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槐蔭君

    白洋潮

    古文《白洋潮》是明末清初散文家張岱,選自《陶庵夢憶》。

    明崇禎十三年(1640)八月,張岱與朋友陳洪綬,祁世因弔唁朱恆嶽少師,在紹興西北濱海的白洋村見到了氣勢不凡,極為壯觀的錢塘江潮,十分感慨,便寫下這篇膾炙人口的遊記小說。

    中文名

    白洋潮

    地點

    浙江 紹興

    古文出處

    《陶庵夢憶》

    古文作者

    張岱

    古文寫作時期

    明末清初

  • 2 # 河北穀雨

    張岱的《白洋潮》寫的是一次觀潮的體驗,文章層層推進將白洋潮水從湧起到逐漸強烈進而達到高潮衝擊山石的過程步步敘來,震人心魄。

    潮水起初勢如千百群小鵝擁擠推搡著而來,隨著聲勢越來越大,漸漸的彷彿是百萬雄獅呼嘯奔騰,氣勢駭人,再如颶風翻卷長龍騰挪,將觀潮人嚇得退下塘頭,文章不長卻跌宕激盪,用詞運句成篇的功夫深厚。

    張岱是明清時期很有影響力的史學家、文學家,不慕功名,一心立言立說,著作頗豐,早期生活富庶,晚期貪困落魄,但仍勤於著書寫作。

    這篇文章是他的精品小品文之一,可見張岱深厚的文字功底,不愧為一代文學大家。

  • 3 # 紫翹

    張 岱:白洋潮①

    【原文】

    故事②:三江看潮③,實無潮看。午後喧傳曰:“今年暗漲潮”,歲歲如之。庚辰八月,吊朱恆嶽少師,至白洋,陳章侯、祁世培同席。海塘上呼看潮,餘遄往④,章侯、世培踵至⑤,立塘上。見潮頭一線從海寧而來⑥,真奔塘上。稍近,則隱隱露白,如驅千百群小鵝,擘翼驚飛⑦。漸近,噴沫冰花蹴起,如百萬雪獅蔽江而下,怒雷鞭之,萬首鏃鏃無敢後先⑧。再近,則颶風逼之,勢欲拍岸而上。看者辟易⑨,走避塘下。潮到塘,盡力一礴,水擊射濺起數丈,著面皆溼。旋卷而右,龜山一擋,轟怒非常,熗碎龍湫⑩,半空雪舞。看之驚眩,坐半日,顏始定。

    先輩言浙江潮頭,自龕、赭兩山漱激而起⑪;白洋在兩山外,潮頭更大,何耶?

    【註釋】

    ① 白洋:山名,又名龜山;在浙江紹興市西北,濱海。

    ② 故事:舊例,舊俗。

    ④ 遄:迅速地。

    ⑤ 踵至:接踵(腳後跟)而至。

    ⑥ 海寧:縣名,南臨杭州灣,沿海有堅固的海塘工程。

    ⑦ 擘翼:張開翅膀。

    ⑨ 辟易:驚退。

    ⑩ 龍湫:瀑布。

    ⑪ 潄激:沖刷激盪。

    【品讀】

    張岱文風多變,可賞不可學也。時而清風和煦,時而幽美雅意,時而奇趣陡然,時而霸氣雄健。別具匠心,思維活潑。這篇《白洋潮》就屬於雄渾壯闊的運筆風格,山水奇觀在其筆下高潮迭起,波瀾起伏,氣勢如虹。

    文中,作者從空間上拓展,由遠及近拉攏鏡頭,表達井然有序,構建次第分明,層層遞進,層層深入。文中立足“塘上”為觀察站點,延伸視角廣度,以“見”統領全景。先是寫遠景“潮頭一線,從海寧而來”;再是“稍近,則穩隱露白,如驅千百群小鵝”;其次是“漸近,噴沫,冰花蹴起,如百萬雪獅”;接著是“再近,則颶風逼之”;再特寫“潮至塘,盡力—礴,才擊射濺數丈”;最後收梢“旋卷而右,龜山一擋,轟怒非常,炮碎龍湫,半空雪舞”。六組鏡頭,六個畫面,六種潮勢,場景刻畫惟妙惟肖,非常有動感和即視感。

    整篇文字酣暢淋漓,節奏分明,氣勢磅礴,實乃精簡幹練的山水佳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俄美關係為什麼那麼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