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一杯清茶182860292
-
2 # 無與倫比70003217
我覺得吧,銷量會有,但不會高,畢竟中國產車,在多數人的眼裡還是15萬以下可以買買的階段,很多人都好面子。現在有很多中國產車價格已經超過20萬甚至30萬了,但銷量都不好
-
3 # 微聊車生活
奇瑞的星途應該說是命運坎坷啊!
首先是星途的品牌定位跟品牌塑造還是差了一點火候。品牌的定位決定了產品的定位
其次,星途品牌從一開始沒有很好的塑造自己的品牌基因,沒有形成自己家族化的臉譜,造型設計方面是有一些負面影響,儘管尺寸方面沒有太多弱勢
還有奇瑞的動力總成基本上和星圖的是一致的,但奇瑞的東西在先,星途的東西在後面出來,無形中拉低了品牌的調性
星途,售後服務和網點也不是很健全,很多地方的網點和奇瑞共用的,給大家感覺到沒有很好的得到品牌的尊榮感
所以攬月成不成功?不取決於攪月本身,如果消費者不認同你的品牌理念,他就不會選擇你的產品了
-
4 # 樂張lz
盲目追求所謂的高階是錯誤路線,應該深刻解析五菱,H6的市場經驗,切實把握基本原則~造車是為了賣出去!不是什麼高階非高階的鼓譟,還應該特別注意一類人,他們最愛鼓吹高階理論,其實他們自己根本不用也不買所謂的高階車,被這些人牽著鼻子走,結果必然是丟了西瓜丟芝麻!比亞迪F3成功後基本沒有成功的車型,奇瑞吉利長城長安無不如此!
-
5 # 藍木澤
奇瑞星途雖然銷量眼下沒起來,但車子的好壞本質上你我都知道,我相信假以時日,銷量和口碑上去,只是遲早的事。
為什麼這麼說呢?
從一個長安的老車主,到轉變視線到奇瑞的星途,我有幾句話想跟大家分享。
首先,星途和長安、吉利、比亞迪一樣,都是中國產品牌。就像我用手機,當初選擇波導—那個手機中的戰鬥雞—後來倒閉了,華為就開始進入視野。他的研發、品控、功能、續航以及在通訊尤其5G領域的先見之明,不僅讓我體驗了之前中國產品牌沒有的產品力(這點是使用手機最起碼直觀感受),也讓我們在當今世界紛繁雜亂的市場競爭甚至是國際政治鬥爭背景下見識到華為,他以一己之力為國家站在通訊發展制高點所付出的那種艱難、那種視死如歸、那種鍥而不捨!(不好意思扯的有點遠了)迴歸到車子,奇瑞作為中國產品牌的中堅力量,從寄望於上汽開始造車之路,到立志發動機的研發,歷經數次迭代,到現在推出的3.5代的2.0t發動機,本身就帶著對民族製造工業的寄望。
如果上面說的帶著一絲個人主觀色彩,下面我說說第二點完全是真實的客觀所見:
鄰居家一輛奇瑞的qq3,開了24萬公里,殼子破爛不堪已,放在我那輛13年逸動面前對比強烈。但我那車主哥說發動機從來沒修過,底盤也沒啥毛病,每次保養車子還有提示,除了外觀上鏽跡斑斑。這是我對奇瑞最初的印象,大概是在16年。內心裡,我已經感受了作為汽車這樣大件的商品應該具備的基礎素質。
18年,一個焦作的朋友買輛奇瑞A3,說操控比逸動好很多,我不信,就開了一圈。直觀感受對比跟它大一圈的逸動確實穩很多,質感也不錯,尤其是側傾抑制得很出色。我觀察底盤,盡然發現有一根20釐米左右直徑的防傾杆。我不得不側目,要知道我開的那輛逸動的底盤,真的不敢恭維。那一段也先後開過哈佛H6、比亞迪F3、豐田VIOS、標緻408等,除了408底盤印象深刻,其他的也就那樣子。
去年我逸動開了第7年,自詡藍鯨的發動機已經開始滲油讓我很是頭疼。原來的車友會的朋友們也有好多都換了車子。我就開始注意奇瑞了。
觀致出來那一陣,我也在關注,但營銷層面的動作確實不如想象。後來賣給寶能,賣就賣吧,好歹三大件擺在那硬體是沒啥毛病對吧。路上開過觀致5的共享車,感觸很深,發動機提速、駕駛質感、車身穩定都不錯。畢竟賣了,但原東家還在。
星途出來,好吧,第一代txl前臉接受不了,這下出了中期改款,加上lx還有12月剛出的vx就攬月,外觀真的是簡潔大氣越看越耐看。車展很仔細的觀察過瑞虎8和星途txl兩款車,我發現即便是三大件完全一樣,但內飾做工、底盤用料、車身配置區別還是蠻大。比如車門瑞虎8是拼接,星途txl是一次衝壓成型,關門的聲音也有區別,星途的明顯更具高階感。之前網上了解過檔把設計有點小啾啾,1月份剛試駕了全新一代txl:我開車習慣單左手握方向盤,右手就在檔把位置,換擋時輕輕動一下,開完發現好像檔把大了也就那樣,這小啾啾點著也挺愜意的
其實吧,我說這些都是我真實見聞跟感受,我也沒黑長安的意思,但單說逸動給我的體驗來說,只能叫有四個輪子能開。現在出的uni系列還沒開不做評價,但外觀真不錯。底盤調教吧,我也相信定會有所進步。星途我是真心開過,從三大件、品控工藝、做工質感、內飾設計感、底盤操控性,尤其是我關注有星途設計部門的一個叫@微風Y的,奇瑞、星途每次新車出來之前總踏馬比別人慢半拍,因為不是去天南就是去海北路測去了,還動不動200萬公里野外高寒或者酷暑沙漠去搞。先不說它理科生的執拗勁,單單這個執著不讓客戶當小白鼠的企業精神我是沒話說
結尾呢,寫點啥呢
星途的營銷其實也就是奇瑞的營銷,能感受到一些變化。我能理解大家怒其不爭的感受,俺也一樣。前幾天2.0t發動機也釋出了,攬月屬中大型suv了,空間夠大,外觀霸氣,比HIGHLANDER還大一圈,發動機引數同級別扛把子的存在,又不虛標。產品力沒啥問題,剩下重點其實還是在營銷層面。我關注的是新款的星途txl,畢竟空間也夠用,今年7月出2.0t版本,對於使用了米勒迴圈技術的發動機,我們期待一下又何妨?
-
6 # 閒對清茶品浮生
拭目以待,讓子彈飛一會
中國產汽車的真正春天也是近20年左右的事情,再往前都是國有企業,計劃經濟時代。汽車行業對民企是不開放的。
反觀外國汽車品牌,哪個不是百年老字號。晚一點地在二戰前後也已經開始起步了。
中國車企才剛剛開始,一個品牌的積累需要時間的沉澱。“三代才出一個貴族”
奇瑞是國有汽車的少數正向研發的車企,不像其他車企的“拿來主義”,為了賺快錢不擇手段地模仿,毫無下限的“逆向研發”。
當一個車企的技術沉澱,積累到一定程度的時候,產品必然會呈現一個井噴的趨勢。
只不過現在的奇瑞很尷尬,銷售有點跟不上節奏。
百姓的消費的能力擺在這兒,“星途”在觸碰中國產車的價格天花板,有一定的難度。
像“捷途” “瑞虎”系列,奇瑞一直做得很好,這就代表了華人的消費主流水平。
現在高階的消費群體畢竟是少數,這部分市場一直被國外汽車品牌壟斷著,想要殺進去分一杯羹,除去質量,價格,還必須有情懷。這就是天時、地利、人和缺一不可。
假以時日,汽車還是國有 品牌的天下。奇瑞只要不是從內部分裂,“攬月”只是個開始!
-
7 # 愛玩滴l大鬍子
沒戲,除非是真愛的鐵粉,幾乎不多。20萬價位的選擇太多了,攬月對標,家用人群和商務人群都有很多的競爭力產品。比上不足,比下有餘也多餘!
回覆列表
很多人買車就跟菜市場買菜一樣,看哪個攤位買的人多就買哪個攤位的活,這是從眾心理,也說明自身缺乏專業知識,沒有鑑別能力,買車要根據自身需要選車,如果開不了多久就想換車,那就選相對保值的,如果想買一輛車開十年以上的,就選質量好的,需要宣告的是銷量最好戴車並不一定是質量最好的,因為銷量跟商家營銷手段有直接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