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段事情記載於《孔子家語第十九》 子路初見孔子,子曰:“汝何好樂?”對曰:“好長劍。”孔子曰:“吾非此之問也,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學問,豈可及哉?”子路曰:“學豈有益也哉?”孔子曰:“夫人君而無諫臣則失正,士而無教友則失聽。御狂馬不釋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聖。受學重問,孰不順成?毀仁惡士,必近於刑。君子不可不學。”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斬而用之,達於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子路最初見教於孔子時,孔子問:“你的愛好特長是什麼?”子路回答說,:“我喜歡長劍。”孔子說:“我不是問這個,只是以你的能力興趣,而加之以聖賢的學問,難道(別人)還能比得上嗎。”子路回答道:學習聖賢學問有什麼好處?孔子回答道:君王如果沒有敢進諫的大臣,政事就會有錯失,讀書人如果沒有能夠指正自己缺點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駕御沒有馴服的狂馬就不能放下馬鞭子,已經操持在手上的弓是已經矯正好的,不能臨用再矯正。木材依據墨繩砍斫所以能挺直,人能接受勸諫就不失聖賢的智慧。接受尊崇聖賢的學問道德經驗的人,誰不是順利而有成?毀滅仁義,厭惡讀書明情理之人,自己一定和刑罰接近。所以君子不能夠不學習。子路回答說:南山有竹子,不要揉捏自然筆直;斬斷了使用,可以穿透犀牛皮。根據這個現象來說,何必一定要學習?孔子說:給竹子的尾部裝上羽毛,前面安上鋒利的箭頭,那麼他能射透得不是更深嗎?子路再次禮拜孔子,說道:(願)恭敬的接受教誨。
這段事情記載於《孔子家語第十九》 子路初見孔子,子曰:“汝何好樂?”對曰:“好長劍。”孔子曰:“吾非此之問也,徒謂以子之所能,而加之以學問,豈可及哉?”子路曰:“學豈有益也哉?”孔子曰:“夫人君而無諫臣則失正,士而無教友則失聽。御狂馬不釋策,操弓不反檠。木受繩則直,人受諫則聖。受學重問,孰不順成?毀仁惡士,必近於刑。君子不可不學。”子路曰:“南山有竹,不揉自直,斬而用之,達於犀革。以此言之,何學之有?”孔子曰:“栝而羽之,鏃而礪之,其入之不亦深乎?”子路再拜曰:“敬受教。” 子路最初見教於孔子時,孔子問:“你的愛好特長是什麼?”子路回答說,:“我喜歡長劍。”孔子說:“我不是問這個,只是以你的能力興趣,而加之以聖賢的學問,難道(別人)還能比得上嗎。”子路回答道:學習聖賢學問有什麼好處?孔子回答道:君王如果沒有敢進諫的大臣,政事就會有錯失,讀書人如果沒有能夠指正自己缺點的朋友,品德就容易有缺失。駕御沒有馴服的狂馬就不能放下馬鞭子,已經操持在手上的弓是已經矯正好的,不能臨用再矯正。木材依據墨繩砍斫所以能挺直,人能接受勸諫就不失聖賢的智慧。接受尊崇聖賢的學問道德經驗的人,誰不是順利而有成?毀滅仁義,厭惡讀書明情理之人,自己一定和刑罰接近。所以君子不能夠不學習。子路回答說:南山有竹子,不要揉捏自然筆直;斬斷了使用,可以穿透犀牛皮。根據這個現象來說,何必一定要學習?孔子說:給竹子的尾部裝上羽毛,前面安上鋒利的箭頭,那麼他能射透得不是更深嗎?子路再次禮拜孔子,說道:(願)恭敬的接受教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