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歲月流火
-
2 # 峰子奇觀
為什麼是紅塵?而不是綠塵藍塵黃塵?
紅塵源自典故我自己一直非常喜歡中國古典詩詞,在我讀到的很多詩句中都會出現“紅塵”這個詞,我認為之所以不叫 “綠塵”、“黃塵”、“藍塵”,是因為“紅塵”一詞是由古代典籍中產生的,具有源頭性、特定性,約定俗成的詞彙。
紅塵沿襲習慣打個比方,我們說固定成語“出爾反爾”為什麼會叫“出爾反爾”?只是因為出自劉邦和項羽爭霸的一個典故。再比如固定成語“紙上談兵”就是出自戰國時趙括的故事用語。
你是為什麼?那是千百年來從典故源頭,現在有些詞彙,是由沿襲習慣使用下來的,約定俗成的。
班固《西都賦》同樣的,“紅塵”一詞也是出自古代典籍典故。出自東漢的文學家和史學家班固的《西都賦》裡的句子,紅塵的原意,其實指繁華的都市。我查了一下這本書的出句是“旁流百塵,紅塵四合,煙雲相連。”紅塵一詞,在書中出現了。
我把這句翻譯過來大致意思就是說,“熱鬧喧囂,車水馬龍的人流,揚起了塵土(叫法“紅塵”),從四個方向合攏,充滿了全城,塵土與煙雲都連在一起。”
紅塵寓意世俗世界我認為,人來到世上,出於塵土最後又歸於塵土,而我生活的這個俗世也叫紅塵世界,滾滾紅塵。所以,紅塵也指大千世界。我們常說的“看破紅塵”,就是看破世俗世界。
紅塵用法的詩句唐代李白的《相逢行》詩句:“相逢紅塵內,高揖黃金鞭。”白居易的《登樂遊園望》也有“下視十二街,綠樹間紅塵。”
還有,孟浩然的“酒酣白日暮,走馬入紅塵”。這裡面都提到了“紅塵”這個詞,且都是用作“紅塵”。
-
3 # 井正
紅塵一詞形容都市繁華和熱鬧。最早出現在班國的西都賦,旁流百塵,紅塵四合。看來紅塵是多種色塵的混合體。到唐朝,詩人們就將紅塵大量地用進詩歌裡,大都形容社會。如孟浩的,酒酣白日慕,走馬入紅塵。也是形容社會。總而言之,我覺得形容下層社會為紅塵,是相對於上層社今的清高,規矩而言。為什麼不叫籃塵,黃塵呢。我想於當時城鬧晚間掛紅燈有聯想。一到晚上滿褂紅燈高懸,又是車水馬龍,卻實是煙塵相連,紅霧濛濛。以後,紅塵一詞,廣義很多,如妓院之女,叫墮入紅塵。流浪賣藝,歌妓午女都叫紅塵女子。看來,紅塵是指社會最下層,而在那受欺辱,受迫害的女性,則是紅塵主角。
-
4 # 契茶書舍
此處的塵,並非實指細小的塵土,而是延伸含義。
佛家有六塵:色、聲、香、味、觸、法。色聲香味觸為外塵,法稱為內塵。
神秀禪師著名的偈子
身如菩提樹
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
不使惹塵埃
這裡的塵就是內塵,指人的妄想。是說要保持內心平靜,不要被慾念染汙。而不是物質的塵埃。
一言以蔽之,一切山河大地,水陸空行,大千世界森羅永珍,乃至人的意識思想,都稱為塵。
在道家塵特指人間
為什麼是紅塵?佛說三界如火宅,眾生皆受煎熬,意思和老子所說天地不仁 以萬物為芻狗有些相似。烈火焚燒,一片通紅,所以叫紅塵。
-
5 # 洋蔥圈之體
紅塵,蘊含了情感,蘊含了愛意,世界本來就充斥著無數的愛意,當然叫紅塵嘍,滿面紅光,紅紅火火,這是一個賦有積極心態的概括髮明的詞語,塵世就比較中肯了,凡塵有些消極
-
6 # 圓十1957
“紅塵”一詞,指人間俗世之意。
古代時的“紅塵”一詞原意是指繁華的都市。出自東漢文學家、史學家班固《西都賦》的詩句中:“闐城溢郭,旁流百塵,紅塵四合,煙雲相連。”大意是說,“熱鬧喧囂人流揚起的塵土(紅塵),從四方合攏,充滿全城,塵土與煙雲都連在一起。”後來,“紅塵”演變成了“繁鬧塵市”,作“人世間”解釋,並首先被佛家使用,在佛經中多處出現指凡俗塵世的“紅塵”一詞。《紅樓夢》開篇闡述石頭的來源時說:“原來是無才補天,幻形人世,被那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攜入紅塵,引登彼岸的一塊頑石。”這充滿神秘色彩的描寫,正是來自佛家的神話故事。
-
7 # 目已識丁
從字面來看,紅塵,應該指紅色的塵土塵埃。但我認為,這裡的紅,不單單是指顏色這麼單一意思。而這裡的塵應該是指塵世,塵土,泛指世間。
紅塵,往往在佛教或者宗教中認為影彰為慾望、誘惑。佛說放下執念,看破紅塵,這裡這個紅塵難道不是慾念誘惑和執著嗎。
紅塵,在古詩詞有很多詮釋和引用。漢班固的《西都賦》中有云:闐城溢郭,旁流百塵,紅塵四合,煙雲相連。大意說城郭中人流交織,塵土飛揚,從四面八方湧來,和煙雲都連在一起了。還有很多其它朝代都有描寫紅塵的詩詞歌賦,就不一一列舉了,這裡的紅塵應該意指繁華城市,熱鬧的街間。
那麼又為什麼不稱為綠塵藍塵黃塵呢?正如你我一樣,我們對於顏色感知度而言,紅色相對於其它顏色,更顯眼,更醒目,這就意味著用紅色去比喻世間紛繁和萬物執念,就更為貼切不過了。
這是我對紅塵二字的理解。或許朋友們有不同見解,還望各位親們不吝賜教。
回覆列表
斯以為,紅塵之所以是紅塵,是有其特別代指意義的。
紅塵原義指早晚時的飛塵
紅塵的原義,一般指的是早晚時候的飛塵,此時日光是紅色的,給飛塵也蒙上一層紅色,故名紅塵。如:日出紅塵,張正見《門有車馬客行》中,有“飛觀霞光啟,重門平旦開。……紅塵揚翠轂,赭汗染龍媒。”
李廓《雞鳴曲》中,有“才分曙色第三鳴,旌旗紅塵已出城。
又如,日落紅塵,張正見《洛陽道》中,有“紅塵暮不息,相看連騎稀。”
於武陵《東門路》中,有“東門車馬路,此路在浮沈。白日若不落,紅塵應更深。
楊炯《劉生》中,有“劍鋒生赤電,馬足起紅塵。日暮歌鐘發,喧喧動四鄰。”
日出日落前後,光線最為奇異,雲彩是金的,草木是紫色的,飛塵是紅色的。所以經常有人將紅塵紫陌連用,紫陌,即是草木呈現出紫色時道路的樣子:
江總《長安道》中,“轟轟紫陌上,藹藹紅塵飛。日暮延平客,風花拂舞衣。”
而在古代紅塵的原意是指繁華的都市。
紅多與女子、風花雪月相關。紅色也是吉祥喜慶的象徵,紅燈籠,酒招子,各色的亭臺樓閣,紅色也是最打眼的,也表示著繁華熱鬧。用紅塵指代現世的繁華世界再合適不過。
而關於紅的詞語也很多與紅塵有些相關的,比如紅顏,此處的“紅”指的是女子,
至於為什麼不是綠塵,藍塵,第一,沒有特殊意義,第二,突覺沒有美感,底蘊,第三,有點俗氣。哈哈哈。
黃塵應該是大漠黃沙的感覺。太滄桑了,沒有柔美之感。也少了繁華的意境。當然,其實黃塵也有不一樣的意義的。
其一,黃色的塵土。《後漢書·馬融傳》:“風行雲轉,匈礚隱訇,黃塵勃滃,闇若霧昏。” 唐 王昌齡 《塞下曲》之二:“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 魯迅 《華蓋集續編·馬上日記》:“少頃,看見大路上黃塵滾滾,一輛摩托車馳過。”
其二,比喻俗世;塵世。 唐 聶夷中 《題賈氏林泉》詩:“豈知黃塵內,迥有白雲蹤。” 明 高啟 《江上晚眺圖》詩:“觀圖忽起滄洲想,身墮黃塵又幾年。” 清 周亮工 《有感寄舍弟靖公暨唐肯堂》詩:“看盡黃塵迷不得,相期破衲老江濱。”
其三,比喻黃泉。 清 蔣士銓 《空谷香·懷香》:“黃塵碧落兩難憑,神仙有數,生死無常,那不關情。”
手打,望採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