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海雲青
-
2 # 存銘歲月1
第一,定義,即什麼叫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由前蘇聯哲學家羅森塔爾,尤金篇著的《簡明哲學詞典》(中央馬恩列斯著作編譯局譯,1973年由三聯書店出版發行)有較確切的解釋。
書中認為:唯心主義是哲學中一種反科學的潮流。在解決哲學中的基本問題即思維與存在的關係問題時,唯心主義認為意識和精神是第一性的。認為只有我們的意識才是真正存在的,而物質世界存在,自然界只是意識表象概念的產物。唯心主義分主觀唯心主義和客觀唯心主義兩類。區別在於主觀唯心主認為個人的意識決定物質世界的存在,而客觀唯心主義認為某種精神的存在決定物質世界的存在,其核心相同就是精神決定物質的存在。客觀唯心主義多用於宗教理論,例如上帝造萬物。
唯物主義給哲學的基本問題即思維和存在的關係提供了唯一正確的答案。和唯心主義相反,唯物主義承認物質是第一性的,而意識,思維是第二性的,也就是說物質世界的存在才決定意識和精神的存在。
第二,現實,也就是在處理和解決具體問題時,是運用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唯心主義者他們堅持思想意識決定物質的客觀存在的理論,但在行動中卻拋棄唯心主義而行唯物主義之實。這在我們身邊的現實中隨處可見。例如春節後,很多人具說全國不下三億要外出打工,出於他們平安順利發財回家的主觀願望,但又不知會不會平安發財,就去問算命先生。算命先生根據問者的出生八字推測,回答應去哪方才行,因人不同答案也不同,去東南西北四面八方的都有,但行動中他們並沒都照算命先生的指點去做,而是根據好找工作為據,多數去了東南沿海和北上廣。這說明信仰唯心主義的人在行動中並不踐行唯心主義,而是按唯物主義觀點辦事。還有信仰上帝的客觀唯心主義者,他們去教堂懺誨罪過並問了該怎麼做,教堂的牧師傳達真主的話說,要贖罪必須去怎麼做。但出教堂後信徒並沒去那麼做。這說明唯心主義者並不踐行唯心主義而按自己認為正確的唯物主義辦事。
第三,結論。唯心主義者信仰唯心主義的意識和精神決定一切的那一套,但行動中卻踐行唯物主義,物質世界的客觀存在決定自己的正確意識而行動。這種唯心主義的言行不一口是心非,正好印證唯物主義才是最科學最正確最有用的哲學觀。而唯心主義只不過是唯心主義者裝點門面隨潮流趕時尚的虛偽外表,是一種反動而害人的哲學觀。
-
3 # 惠舒旅社老闆
唯心、唯物是人的信仰,正真的信仰,是按照自己的信仰付諸於行動,即思行合一,但唯心者辦不到,並且一個也辦不到。有人會反對說,唯物者就能辦到了?是的,唯物者不是全能辦的到,但有的做得很好,問題是唯心者一個也辦不到。就這麼絕對嗎?就是。
按理說,如果你信仰唯心,比如說信仰上帝,而上帝是萬能的,就應該按照這個信仰,乞求上帝給予賜福,但為什麼又去工作來養活自己哪?圖不知以勞獲酬是唯物觀。你可能說,僧人不需要工作,而且他們的行為也是為了寺院的事,不錯。那他們吃飯不?以吃飯來維持機體功能,不是也是唯物觀嗎?!所以說,一個唯心者,是不能完全脫離唯物行為的。
提出這個問題的關鍵點在哪裡哪?關鍵點不是象有的朋友說的那樣,是表裡不一的問題,這個問題是社會問題、道德問題,而是哲學問題,說白了就是誰對誰錯的根本問題。從根本上說,按照唯心主義,人類是不能生存、發展的,而反過來說,人類正是按照唯物主義的觀點,不斷地提高生產力,而使人類生存、發展的。
-
4 # 隆光1
“心”就是世界萬事萬物,世界萬事萬物就是你的“心”。“心”與世界萬事萬物是一不是二,離開世界萬事萬物你的心又在那裡?如果沒有能認識的心,你怎知世界萬事萬物?……唯心主義者思想與行為的不統一性也只能說明“這位”唯心主義者思想與行為的不統一!同樣,“一位”唯物主義者思想行為不統一性,也只是說明了他表裡不一身不由己,口是心非說做不一……。這是道德與修養問題,談不上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者”。“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無功無德無善無文明無孝道一切主義無從談起。現實生活當中無論你是唯心還是唯物,重要的是把心安正,思想與行為一致,有一個好的道德品質,文明和諧,平等公正,表裡一致,誠信為人,以善為本……
回覆列表
“唯心主義者思想與行動不統一”,這是對唯心主義的誤解,舉例來說,佛教徒、基督教徒都是唯心主義者。他們的思想和行為是統一的,比如遼寧海青寺裡的尼姑們虔誠地踐行佛教徒不聚斂財物的清規又比如藏傳佛教徒千公里外行五體投地禮一直磕頭到拉薩。
“唯物主義者思想和行動就統一的”,這也是誤解。有人舉例說物質慾望旺盛的人不顧一切去聚斂財物,認為這種人就是唯物主義者,更是對唯物主義者嚴重曲解!舉例來說,有斂財野心的人他也不會不顧後果去聚斂財物。貪汙腐化分子雖然貪心不足,但他也會規避法律法規的風險。按照“唯物主義者只看重財富的”理論,小偷小摸、江洋大盜、詐騙錢財分子都屬於唯物主義者,如果這樣認為那麼是對唯心主義唯物主義哲學觀念還十分模糊。
唯心主義、唯物主義是對存在和意識怎樣做解釋的兩種觀念。唯心主義認為真理在先,世界在後。比如認為神、真主和佛掌握著真理,是神按真理創造了世界。人們認識世界或探知真理就應該皈依神、皈依佛或者真主,皈依了就會獲得智慧和超自然力。在這種思想指導下去學習、去生活、去工作,那麼這種人叫做唯心主義者,他們的思想和行動並不是不一致。
唯物主義者認為世界在先,真理在後,人是透過探知世界而掌握真理。世界是物質構成的,物質有它自己的自然規律,而這個規律是不以人的意志而轉移的。人們只有透過科學實驗,透過探索事物本身的內在規律而不是先入為主的研究世界、來掌握真實的情況從而獲得真理。以這個思想去學習、去生活、去工作的人就叫唯物主義者。他們的思想和行動是統一的,有疑惑的時候也是不統一的。
思想和行動的統一性屬於理論和實踐的統一性問題。是屬於以行動來踐行理論還是以行動來檢驗理論的問題。是理論和實踐互相促進,以實踐來完善理論還是以實踐來修正理論的問題。因此不能以思想和行動是不是統一,來判斷一個人是唯心主義還是唯物主義。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都可以採用思想和行動統一來驗證自己的理論是否正確。但他們看問題的根本出發點是不一樣的。
我再一次仔細審題,我猜想問題的原意可能是“以精神享受為最高追求的人是應該是唯心主義的,怎麼也有物質的慾望,豈不是思想和行為不統一嗎?如果是有這樣的意思的話,也是對唯心主義的錯誤理解。因為追求精神境界不是唯心主義所獨有的。唯物主義者追求真理更堅定、更堅決。舉例來說,為華人民的解放事業奮鬥的革命先烈懷著“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殺了我一個,自有後來人”的精神去鬧革命是真正的唯物主義者。實際情況也是有許多家境富裕的青年知識分子,拋棄家庭的優厚的物質條件,為真理毅然決然地走上困苦、艱難、物質貧乏的革命道路。說明追求精神世界不是唯心主義者所獨具獨有。有些事例恰恰相反,持有唯心主義世界觀和人生觀的人,會把“人生在世、草木一秋”當作人生的至理名言,為不辜負自己寶貴生命,拼命積累錢財,講求享受,物質慾望比誰都嚴重。對抱有這樣世界觀的人不能說他是唯物主義者。
所以我們不能以“有沒有物質慾望”來判斷唯心主義和唯物主義,物質條件是人類生存的基本必要條件,只要不傷害他人利益和權利,不論唯心主義者和唯物主義者追求物質利益都是正當的追求。
判斷一個人是不是唯心主義者,也不能根據他的穿戴和住所外在表現來判斷。比如有人穿著和尚服裝,脖項上掛著念珠,如果他沒有接受佛教的原義,他以享受清閒、享受安樂的觀念來出家,他就不是唯心主義者,也可能是假借外象來想發財的機會主義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