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1151142167917

    微量元素,人體內含量小於體重0.01%的元素,其中人體必需的有八種:鐵、鋅、銅、錳、鉻、硒、鉬、鈷、氟。發現有趣的事:鈣其實都不屬於微量元素,而是常量元素。(這不重要……)

    微量元素的一般情況:

    鈣:

    一般微量元素檢查都包含。99%都以碳酸鹽的形式集中在骨骼和牙齒中(這部分稱為“骨鈣”),只有小於1%是遊離態,存在軟組織、細胞液和血液中(混溶鈣池)。

    血鈣是基本穩定的:

    恆定的血鈣水平是肌肉收縮、心肌功能以及神經肌肉應激性所必需的,在內各激素調節下,血鈣為首,血鈣多了骨骼就吸收,血鈣不夠,骨骼就釋放。

    由於這種調節機制:血鈣水平不能用於判斷人體鈣營養狀況。正常情況下,人體血鈣水平受到嚴格調控,只有在極度鈣缺乏或短期大量攝入鈣時,血鈣水平才略有下降或上升。

    鐵:

    人體中的鐵也大致分為兩部分:

    功能性鐵:血紅蛋白、肌紅蛋白、酶,大概佔總量的75%

    儲存鐵:以鐵蛋白和血鐵黃素的形式存在肝、單核吞噬細胞、骨髓裡,大概佔總量的25%

    其中,血紅蛋白中含量最高,佔60-70%,參與紅細胞攜氧,也就是幫助人體把氧氣透過血液輸送到各處組織。

    微量元素檢查的鐵是血清遊離鐵,佔極少部分,血液裡存在血紅蛋白中的絕大部分鐵,卻不在檢測範圍內。

    鋅:

    全身95%以上的鋅存在於細胞內,以骨骼肌(佔總量57%)和骨骼(佔總量29%)為最多,血液中的鋅也主要存在於紅細胞內的碳酸酐酶中,約佔血液中鋅的80%。

    跟鐵一樣,單看微量元素中的遊離鋅,很難說明問題。

    其他:氟95%~99%分佈在骨骼和牙齒裡,銅70%以上分佈在肌肉骨骼肝脾臟中,碘70%~80%存在於甲狀腺裡,血液中含量少,頭髮中更少,所以單從血液、毛髮中檢測的資料,很難反映在寶寶身體裡完整的含量。

    再說,檢查結果不穩定因素太多,而且影響都很大:

    1.寶寶最近飲食狀況的影響,攝入多的多數會偏高反之偏低;

    2.採指血時組織液稀釋影響明顯,還有細胞碎片、汙染物的影響;毛髮上洗髮水、汙染物的影響;

    3.採集工具和容器的影響;操作人員熟練度、檢測儀器的精確度的影響;

    ……

    再參考《兒童微量營養素缺乏防治建議 》,每一種元素缺乏的診斷,都需要結合高危因素、臨床表現、實驗室檢查來共同完成,缺一不可。

    其中的實驗室檢查部分裡:

    1、鈣:

    明確指出:“血鈣水平不能用於判斷人體鈣營養狀況。正常情況下,人體血鈣水平受到嚴格調控,只有在極度鈣缺乏或短期大量攝入鈣時,血鈣水平才略有下降或上升。 ”

    2、鐵:

    在缺鐵已經達到缺鐵性貧血(IDA)的程度時,才提到了血清鐵,並且只是眾多檢查中的一項次要輔助檢查。

    3、鋅:

    “血清鋅可部分反映人體鋅營養狀況,但該指標缺乏敏感性,輕度鋅缺乏時仍可保持正常。 ”(對於缺鋅的診斷,“兒童鋅缺乏至今尚無統一的定義和診斷標準 ”,“必要時可常規劑量補充鋅治療1-2周,如症狀明顯好轉,則回顧性診斷為鋅缺乏。”)

    所以:

    我們時常提到的微量元素檢查方法,一來本身準確性有待考量,二來意義甚微!最多能起到輔助參考的作用。

    計生委2013年曾釋出專門的通知:根據兒童的臨床症狀,可以開展有針對性的微量元素檢測,非診斷治療需要,各級各類醫療機構不得針對兒童開展微量元素檢測。 不宜將微量元素檢測作為體檢等普查專案,尤其是對6個月以下嬰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什麼是深複製和淺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