而戰死了就是不道德的,是要受人唾罵的,這樣一來關羽當然不能死了。

    可是關羽也不甘心就這樣投降,於是向曹操提出了三個要求,一是降漢不降曹,二是照顧嫂子,三是一旦得知大哥下落就告辭而去,曹操愛惜關羽的才能當即就答應了。

    就是如此曹操降服了關羽,也是三國中唯一勸降關羽的人,後來就不必贅言了,曹操放走了關羽,沒想到關羽卻最終死在了孫權手上,關羽的死他本人是要負大半責任的。

    公元219年,曹操在司馬懿等人的勸說下,用封賞江南為誘餌,鼓動孫權從背後進攻關羽,曹操則派徐晃等人率軍正面進攻,對關羽形成夾擊之勢,這裡有一個問題,孫權為什麼會輕易的違背孫劉聯盟?當時江南之地已經在孫權手上,朝廷封賞只是一個虛名而已。

    那麼孫權進攻關羽是真實原因是什麼呢?筆者認為有兩點,第一是孫權圖謀荊州,早就想奪取荊州,這次正好有藉口,第二是孫權曾派人與關羽結親,孫權的兒子娶關羽的女兒,關羽卻辱罵使者,拒絕結親,孫權豈能不記仇。

    如果關羽曾經答應了和孫權結親,或許又是另一種結局了,孫權出兵之後,鎮守在江陵的麋芳因為跟關羽有過節,結果不戰而降,戰局對關羽越來越不利,最終敗走麥城被孫權部下斬首。

    筆者猜想,在殺了關羽之後孫權可能發現上當了,上了曹操的當,自此孫劉聯盟破裂,曹操可以高枕無憂了,孫權於是想出了把關羽頭顱送曹操的餿主意,劉備不是劉禪,可不傻,自然知道冤有頭債有主。

    孫權嫁禍曹操的計謀不奏效,曹操則厚葬了關羽,也導致關羽屍首分離而葬,再加上關羽的衣冠冢,如今全國有三處關羽墓,分別是湖北當陽的關陵,洛陽關羽墓,以及山西解州的關羽衣冠冢,留下了“身臥當陽,頭枕洛陽”的說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因為過分的婆婆和弟媳,該和老公離婚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