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dadazhu1

    寓言是以散文或韻詩的形式,講述帶有勸諭或諷刺意味的故事。懲惡揚善,多充滿智慧哲理。寓言最初產生於民間,流行於民間,引起人的共鳴,後來一些文人學者一方面引用人們已經創作出來的寓言,另一方面又不斷創作新的寓言,作為論證或辯論的手段,這樣,大量的寓言便在歷代文人的著作中儲存下來,成為中國文學遺產的寶貴財富。“寓言”一詞,最早見於《莊子"寓言》篇:“寓言十九,藉外論之”,與《天下篇》“以重言為真,以寓言為廣”。前者指出寓言假借外物以立論的技巧,後者則視寓言為傳達意念的工具。

    特點:

    1.鮮明的教育性;

    2.強烈的諷刺性;

    3.故事情節的虛構性;

    4.語言精煉,極富表現力;

    5.一般篇幅短小,結構緊湊;

    6.常用手法為:比喻,誇張,象徵,等手法。

    意思:有所隱含的語言。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常帶有諷刺或勸戒的性質,用假託的故事或擬人手法說明某個道理或教訓。“寓”有“寄託”的意思。將深刻的道理揭示。

    寓言是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以比喻性的故事寄寓意蘊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寓言早在中國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盛行。是民間口頭創作。在先秦諸子百家的著作中,經常採用寓言闡明道理,儲存了許多當時流行的優秀寓言,如:《亡鈇》、《攘雞》、《揠苗助長》、《自相矛盾》、《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等,其中《莊子》與《韓非子》收錄最多。漢魏以後, 在一些作家的創作中,也常常運用寓言諷刺現實。唐代柳宗元就利用寓言形式進行散文創作,他在《三戒》中,以麋、驢、鼠3種動物的故事,諷刺那些恃寵而驕、盲目自大、得意忘形之徒,達到寓意深刻的效果。中國近代作家也用寓言形式創作,特別是兒童文學作品更為多見。

    中國民間寓言極為豐富,一般比較短小。除漢族外,還有各少數民族寓言。各族人民創作的寓言,多以動物為主人公,利用它們的活動及相互關係投進一種教訓或喻意,達到諷喻的目的。反映了勞動人民健康、樸實的思想,閃耀著人民無窮的智慧和高尚的道德光芒。

    中國古代寓言源遠流長,在先秦時期已具雛形。先後經歷了先秦的說理寓言、兩漢的勸戒寓言,魏晉南北朝的嘲諷寓言、唐宋的諷刺寓言和明清的詼諧寓言等五個階段。

    世界各國的寓言作品也很多。世界最早的寓言集是《伊索寓言》,其它比較著名的寓言集或寓言較集中的作品有《克雷洛夫寓言》、《列那狐的故事》《百喻經》《一千零一夜》《拉封丹寓言》等。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越是一些膽小的人越喜歡看恐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