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5710644053942

    座標帝都,歷史碩士,職業教師,性別女。我簡單談談這幾年的淺見,只是一家之談啊。畢竟全國各地區的情況並不瞭解。

    首先,歷史學術型碩士都是三年制,專碩有兩年的。歷史學的博士以前很多都是三年,但是現在不少學校給改成四年制。所以如果你順利考研考博的話,本科畢業22,碩士畢業25,博士畢業應該是29。這個年紀對女性而言確實很尷尬,存在一定風險。而且正經的學校,本科生可能是大波轟走,碩士可能睜眼閉眼趕緊走人,博士卻是卡的很緊,畢竟博士象徵著學術水平,博士培養得歪瓜裂棗,對整個學校的學術聲譽都是打擊。我們系卡博士就很嚴,延期開題、延期畢業都不罕見。所以萬一你再被延期……別說有育齡黃金期壓力的女性,就算是個男性,三十多歲才工作,那也確實需要在起點,就得全面規劃好未來的工作與個人問題。做好各種風險預案以及心態建設。別做出一被延期就直接跑天台,或者讀個博讀抑鬱了的事。

    第二,英語轉中國史沒問題。我同學本科英語,碩士讀了歷史。我論文的英文摘要就是讓他幫忙翻譯的。只要你達到了學校的轉專業標準就好。歷史學科的入門其實並不難,純粹為了刷學歷的話,本科和碩士階段搞定論文也不難。歷史是典型的入門很容易,普及一下常識很容易,但領悟到真諦十分艱難,甚至可以說,很少有人能領悟到歷史的全部真諦,勘透背後的本質,掌控住歷史的全域性,做到融會貫通。我也是越學歷史,越能感受到這一點,難,太難了。

    歷史就是汪洋大海,至今人類都沒能把地球的大海完全掌握在手。但是人類可以做到在淺海地區稱王稱霸。一個道理,能把歷史這片汪洋大海全部吸收進去,寥寥無幾。但在歷史的淺海地區徜徉,還是可以做到。

    如果把歷史比作任督二脈的話,那絕大多數人一輩子是做不到打通任督二脈。一個人類社會存在的一切物質和非物質的文明,都有歷史,都屬於歷史。歷史就是人類社會,是以前的人類社會,也是當下的人類社會。好,咱們就問當下。試問當今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你作為一個當今人,能說個頭頭是道嗎?能看懂政局嗎?能搞明白各種政策的奧妙嗎?能看出各種國際爭端的實質嗎?

    其實你看不懂的。就算是時事評論員也不一定是正確的。你一個當今人都看不懂當今本國的政治經濟,你覺得透過文獻上的轉述,之間再隔著古今語言障礙,隔著古今社會民俗風情的不同,隔著古今物質文明生活的不同,隔著古今觀念的不同,那你對古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民族外交能領悟到幾分?

    歷史太難了,這就是一臺精密的機器,偏偏每個零件的模樣效能都千差萬別,卻能緊密聯絡,配合工作。你研究一個唐代藩鎮, 你不懂經濟學統計學行嗎?藩鎮的財政到底是怎麼運作的,和中央財政有什麼關聯,這些你都搞不明白!你不懂軍事學不懂地理學不懂行政區劃不懂兵器武器行嗎?隨便一個藩鎮戰爭你都看不明白!就會傻傻背個過程, 背個人名,背個結論,背個評價,全都是前人成果,你不過就是多點知識儲備而已。你不懂管理學行政學行嗎?藩帥的用人之道,藩鎮機構人員的設定之妙,你完全看不出門道,完全評價不出好壞優劣。

    所以你看,要想真正把歷史研究通透,你需要的是廣博深厚的各學科知識儲備。這些學科之間的差別可能都很大,文理工軍農樣樣皆有。您的史料裡如果再有很多唐代壁畫,你還得有一定的美術修養。如果你沒有,那你只能參考相關論文,引用別人的成果來幫助說明自己的論點。這就好像把教科書的結論搬到歷史試卷上一樣,那不是你研究出來的東西。其實大部分的論文都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罷了。

    當然,還是那句話,如果你沒有把歷史作為奮鬥終身的學術事業,只是抱著我有興趣,我願意多學一些,多知道一些,多見識一下,不行就可以收手的念頭,那搞定本科碩士論文真心不難。選題得當,不抄襲,遵守學術規範,論述清晰,邏輯合理,史論結合,史料翔實,無非就是把前人已經做出的創新成果,再從另外一個角度,或者用另外一些史料再給論證一遍罷了。

    第三,工作方面,如果都念到了博士,第一種出口是博士後+高校,這就是鐵定做學術當學者了。但我覺得高校的職稱壓力比較大——除非你完全不在乎職稱,一輩子講師就講師。要評職稱,各種權威核心論文,各種著作,各種學術會議,各種專案,包括專案的級別,這些都直接關係評職稱問題。國家級專案趨之若鶩,很多老師都在競爭,各路神仙發動各路人脈,使出各種招數去爭取。還有,假期別想輕鬆。我們導師組織業內的學術會議基本都是暑假、元旦、五一、國慶。寒假有春節不太好安排。平時得上課。那當然就挑選假期的時候,各路神仙都放假啊,肯定有空赴會。年輕學者,別想逃這種會議,這就是寶貴的露臉機會,讓學術界認識你,熟悉你,以後有個相關課題能想到你!這是你結交神仙的機會。我們導師元旦剛組織完一次會議,中華書局社科出版社的編輯們就在場。如果抓住機會攀談上,或者在會上做精彩演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以後你的長篇論著想讓這些業內牛社幫忙發表,多少也能找到個路子,比空手套白狼方便啊。

    第二種出口:唸到博士,然後去理工科院校、專科院校,開選修課。理工院校,專科院校可能沒有歷史系,但是也需要給學生開設人文類課程,自然需要歷史老師,因為是高校,學歷水平也不能太低,帝都的話,怎麼也得拿個博士學位出來才踏實點。這種情況評職稱肯定也難一點。但很穩定體面。就看你追求啥了。當然,我還聽同事說過可以給軍隊院校講近代史類的思政課程。但給軍隊院校講課是不是本人也得是軍人身份呢?這個不太清楚了。

    第三種出口:各級文博單位、各種出版社和報社、各種圖書館。我的同學有去故宮的,有去國博的,有去國圖的,有去社科出版的,有進東嶽廟的,有去上博的。進這種待遇低但是體面穩定的事業單位當然不會太簡單,但這類單位數量比較多,尤其是在帝都,博物館和圖書館都是國家級下面還有市級,市級下面還有區級。而且文博單位還有大批的寺廟觀塔宮呢,都是文物局統轄,都算事業編,都招歷史類高學歷。譬如東嶽廟就是民俗博物館,五塔寺就是石刻藝術館,萬壽寺是北京藝術博物館,諸如此類,這些和歷史專業統統對口。所以也並非難於上青天,廣撒網的話,比公務員好搞定一些。

    第四種出口:教育系統。這是吸納歷史專業的大戶。我就是這種出口。因為貪圖寒暑假,又覺得自己做不出創新成果,不是一輩子幹學問的料。我看我們學校歷年招聘的學歷,估計帝都中心城區中游水平的中學還是挺願意要博士,哪怕是會帶來生育問題的女博士。這個學歷寫出來好看啊,讓家長學生看看我們學校的教師梯隊好多博士哦。對學生也是個震懾,現在的學生看人下菜碟的本事大了去了,中學生不在乎一級教師二級教師,和他們的學習生活直接對應的是考大學,所以他們會更關注你這個老師當年考了哪個大學啊?你這個老師是個啥學歷啊?你要麼名校畢業,他們都考不上,一說出來嚇呆。要麼就刷個高學歷,他們一聽也嚇呆。總之名校或者高學歷,在他們的認知中就是學習好,你學習好,自然就有資格教訓他們的腦子會讓殭屍失望,讓屎殼郎眼睛發亮。不過這種出口記得趕緊把教師資格證搞定。這也是廣撒網,總能撈到一兩條魚。教育系統還有一種出口,不在一線,而是應聘各級別研修學院的專職教研員,或者是各級別的教委。我有同學就進了某區的教委。

    第五種出口:文博系統之外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但是一般而言,少,很少。指名道姓要歷史專業的,搞不好就是被內定了。

    大致能想到的歷史專業的工作出口就這些。

  • 2 # 使用者5710644053942

    座標帝都,歷史碩士,職業教師,性別女。我簡單談談這幾年的淺見,只是一家之談啊。畢竟全國各地區的情況並不瞭解。

    首先,歷史學術型碩士都是三年制,專碩有兩年的。歷史學的博士以前很多都是三年,但是現在不少學校給改成四年制。所以如果你順利考研考博的話,本科畢業22,碩士畢業25,博士畢業應該是29。這個年紀對女性而言確實很尷尬,存在一定風險。而且正經的學校,本科生可能是大波轟走,碩士可能睜眼閉眼趕緊走人,博士卻是卡的很緊,畢竟博士象徵著學術水平,博士培養得歪瓜裂棗,對整個學校的學術聲譽都是打擊。我們系卡博士就很嚴,延期開題、延期畢業都不罕見。所以萬一你再被延期……別說有育齡黃金期壓力的女性,就算是個男性,三十多歲才工作,那也確實需要在起點,就得全面規劃好未來的工作與個人問題。做好各種風險預案以及心態建設。別做出一被延期就直接跑天台,或者讀個博讀抑鬱了的事。

    第二,英語轉中國史沒問題。我同學本科英語,碩士讀了歷史。我論文的英文摘要就是讓他幫忙翻譯的。只要你達到了學校的轉專業標準就好。歷史學科的入門其實並不難,純粹為了刷學歷的話,本科和碩士階段搞定論文也不難。歷史是典型的入門很容易,普及一下常識很容易,但領悟到真諦十分艱難,甚至可以說,很少有人能領悟到歷史的全部真諦,勘透背後的本質,掌控住歷史的全域性,做到融會貫通。我也是越學歷史,越能感受到這一點,難,太難了。

    歷史就是汪洋大海,至今人類都沒能把地球的大海完全掌握在手。但是人類可以做到在淺海地區稱王稱霸。一個道理,能把歷史這片汪洋大海全部吸收進去,寥寥無幾。但在歷史的淺海地區徜徉,還是可以做到。

    如果把歷史比作任督二脈的話,那絕大多數人一輩子是做不到打通任督二脈。一個人類社會存在的一切物質和非物質的文明,都有歷史,都屬於歷史。歷史就是人類社會,是以前的人類社會,也是當下的人類社會。好,咱們就問當下。試問當今社會的政治經濟軍事文化外交,你作為一個當今人,能說個頭頭是道嗎?能看懂政局嗎?能搞明白各種政策的奧妙嗎?能看出各種國際爭端的實質嗎?

    其實你看不懂的。就算是時事評論員也不一定是正確的。你一個當今人都看不懂當今本國的政治經濟,你覺得透過文獻上的轉述,之間再隔著古今語言障礙,隔著古今社會民俗風情的不同,隔著古今物質文明生活的不同,隔著古今觀念的不同,那你對古代的政治經濟軍事民族外交能領悟到幾分?

    歷史太難了,這就是一臺精密的機器,偏偏每個零件的模樣效能都千差萬別,卻能緊密聯絡,配合工作。你研究一個唐代藩鎮, 你不懂經濟學統計學行嗎?藩鎮的財政到底是怎麼運作的,和中央財政有什麼關聯,這些你都搞不明白!你不懂軍事學不懂地理學不懂行政區劃不懂兵器武器行嗎?隨便一個藩鎮戰爭你都看不明白!就會傻傻背個過程, 背個人名,背個結論,背個評價,全都是前人成果,你不過就是多點知識儲備而已。你不懂管理學行政學行嗎?藩帥的用人之道,藩鎮機構人員的設定之妙,你完全看不出門道,完全評價不出好壞優劣。

    所以你看,要想真正把歷史研究通透,你需要的是廣博深厚的各學科知識儲備。這些學科之間的差別可能都很大,文理工軍農樣樣皆有。您的史料裡如果再有很多唐代壁畫,你還得有一定的美術修養。如果你沒有,那你只能參考相關論文,引用別人的成果來幫助說明自己的論點。這就好像把教科書的結論搬到歷史試卷上一樣,那不是你研究出來的東西。其實大部分的論文都是人云亦云,拾人牙慧罷了。

    當然,還是那句話,如果你沒有把歷史作為奮鬥終身的學術事業,只是抱著我有興趣,我願意多學一些,多知道一些,多見識一下,不行就可以收手的念頭,那搞定本科碩士論文真心不難。選題得當,不抄襲,遵守學術規範,論述清晰,邏輯合理,史論結合,史料翔實,無非就是把前人已經做出的創新成果,再從另外一個角度,或者用另外一些史料再給論證一遍罷了。

    第三,工作方面,如果都念到了博士,第一種出口是博士後+高校,這就是鐵定做學術當學者了。但我覺得高校的職稱壓力比較大——除非你完全不在乎職稱,一輩子講師就講師。要評職稱,各種權威核心論文,各種著作,各種學術會議,各種專案,包括專案的級別,這些都直接關係評職稱問題。國家級專案趨之若鶩,很多老師都在競爭,各路神仙發動各路人脈,使出各種招數去爭取。還有,假期別想輕鬆。我們導師組織業內的學術會議基本都是暑假、元旦、五一、國慶。寒假有春節不太好安排。平時得上課。那當然就挑選假期的時候,各路神仙都放假啊,肯定有空赴會。年輕學者,別想逃這種會議,這就是寶貴的露臉機會,讓學術界認識你,熟悉你,以後有個相關課題能想到你!這是你結交神仙的機會。我們導師元旦剛組織完一次會議,中華書局社科出版社的編輯們就在場。如果抓住機會攀談上,或者在會上做精彩演講給人留下深刻印象,以後你的長篇論著想讓這些業內牛社幫忙發表,多少也能找到個路子,比空手套白狼方便啊。

    第二種出口:唸到博士,然後去理工科院校、專科院校,開選修課。理工院校,專科院校可能沒有歷史系,但是也需要給學生開設人文類課程,自然需要歷史老師,因為是高校,學歷水平也不能太低,帝都的話,怎麼也得拿個博士學位出來才踏實點。這種情況評職稱肯定也難一點。但很穩定體面。就看你追求啥了。當然,我還聽同事說過可以給軍隊院校講近代史類的思政課程。但給軍隊院校講課是不是本人也得是軍人身份呢?這個不太清楚了。

    第三種出口:各級文博單位、各種出版社和報社、各種圖書館。我的同學有去故宮的,有去國博的,有去國圖的,有去社科出版的,有進東嶽廟的,有去上博的。進這種待遇低但是體面穩定的事業單位當然不會太簡單,但這類單位數量比較多,尤其是在帝都,博物館和圖書館都是國家級下面還有市級,市級下面還有區級。而且文博單位還有大批的寺廟觀塔宮呢,都是文物局統轄,都算事業編,都招歷史類高學歷。譬如東嶽廟就是民俗博物館,五塔寺就是石刻藝術館,萬壽寺是北京藝術博物館,諸如此類,這些和歷史專業統統對口。所以也並非難於上青天,廣撒網的話,比公務員好搞定一些。

    第四種出口:教育系統。這是吸納歷史專業的大戶。我就是這種出口。因為貪圖寒暑假,又覺得自己做不出創新成果,不是一輩子幹學問的料。我看我們學校歷年招聘的學歷,估計帝都中心城區中游水平的中學還是挺願意要博士,哪怕是會帶來生育問題的女博士。這個學歷寫出來好看啊,讓家長學生看看我們學校的教師梯隊好多博士哦。對學生也是個震懾,現在的學生看人下菜碟的本事大了去了,中學生不在乎一級教師二級教師,和他們的學習生活直接對應的是考大學,所以他們會更關注你這個老師當年考了哪個大學啊?你這個老師是個啥學歷啊?你要麼名校畢業,他們都考不上,一說出來嚇呆。要麼就刷個高學歷,他們一聽也嚇呆。總之名校或者高學歷,在他們的認知中就是學習好,你學習好,自然就有資格教訓他們的腦子會讓殭屍失望,讓屎殼郎眼睛發亮。不過這種出口記得趕緊把教師資格證搞定。這也是廣撒網,總能撈到一兩條魚。教育系統還有一種出口,不在一線,而是應聘各級別研修學院的專職教研員,或者是各級別的教委。我有同學就進了某區的教委。

    第五種出口:文博系統之外的公務員和事業單位。但是一般而言,少,很少。指名道姓要歷史專業的,搞不好就是被內定了。

    大致能想到的歷史專業的工作出口就這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請問一下親友們,新瑞虎8這輛車,小毛病多嗎?開起來怎麼樣呢?價效比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