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史不知味
-
2 # 終於白首76232004
怎麼說呢,李鴻章雖然不是完人,但是那句宰相“合肥天下瘦”多少是幫盛宣懷背了點鍋的,當老師能幫到這個地步也是不錯了
-
3 # 飛哥說史
盛宣懷,清末郵傳部大臣,大搞國進民退,順帶著貪汙。最後要把四川民營鐵路公司強行收歸國有,補償款很低,結果激起民變,這就是歷史上的“保路運動”,清廷急調武漢清軍入川鎮壓,結果武漢軍力空虛,導致武漢新軍起義成功,武昌起義終於擊垮了清政府,所以《清史稿》把盛宣懷定性為“誤國首惡”。
-
4 # 相識雖淺似經年
盛宣懷(1844年11月4日—1916年4月27日,出生於江蘇常州府武進縣龍溪,逝世於上海),字杏蓀、幼勖,清末的一個政治家、企業家和福利事業家。此外他有很多號如次沂、補樓等。 生平與事業 盛宣懷的父親盛康是清朝的官員,與李鴻章有交。盛是六兄弟之長。1870年盛被李鴻章招入其幕府,受到李的賞識,第二年就已升到知府的官級。1871年畿輔大水,盛宣懷的父親盛康捐助衣物糧食,由盛宣懷購買並運到天津散發,這是盛宣懷第一次從事福利事業。 航運1872年他建議李鴻章用建造商船來提供建造兵艦的費用,被李採納,李委任盛辦理中國第一家輪船航運企業輪船招商局,這是盛辦理輪船航運\的開始。1873年, 輪船招商局正式營業,盛宣懷擔任會辦,從此他開始正式成為清末洋務運動的核心人物之一。 1875年李又委盛辦理湖北煤鐵礦務,從此盛又開始辦理礦業。 電報1879年盛建議李建立電報事業,李採納之,又命盛督辦,1881年盛宣懷被任命為津滬電報陸線的總辦,從此進入電訊業。1882年為了阻止外華人在中國沿海建立電報網,李委任盛建立上海至廣東、寧波、福州、廈門等地的電報線。 1883年盛宣懷督理天津海關,他挪用海關錢糧來資濟電報事業,混淆各個部門的經費,因此受到處分,但因多方說情未被降職。 紡織 1892年起,他又開始在上海督辦紡織業,開辦華盛紡織總廠。1895年馬關條約簽訂後盛宣懷一再請求自己的免職,一再不準。 大學 1895年10月2日,盛宣懷透過直隸總督王文韶,稟奏光緒皇帝設立新式學堂。光緒帝御筆欽準,成立天津北洋西學學堂。後更名為北洋大學,此為中國近代史上的第一所官辦大學,也是天津大學的前身。1896年起盛宣懷開始督辦鐵路。1896年盛宣懷建立了上海創辦南洋公學,這是交通大學的前身。 銀行 1896年,他還在上海外灘開辦了中國通商銀行。 他對康有為的改法是支援的,但認為康遇事太急。 漢冶萍公司1898年,盛開辦萍鄉煤礦,並在1908年將它與漢陽鐵廠、大冶鐵礦合併成立中國第一家鋼鐵煤聯合企業——漢冶萍煤鐵廠礦公司。 策劃東南互保 1900年盛反對清朝一開始支援義和拳的做法,命令各地電報局將清廷召集拳民的詔旨扣壓,只給各地總督看,他同時電告各總督讓他們不要服從這個命令。在他的聯絡下,長江流域和蘇杭的督撫們與列犟簽定了《東南互保條約》。從此中國軍閥開始與中央的命令脫離。這是軍閥時代的開始,可以說盛在其中起了舉足輕重的作用。盛當時主張與列犟議和,李鴻章入京進行和談時請他同行,北京也宣他入京,但他覺得北京的政治太不可靠,因此推脫不肯奉詔入京。盛宣懷所管理的許多事業如電報、礦業、海關、鐵路等是北京清廷的主要收入,因此北京對他奈和不得,反而褒獎他保護了長江流域的和平,加他為太子太保。 1905年盛宣懷在上海創設了中國紅十字會。同年他將他手下的鐵路大權讓給唐紹儀,這是以唐為首的、在北洋政府初期權力巨大的交通系的開始。 盛宣懷與清朝的滅亡 1907年,盛宣懷奉召進京,次年任命為郵傳部右侍郎。1910年袁世凱被免職後,盛宣懷受到重用。1911年,升為郵傳部大臣。他建議將各省自己建立的鐵路、郵政轉為中央領導。這個措施遭到了許多地方的反對,四川、廣東、湖南和湖北發生了保路運動。盛宣懷命令各地加以鎮壓。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後,盛宣懷請袁世凱出山,同時他遭到了各方的譴責,許多人責怪他的收路政策導致了動亂,盛宣懷被革職,永不再用。盛逃亡日本。 1912年秋,中華民國]]建立後,盛宣懷回到上海,在上海租界中繼續主持輪船招商局和漢冶萍公司。[[盛宣懷支援袁世凱,二次革命時他希望袁能勝利。1915年日本曾試圖拉攏盛,但遭到盛的拒絕。1916年4月27日,盛宣懷病逝於上海。他的葬禮極其盛大,盛宣懷大出殯轟動上海,耗資30萬兩白銀,送葬隊伍從斜橋弄(吳江路)一直排到外灘,為此租界當局專門安排了交通管制。
回覆列表
清朝亡於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起於保路運動,保路運動發於鐵路收歸國有,盛宣懷則首倡鐵路收歸國有。因此,清朝遺臣在寫《清史稿》時滿腔怨恨地將盛宣懷定為了導致清朝滅亡的“誤國首惡”。
清史稿仍然是稿。
盛宣懷——不可少之人。盛宣懷與胡雪巖是晚清時期中國最為成功的企業家——紅頂商人,亦官亦商,堪稱當時商界的“網紅”,甚至在李鴻章與清政府的默許下成功絆倒胡雪巖。盛宣懷原本是要走科舉這條路的,可是考不上,於是花錢買官。後來,盛宣懷因為參與創辦輪船招商局,以及負責湖北的煤鐵礦的開採事務,獲得李鴻章的賞識與信任,由此登上了晚清這個糜爛的舞臺,並且發光發熱。
盛宣懷在晚清的政治與經濟的格局裡,經手創辦了輪船招商局、中國電報總局、鐵路總公司、中國通商銀行等等,可謂是成績斐然。慈禧曾經甚至稱讚盛宣懷是清朝“不可少之人”。
滿清遺臣的痛罵:誤國首惡。義和團運動發生以後,因為他們打著“扶清滅洋”的旗號,得到慈禧的默許,然而卻遭到了列強的反對,列強兵艦雲集海上,為保證南方的平穩,在盛宣懷的牽線下,列強與南方諸省督撫形成“東南互保”。東南互保表面上看似乎維護了清政府的統治,可實際上卻也讓清王朝這頭“紙老虎”暴露得更加徹底。隨後,八國聯軍藉機發動侵華戰爭,慈禧嚇得裹挾光緒皇帝逃離北京。
宣統三年,盛宣懷被清政府升為郵傳部大臣,剛上任的盛宣懷迫不及待地“燒火”,他上奏說要將鐵路幹線收歸國有,由國家運營。清政府沒錢時,盛宣懷說可以商辦,在商辦進展順利的時候,盛宣懷改主意了,說鐵路當分幹線和支線,幹線要收歸國有,支線方能商辦,盛宣懷這麼做很顯然是在坑商人。那幫被坑慘了的商人能同意盛宣懷這麼做?當然不可能同意,湖南和四川便首先反對盛宣懷的做法,可是因為坐收漁利的感覺太好了,清政府繼續支援盛宣懷。在四川保路運動發生以後,盛宣懷的態度是“純用威力”,武力鎮壓保路運動,看他們還敢不敢反對政府的政策了。
清政府調湖北新軍去鎮壓四川保路運動,由此造成湖北武昌的武力空虛,給了革命黨人發動起義的機會,武昌起義引發了骨牌效應,成為辛亥革命的開端,最終推翻了已經脆弱不堪的清王朝。
中華民國成立以後,為編修清朝歷史,專門成立清史館,Quattroporte為趙爾巽。趙爾巽生於清道光二十四年,同治年間進士,官至總督。在辛亥革命期間,趙爾巽極力鎮壓革命勢力,是清王朝的忠臣。當趙爾巽被民國政府委任負責清史的編撰工作以後,趙爾巽始終懷著對清朝滅亡的悲痛,當他們寫到盛宣懷時,想到辛亥革命由保路運動引發,保路運動又由鐵路收歸國有政策引發,而鐵路收歸國有政策的首倡者正是盛宣懷,終究還是沒能忍住對盛宣懷的怨氣,最終將清朝亡國的責任推給了盛宣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