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2
回覆列表
  • 1 # 使用者3575660128939

      原文   夫志當存高遠,慕先賢,絕情慾,棄疑滯。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細碎,廣諮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於美趣,何患於不濟。若志不強毅,意氣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不庸,不免於下流。 (諸葛亮)   編輯本段譯文   一個人應當有高尚遠大的志向,仰慕先賢,戒絕情慾,拋棄阻礙前進的因素,使先賢的志向,在自己身上顯著地得到存留,在自己內心深深地引起震撼;要能屈能伸,丟棄瑣碎,廣泛地向人請教諮詢,支除猜疑和吝嗇,這樣即使因受到挫折而滯留,也不會損傷自己的美好志趣,又何必擔心達不到目的。倘若志向不剛強堅毅,意氣不慷慨激昂,那就會碌碌無為地沉湎於流俗,默默無聞地被情慾束縛,勢必永於淪入凡夫俗子之列,甚至免不了成為庸俗的下流之輩。   編輯本段賞析   諸葛亮是華人心目中的智者,《三國演義》是小說,對他的描寫是拔高來寫的,近乎神仙一流的人物。所以魯迅讀後有“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的評價。根據正史中的記載,他的死敵司馬懿視察了他撤退後的營寨後,情不自禁發出了“天下奇才”的感嘆。這可就不是小說家言了。現在的人以為死人無法辨誣,喜歡作翻案文章,諸葛亮也是常被言語攻擊的物件,但在我看來,這些攻擊絲毫沒有影響他在我心目中的地位。因為在多年以前就讀過他的一篇短文《誡外甥書》,對他的言論佩服得五體投地,並且一直是努力當作自己的人生指導方針的,雖然很多地方沒能做得到,但總算是得益非淺。過了多年,無意中再次看到這篇文章,還是覺得特別親切。覺得這就象一個慈祥的長輩在對自己耳提面命,敦敦教導。 在這篇短文裡,沒有空洞的說教,都是針對青年人普遍存在的毛病來說的,所以讀起來讓人有切中要害的感覺。 首先是說做人要有理想,要有遠大的志向。當然對於每個人來說,嚮往的東西各有不同,所謂“人各有志”。記得有個笑話,老師問學生,說:你長大了喜歡幹什麼?學生說了:我要為金錢和美女奮鬥!結果被老師狂K了一頓。過了些天,老師又問同樣的問題,學生就學乖了,說:我要為事業和愛情奮鬥!老師聽了就十分滿意,誇他是個好學生。其實無論是金錢和美女,或者是什麼事業和愛情,說到底本質上沒有什麼太大的不同,不過就是換了個說法罷。一個人,只要找到了可以為之奮鬥的目標,先不管這目標的正當性和合理性,至少就不會迷失了方向。活著也就有了奔頭,至少不會讓自己覺得很空虛。當然太容易實現的東西是不可以稱之為人生目標的。 曾經和一個朋友聊天,他哀嘆道:“我們讀書的時候,老師教育我們要做有理想、有道德、有紀律、有文化的四有青年,可是現在呢,我每天奔波於養命餬口,那裡還談得上什麼理想?只要能賺得到錢,別犯了法,我管它什麼道德和紀律?要是賺不到,我全家都喝西北風。至於有文化,我覺得自己倒真是有一點,飲食文化和性文化!讀書?好多年沒買過一本書了,呵呵。”校園的教育和現實社會的脫節實在是太過嚴重,以至於受這些教育的人,在很多年後,在某些時候猛然回頭,覺得自己已經變得面目全非。這時候自己也許有些痛心疾首,但這山還是山,水還是這水,人卻已經不知道那裡去了。這不能不說是中國式教育的悲哀。 話說回來,這人生理想還真是好東西。所以,諸葛亮首先提出的就是這個。接著他就做出了要求:要向榜樣學習。榜樣就是那些先賢。當然他沒有具體指明是那些先賢。但從他自己早年的榜樣來看,應該就是管仲、樂毅一類的人物。“恆公九合諸侯,不以兵車,管仲之力也。”樂毅率五國之師伐齊,連下七十餘城。都是匡扶天下,挽狂瀾於既倒的出類拔萃人物。學習書法的時候,有這麼一句話:“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取法乎中,僅得其下。”學習的榜樣還真是得找最好的來學習。 “絕情慾”這句就比較難做到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完全斷絕是不太符合人性的。從現代人的角度來看,情有愛情、友情、親情,這些都是人類的基本情感,人沒有了這些東西,活著也就沒有什麼太大的意思了。這些的存在和實現人生理想也未必就是對立存在的,所以這句話還是應該理解為不能沉湎於情慾,以至於影響了工作和學習。把握好分寸就可以了。“棄疑滯”讓我們拋棄阻礙自己前進的一切。輕裝上陣,這無疑是好的。成就事業、出成績是要有破釜沉舟的決心和精神。但不能為了達到目的而不擇手段。那樣會讓人走向一個極端,從而失去做人的基本人格。“使庶幾之志揭然有所存,惻然有所感。”句的理解,我自己認為應該是:“讓自己的志向能找到寄託的地方。”釋文是別人的,我不覺得自己能解釋的更好,所以照抄了。就是這句的理解有所不同。一個人有了理想,必須要讓這個理想有可以實現的地方,或者是途徑。這就是把理想變為現實的契合點。那樣,從大的地方著眼,從小的地方入手,一步一步實現自己的理想,從中得到自己人生價值的體現,做到自我實現。這個理想必須是可以透過努力而達到的,不能是空中樓閣,不著邊際的,要不只能稱之為夢想。 有了理想,又找到了實現理想的途徑。那麼,接下來諸葛亮就開始談如何實現了。實現理想的過程,要做到“忍屈伸,去細碎,廣諮問,除嫌吝”。就是要做到能屈能伸、不必太在意那些瑣碎的東西,不要斤斤計較於眼前的小利、要認真聽取別人的寶貴意見,虛心學習,吸收別人的經驗、要心胸開闊,不猜疑、不吝嗇。這也是對外甥如何為人處世的指導。然後又提醒說,很多事情不是光努力就會成功的,就算碰到了挫折,也不會使自己的志趣受到損害,也不用擔心達不到目的。最後那幾句是大意是說要走向成功就必須努力,不努力就肯定是不能成功的意思。這個過程一定要有堅強的意志和豪邁慷慨的意氣來做保障。沒有這些,只能墮落成平庸凡俗的下流之輩。 諸葛亮的這篇文章很短,但很有思想內涵。在看過的家訓一類的文章裡,曾國藩也教育子女說要“有志、有識、有恆”。有志斷不甘為下流;有識則知學問無盡,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恆則斷無不成之事。這也類似於是諸葛亮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這些非同尋常人物的觀點都凝聚了他們畢生的人生經驗在裡面。自然是異曲同工。諸葛亮在文章最後說到凡庸之輩,有看不起這些人的意思在裡面。我想,現代社會的競爭如此激烈,很多人就是盡其一生的努力,到最後還是夠不上別人的起點。不可能要求每個人都做到超凡脫俗,都是成功人士。社會上的多數人都是平庸和凡俗的。但無論我們處在社會分工的那個環節,只要努力把握好自己面臨的一切,正當合理地利用自己擁有的資源,透過自己的努力做到最好,那也就可以無愧於心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小孩夜裡尿床怎麼治我小孩五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