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鵜鶘心理
-
2 # 普涵呀
娛樂至上,我們時時刻刻都在接受資訊,沉溺虛擬的網路世界,機不離手。
這是個好時代,資訊暢通,生活便利,一部手機就可以解決吃喝玩樂的問題,人們更加務實,減少無用的社交,談感情傷錢。這也是個壞時代,我們越來越依賴便捷,追求方便,崇尚功利。年少時熱愛的文學雜誌停刊了,年少時樸素的情懷泯滅了。大部分時間,我們想著怎樣打發時間,讓自己皮囊舒服,所以我們把思考的耐心,把行動的能力也偷偷隱藏,慢慢退化了。
與其說,是個快餐愛情的時代,還不如說,就是個快餐時代。
人受時代影響,人與人相處的方式肯定也會受到影響。但我認為愛情是情投意合和彼此歡愉,多巴胺的分泌和時代的變化沒有必然關係。
在投入戀愛的時候,我們都希望長相廝守,但愛情從來都不會。它和人一樣,一樣會生老病死,所以才有“天長地久”“海枯石爛”的期許,所以,文學、電影、音樂以此為永恆主題,爭相傳頌。
而這些愛情大多以悲劇的形式收場,悲劇定義了浪漫,悲劇延伸了永恆。
應該去理解愛情,所有認為愛情必須永久的想法,我認為都是貪婪的,都是愚蠢的。
魯迅說:“人類的悲歡並不相通”,我贊成,但那個範疇大,是人類。縱使人和人的關係複雜,微妙,但起碼兩個人要有一樣的同情心和同理心,三觀相似,情懷相近,這是前提。
真想談一場戀愛,還要搞清楚對方的真正想法,有一部分人是隻想睡你,他們會讓你產生愛情的幻覺,所以花點時間,搞清楚別人的想法,也搞清楚自己的想法。
周國平說:“我一直主張,相愛的人要親密有間,不要親密無間。”
親密有間,別天天膩在一起,保持美好的思念,細水長流。
正如所有的雞湯一樣,包容和諒解才是行之有效的相處之道,所有的爭吵實質上都是對方沒有滿足自己的要求。
冰心對鐵凝說,“你不要找,你要等”,好男人是等出來的。別看到自己身邊的朋友都戀愛了,心裡就慌了,你要穩住。“寧缺毋濫”這個成語出自《左傳》,要相信老祖宗的智慧。
讓自己慢下來很重要。花點時間在自己喜歡的事情上,寂寞空虛就會少很多,學習,培訓,追劇都可以,讀書當然最好。不要因生理需求而想去戀愛,這會讓你喪失判斷對方的理智,越發對愛情失望,也儘量別去約,自己解決,不丟人,不寒磣。
在不失尊嚴的前提下,我還是覺得愛一個人就要真正為對方考慮,為他付出,不計得失,愛情沒有邏輯可言,也不受理智控制,但這就是愛情啊,如果愛情也要稱斤論兩,討價還價,那和豬肉大蔥有什麼區別?
還得把自己掏乾淨給對方看,千萬不要打腫臉充胖子。自己的收入,家庭情況,未來規劃等,坦誠相告很有必要。
相信自己心平氣和時的直覺,不放大愛情的美好和煩惱,也不要把它當做你生活的全部,但如果另一半時時讓你心累,處境尷尬,而你也不願意改變自己,那就得果斷分了。
愛情太難了,浪費時間和精力,搞不好又是兩敗俱傷。好不容易戀愛了,各種問題又接踵而至,所以,有人會覺得,算了,人生苦短,及時行樂。
時代在變,但愛情的本質沒有變,是把愛情當成快餐充飢,還是當做糧食蔬菜,囿於廚房和愛,全在於自己。
相信愛情,你才有機會遇到愛情,你對愛情抱什麼樣的態度,愛情就以什麼樣的態度抱你。
-
3 # 風風安安和然然
“當你站在30歲的年齡去看待20歲的愛情,怎麼看都是膚淺的。同樣,當你站在50歲回顧30歲的婚姻,怎麼看也是充滿遺憾的。
我們不能站在後來的高度,去批判當時的自己,這沒有任何意義。因為以當時的心智和閱歷,愛情本就是熱烈的、曇花一現的、不可深究的。就算讓我們重活一次,還是會做出同樣的選擇。”
為什麼現在會感慨“談戀愛越來越快餐式”了?因為我們在年輕的時候,找的不叫“愛人”,而是“戀人”。我們在一起的目的,沒信心要白頭偕老,更沒有勇氣和能力對伴侶的負責。
年輕時期的愛情,我們究竟在體驗著什麼?其實就是那一份初嘗禁果的羞澀,就是那一種打破男女之事的神秘感。每天幾百條聊天記錄、每週幾十小時的通話記錄、每次徹夜難眠地去想一個人。這就是當時我們眼中的愛情,沒有什麼車馬慢一生只愛一個人,我們心裡想的“其實都是為了愛情而燃燒青春”。
可能這樣的愛情是短暫的,大鬧一場分道揚鑣,很快麼?卻是很快,能堅持走下來的情侶寥寥無幾。
但你能說“這段戀愛是快餐、是對生命的一種浪費”麼?
不能,因為只有我們體驗過做戀人的感覺,才能明白“做愛人”的可貴。我們只有擁有過一段痛徹心扉的感情,才能夠在後面面對新的感情時充滿自信。
真的,我對很多在大學的男女們,都說過這樣一句話:“在大學一定一定一定要好好學習,在這個基礎之上,如果你有意願、也有精力,那麼儘量地發展一段校園時代純粹的戀愛。”
當你過了這個年齡段之後,隨著你世界觀的改變、以及戀愛需求的下降,你會發現“自己再也找不到年輕時那樣的悸動和美好。”
其實當你第一次脫離父母去獨立適應生活時,你對於陪伴感和關注感是異常強烈的。也就是說,很多時候“愛情並不是你學業的障礙物,反而會成為彼此共同進步、共同優秀的催化劑。”一個成年人總是要學會“沒有管教下的自律”,同樣也要學會“如何正確的對待感情、接納同齡人的親密關係。”
“在25歲的情場中,那些被傷害得最慘、或是長時間難以脫單的群體,往往都是在大學畢業之前從未接觸過感情的人。”就是因為錯過了最關鍵的情感啟蒙階段,當他真正要融入社會的時候,他可能是一個好領導、一個好職工、一個好學者,但是他並不能成為一個好男友、好丈夫、或是是好爸爸。
當你30歲的時候,回首自己20歲的大學戀愛,可能就是你所說的那樣——是一種幼稚的、不負責的、快餐式的戀愛體驗。
但你有沒有想過一點——就是因為這一段段青蔥歲月的愛情經歷,才造就瞭如今的你。你只有體驗過一次失去,才會明白什麼是珍惜。你只有體驗過一次什麼是轟轟烈烈,才能夠做好當下柴米油鹽的平淡生活。
當你站在過來人的角度,去看過去的自己、或是現在的年輕人,得出的結論很容易是不成熟的,你看不慣當時的自己、也看不慣現在的年輕人。但道理也是一樣的,50歲以後的人,看你、看30歲的中年人也是如此。
談一段無疾而終的戀愛,帶給你的不僅僅有傷痛和遺憾,其實也是你未來成長道路上一個個寶貴的財富。
但正是因為有這一段段“快餐式的戀愛”,才讓我們的感情世界變得豐富,才讓我們懂得“什麼樣才是真正的愛情?什麼人才是真正合適自己的人?”
因為沒必要站在一個閱歷的高度上,去批判當時的自己、或是現在的年輕人。有很多時候,你以為自己已經看透了一切,但其實在別人眼裡,自己也是一無所知的。
這世界上有很多事情,並不是都要追求一個完美的結果。而是你擁有過、體驗過、痛過、愛過,這就足夠了。
回覆列表
首先我想明確的是學歷高的人未必聰明,同樣,聰明的人也未必學歷高。其次,愛情是人與人之間的強烈的依戀、親近愛情 、嚮往,以及無私並且無所不盡其心的情感。它通常是情與欲的對照,愛情由情愛和性愛兩個部分組成,情愛是愛情的靈魂,性愛是愛情的能量,情愛是性愛的先決條件,性愛是情愛的動力(出自360百科)。從這個對於愛情的描述中,我們發現純粹的愛情這個東西是身體荷爾蒙作用的產物,生物性原因大於個體自身的因素。所以純粹的愛情產生和學歷、聰明其實是沒有特別大的關聯性的。比如說我們看到金庸的《射鵰英雄傳》,看到黃蓉和郭靖的搭配,單純從世俗的觀念來看,這是完全不相配的了。只是從愛情角度來看,他們是可謂真正的愛情了。
不過我想,除了那種一見鍾情式的愛情,或許真的是比較純粹的愛情了。其它的我習慣性的把它稱之為“為了愛情而愛情”或者是“為了婚姻而愛情”的愛情,當然這類的愛情可能真的是與學歷或者聰明有一定的關聯性了。這也是符合我們正常人的擇偶心理了。其實愛情就是一種親密關係的建立,在這種親密關係中,我們會考慮到彼此之間各方面條件的適配性,以及心理性格行為價值觀的切合度。因為我們知道,愛情是婚姻的基礎,而婚姻能夠延續的是愛情的轉化形式為親情,之後的情感可能就與愛情無關了。
從心理學來說,我認為愛情其實還和味道有關。這個味道是來自異性父母的味道,因為在我們的幼年,異性父母就是我們心中的第一個“情人”,在他們的鼓勵和批評下,我們形成了自我價值觀的基礎。所以,當我們結婚後,再仔細觀察,就會在伴侶身上找到他們的身影。所以獨特的愛情屬於獨特的你自己,不需要去模仿和學習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