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流年芳華
-
2 # 舊路糜呢
反社會型人格一般與家庭教育有關係。家庭和睦的,教育出來的兒女屬於社會型人格,當然也有極少數成為反社會型人格,這跟後期生活方式與接觸的人有關。而那些家庭分裂,給孩子帶來傷害,會直接導致他們的心裡缺陷。
反社會型人格一般與家庭教育有關係。家庭和睦的,教育出來的兒女屬於社會型人格,當然也有極少數成為反社會型人格,這跟後期生活方式與接觸的人有關。而那些家庭分裂,給孩子帶來傷害,會直接導致他們的心裡缺陷。
我們中的大多數人都有過撒謊、差點出軌、偷拿東西的念頭或者實際行動,這都有點反社會,但不是反社會型人格。
只有那些習慣撒謊、欺騙、違法,容易對別人進行人身攻擊,沒有同情心和良知的人才是反社會型人格的人,接近於惡人。
反社會行為模式具有家族趨勢,受到家庭教養和成長環境的影響。
反社會型人格的以男性居多,他們難以識別,不能被治好,根本不會改變。
人格型別很多種,很多是難以相處的。我們可以透過《隱形人格:思維和行為背後的人格奧秘》去了解九種會給人帶來困擾和受傷的人格型別,以及如何與他們相處,避免社交傷害。
《隱形人格》是一本來自澳洲的心理學書籍,由兩位作者合著完成。
人格特質有三個緯度,決定了人的行為方式,而這背後有不同的人格型別。
從令人抓狂的消極型人格、自負型人格、專制型人格,到令人困擾而焦慮型人格、強迫型人格、索取型人格,再到令人受傷的被動攻擊型人格、霸凌型人格、反社會型人格,《隱形人格》為我們刻畫了一張人格地圖。
每種人格型別都有其產生的不同原因,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從這些行為方式去認識和分析他們的性格特徵,從而用適當的方式與他們相處,我們才能儘可能地避免社交傷害。
有些不同可能僅僅來自於差異
同樣是小長假,你喜歡出門旅行,我喜歡窩在家裡看書;
你喜歡有更多選擇的行為方式,不願用計劃和規則束縛自己,我則喜歡井井有條;
你喜歡透過感覺做判斷,我則喜歡分析,經過邏輯思考再下結論。
沒有哪種方式更好,這只是人與人之間的差別而已。
在人格理論上,有一個MBTI測試,能夠測試出人們傾向的行為方式,其中內向/外向、計劃/即興、思考/感覺三個緯度對人際關係的影響較大。
面對類似的事件,不同的人有完全相反的行為方式,這其實並不是衝突,只是思考和處事方式不同罷了。
外向的人喜歡社交,喜歡交流,更喜歡展現自己;內向的人則喜歡獨處,比較內斂。兩者的差別在於獲得力量的渠道不同。
在計劃控和即興選擇者之間,沒有哪種方式是更好的,“最好的”肯定來自於兩者的結合。隨著經歷的增多,計劃控會變得靈活,即興的人也會開始做規劃。
感覺者並不是完全沒有邏輯,他們只是做決定時更關注事件中人的情緒;思考者更喜歡在做決定時側重邏輯推理,而不是事件中的人物感受。
一旦認識到行為方式不同只是差別,而不是衝突,就更容易理解他人。
在社交中尊重差異,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衝突。
發現隱藏在行為背後的九種人格型別
在心理學中,人格是探討個體與個體差異的領域。
互動百科上這麼定義人格:
所謂人格,是指一個人在社會化過程中形成和發展的思想、情感及行為的特有統合模式,這個模式包括了個體獨具的、有別於他人的、穩定而統一的各種特質或特點的總體。
可見,人格是一個綜合性的特徵,具有獨特性。
在型別上,不同的心理學理論有不同的分法。
《隱形人格》給我們介紹了九種人格型別,統一定義為Difficult Personalities,也就是難相處的人格。
事實上從令人抓狂,到令人困擾再到令人受傷的人格型別,這九種人格看起來都難以帶給人以愉悅。
消極型人格的人對自己和別人過於苛責,嚴重誇大消極行為,讓周邊的人感到很疲憊。
自負型人格則有強烈的優越感,覺得高人一等。
專制型人格則要麼過度“熱心”,要麼就過分死板,拿雞毛當令箭。
其實我們身上或多或少可能會有一些類似特徵,但只要不成為習慣性的行為模式,並不會給自己或者周圍人帶來太大困擾和傷害。
在與這些人格型別的人相處中,只要注意方式方法,也能和平友好地共處。
但焦慮型、強迫型、索取型人格的人則很容易帶給周邊的人以困擾,他們過於情緒化,難以相處,讓生活在周圍的人感覺很累,而他們本人也很容易發展到人格障礙的地步。
我們最需要警惕的是被動攻擊型、霸凌型及反社會型人格。
對於前兩者要表現出堅定立場,收集證據,減少來往。
反社會型人格則比較難以識別,需要我們在人與人的相處中多點思考,警惕那些習慣性撒謊,沒有同情心與良知的人。
很多傷醫事件中,兇手都是反社會型人格。
他們不會換位思考,對傷害別人沒有負罪感。
別的人格型別有可能會改變,但他們不會。
SAST四步構建有效社交
我們每個人都要建立不止一種關係,但不是所有的關係都融洽,如果丈夫是個強迫型人格,或者母親是索取型人格,面對這樣痛苦的情境該何去何從呢?
有人會說:要麼忍,要麼滾。對於親密關係,我們還有其他的辦法嗎?
《隱形人格》告訴我們,有四種行為可供選擇:
1、改變
請注意不是改變別人,而是改變自己。
所有期望透過別人改變從而改善關係的想法,最終都可能會失望。
我們能做的只有改變自己所能改變的,透過改變自己,充當催化劑,帶動對方的改變。
想改變夫妻之間無話可說的局面,那就從自己找話題開始,但也可能對方還是不迴應,也就是說自己改變不一定能帶動對方改變。
2、接受
放棄任何認為其他人會改變的想法,接受無法改變的事實。
是真的接受,而不是憤懣地接受,再透過降低期望,轉移注意力。
3、留下受苦
有些妻子會覺得離婚傷害孩子,或者因此失去富足的生活,所以寧願忍受丈夫出軌,也不願意離婚。
沒有力量改變,又不願意離開,那就留下受苦。
4、承認失敗,然後離開
做了努力,嘗試了所有選擇,依然無法達到期望或者無法從心理接受,那麼離開是最好的選擇。
就像小說《飄》中的白瑞德,他愛著斯嘉,但是他無法接受斯嘉還愛著別人的事實,最終他選擇了離開。
面對難搞的人際關係怎麼辦?運用理性思維去挑戰非理性思維,面對現實,關注事情實際的面貌,而不是它應該的樣子。
父母對孩子應該是慈愛和公平的,但總有父母是重男輕女或者更愛老大的。
不要期望父母突然改變,但可以運用CAST四步法化解自己心裡的矛盾。
面對挫敗,我們永遠不要忘記堅持自我。
對於各種難以相處的人格型別,與他們相處的重要一條也是:堅持自我。
堅持自我,是申明自己的主張和立場,但不因此侵犯他人的權利;
不把自己的觀點強加於人,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每個人都有自己做選擇的權利,己所欲,亦勿施於人。
亦舒說:人際關係這門科學永遠沒有學成畢業之日。
為什麼讀了那麼多心理學作品,依然處理不好人際關係的問題?
因為很多作品沒有從人際交往層面分析隱藏在背後的人格秘密。
《隱形人格》構建的這張人格地圖,能夠幫助我們瞭解人性中的光明和黑暗面,讓我們避開社交陷阱,從而拒絕人際關係的傷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