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遵憲(1848—1905),廣東嘉應人,字公度,別號東海公、布袋和尚。光緒二年舉人。歷充使日參贊、舊金山總領事、駐英參贊、新加坡總領事。在職能捍衛華僑權益。戊戌變法期間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撫陳寶箴推行新政。尋奉命出使日本,未行而政變起,遂罷歸故里。工詩,喜以新事物鎔鑄入詩,有“詩界革新導師”之稱。自定詩集名《人境廬詩草》,另有《日本國誌》、《日本雜事詩》。
在當時的社會變革中,資產階級的改良派和革命派先後登上政治舞臺,他們以文學宣傳其維新思想與革命主張,改變了中國古代文學的構架和走向,併成為“五四”新文學運動的先導。
黃遵憲改變拓寬了詩歌的審美範圍和思路,寫出歌頌了時代的最強音,是當時詩界的改革者!
1. 詩界革命和詩歌如何改革是改良詩歌領域的必須走的道路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近代詩歌領域的一次革新運動,它是與資產階級的改良主義政治運動相呼應、相配合的。黃遵憲是詩界革命的主將和旗幟,創作成就最為突出。詩界革命在實踐中的成績,是創作了一批“新派詩”,這些詩在內容上以表現新事物、新境界、新思想為主要特徵,為資產階級的維新變法服務,既有呼籲救亡圖存、以詩寫史的現實主義作品,也有反映當時國際風雲、海外風情的優秀篇什,大大擴充套件了詩歌的題材範圍,令人耳目一新。新派詩在形式上雖然固守舊風格,但也力圖在意境、語句諸方面突破陳陳相因的傳統規範,以流俗語、新名詞入詩,積極探索通俗化的新途徑,形式也比較活潑自由,表現出解放詩體的努力和要求。
2. 放開眼光看世界的維新志士,他較早地走出國門,熟悉西方文化,關注現實政治,其詩具有豐富的時代內容和新的理致、新的意境,形成了足以自立、獨具特色的“新派詩”,突破了古詩的傳統天地,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革新意義。黃詩有以下內容值得重視:第一,反映甲午戰爭前後四十年的歷史風雲,歌頌華人民反帝衛國的崇高精神,是黃遵憲詩歌中最光輝的部分,也是他詩歌中的主旋律。詩人生當大亂之年,邊關烽火,家國興亡,皆系之於詩,舉凡中法戰爭、甲午戰爭、戊戌維新、庚子事變,以及近代史上的許多重要史實,詩中均有反映,他的詩集不愧是一部近代中國的編年史。特別是甲午戰爭前後寫下的系列詩作,反帝愛國思想尤為突出。如代表作《馮將軍歌》、《度遼將軍歌》、《哀旅順》、《臺灣行》等。
第二,支援維新,宣傳變法,是其詩歌中的另一重要主題。他從資產階級改良派的立場出發,對封建社會中的陳腐事物進行批判,為變法搖旗吶喊;新政失敗後,一面譴責頑固派破壞變法的罪行,痛惜維新事業的夭折,一面憂虞國家前途,更堅定了變法圖強的信念。
第三,書寫描述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吟詠西方社會的科學文明。黃遵憲“足遍五洲多異想”,“吟到中華以外天”,其域外生活經歷不僅給他的創作帶來了五彩繽紛的新內容,而且也使他的詩帶有更多的近代色彩。此類詩歌多寫新事物、新科學、新景觀,反映近代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寫出了“古人未有之物,未闢之境”,在中國古典詩歌中,開拓了全新的題材。代表作品有《今別離》四首、《日本雜事詩》二百首、《紀事》等。著有《人境廬詩草》、《日本雜事詩》等。
3. 他在廣泛學習、繼承前人藝術成就的基礎上,突破舊境界,創造新詩國,形成自己的獨特面目。首先,黃詩雖然常有一種前瞻追求的浪漫豪情,但更主要的是方面是真切的寫實。其詩凡描寫時代風雲者,多為宏篇鉅製,往往自成某一方面小史;這些詩敘事成分增多,描寫因素加強,形象鮮明生動,給人一種五光十色,博大弘深的感覺。其次,黃詩吸取古人以文入詩的手法,力求“以單行之神運排偶之體”,打破詩歌固定的句式、格律,縱橫變化,伸縮自如,為近代詩體的解放邁出了新的一步。再次,黃詩的語言廣採博收,不拘一格,不僅古的、雅的、中國的資源運用自如,今的、俗的、外國的資源也同樣吸收熔鑄於詩中。這樣就形成了其多維的語言特色,有的典雅,有的清新,有的曉暢。
總的看來,黃詩能熔鑄新理想以入舊風格,體現了近代詩歌由舊向新的過渡,同時也從理論和創作實踐兩個方面給“ 詩界革命”開闢了道路,走出了一條詩界的新道路!
獨樹一幟!給詩歌以新的歌詠方式!
黃遵憲(1848—1905),廣東嘉應人,字公度,別號東海公、布袋和尚。光緒二年舉人。歷充使日參贊、舊金山總領事、駐英參贊、新加坡總領事。在職能捍衛華僑權益。戊戌變法期間署湖南按察使,助巡撫陳寶箴推行新政。尋奉命出使日本,未行而政變起,遂罷歸故里。工詩,喜以新事物鎔鑄入詩,有“詩界革新導師”之稱。自定詩集名《人境廬詩草》,另有《日本國誌》、《日本雜事詩》。
在當時的社會變革中,資產階級的改良派和革命派先後登上政治舞臺,他們以文學宣傳其維新思想與革命主張,改變了中國古代文學的構架和走向,併成為“五四”新文學運動的先導。
黃遵憲改變拓寬了詩歌的審美範圍和思路,寫出歌頌了時代的最強音,是當時詩界的改革者!
1. 詩界革命和詩歌如何改革是改良詩歌領域的必須走的道路也是必須解決的問題,近代詩歌領域的一次革新運動,它是與資產階級的改良主義政治運動相呼應、相配合的。黃遵憲是詩界革命的主將和旗幟,創作成就最為突出。詩界革命在實踐中的成績,是創作了一批“新派詩”,這些詩在內容上以表現新事物、新境界、新思想為主要特徵,為資產階級的維新變法服務,既有呼籲救亡圖存、以詩寫史的現實主義作品,也有反映當時國際風雲、海外風情的優秀篇什,大大擴充套件了詩歌的題材範圍,令人耳目一新。新派詩在形式上雖然固守舊風格,但也力圖在意境、語句諸方面突破陳陳相因的傳統規範,以流俗語、新名詞入詩,積極探索通俗化的新途徑,形式也比較活潑自由,表現出解放詩體的努力和要求。
2. 放開眼光看世界的維新志士,他較早地走出國門,熟悉西方文化,關注現實政治,其詩具有豐富的時代內容和新的理致、新的意境,形成了足以自立、獨具特色的“新派詩”,突破了古詩的傳統天地,在中國詩歌發展史上有著重要的革新意義。黃詩有以下內容值得重視:第一,反映甲午戰爭前後四十年的歷史風雲,歌頌華人民反帝衛國的崇高精神,是黃遵憲詩歌中最光輝的部分,也是他詩歌中的主旋律。詩人生當大亂之年,邊關烽火,家國興亡,皆系之於詩,舉凡中法戰爭、甲午戰爭、戊戌維新、庚子事變,以及近代史上的許多重要史實,詩中均有反映,他的詩集不愧是一部近代中國的編年史。特別是甲午戰爭前後寫下的系列詩作,反帝愛國思想尤為突出。如代表作《馮將軍歌》、《度遼將軍歌》、《哀旅順》、《臺灣行》等。
第二,支援維新,宣傳變法,是其詩歌中的另一重要主題。他從資產階級改良派的立場出發,對封建社會中的陳腐事物進行批判,為變法搖旗吶喊;新政失敗後,一面譴責頑固派破壞變法的罪行,痛惜維新事業的夭折,一面憂虞國家前途,更堅定了變法圖強的信念。
第三,書寫描述世界各地的風土人情,吟詠西方社會的科學文明。黃遵憲“足遍五洲多異想”,“吟到中華以外天”,其域外生活經歷不僅給他的創作帶來了五彩繽紛的新內容,而且也使他的詩帶有更多的近代色彩。此類詩歌多寫新事物、新科學、新景觀,反映近代社會生活的巨大變化,寫出了“古人未有之物,未闢之境”,在中國古典詩歌中,開拓了全新的題材。代表作品有《今別離》四首、《日本雜事詩》二百首、《紀事》等。著有《人境廬詩草》、《日本雜事詩》等。
3. 他在廣泛學習、繼承前人藝術成就的基礎上,突破舊境界,創造新詩國,形成自己的獨特面目。首先,黃詩雖然常有一種前瞻追求的浪漫豪情,但更主要的是方面是真切的寫實。其詩凡描寫時代風雲者,多為宏篇鉅製,往往自成某一方面小史;這些詩敘事成分增多,描寫因素加強,形象鮮明生動,給人一種五光十色,博大弘深的感覺。其次,黃詩吸取古人以文入詩的手法,力求“以單行之神運排偶之體”,打破詩歌固定的句式、格律,縱橫變化,伸縮自如,為近代詩體的解放邁出了新的一步。再次,黃詩的語言廣採博收,不拘一格,不僅古的、雅的、中國的資源運用自如,今的、俗的、外國的資源也同樣吸收熔鑄於詩中。這樣就形成了其多維的語言特色,有的典雅,有的清新,有的曉暢。
總的看來,黃詩能熔鑄新理想以入舊風格,體現了近代詩歌由舊向新的過渡,同時也從理論和創作實踐兩個方面給“ 詩界革命”開闢了道路,走出了一條詩界的新道路!
獨樹一幟!給詩歌以新的歌詠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