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成武暢通
-
2 # 城北
先說結論歷史上周瑜和孔明並沒有見過面,更沒有對峙過。
現在我們就來說說歷史上真正的周瑜是怎樣的。
作為一個在歷史上恢弘大度,資質風流,儀容秀麗,品德高尚,能文能武的大將,周瑜硬是在小說裡變成了心胸狹隘,善於嫉妒,總是落後諸葛亮一拍,最後被活活氣死的孫吳大都督。
真正的周瑜,是完完全全的偶像劇男主人設。
首先,他很帥。
《三國志》記載“瑜長壯有姿貌”;《吳地記》說周瑜“美姿貌”;蘇軾名句“遙想公瑾當年……雄姿英發,羽扇綸巾……”
就連在《三國演義》中,羅貫中也不忍對周瑜的外貌下黑手,說其“資質風流,儀容秀麗”。
有句話叫“曲有誤,周郎顧。”
說的就是周瑜長得帥,琴技又好,所以當時東吳的世家小姐經常故意彈錯琴以引起周瑜的注意,只為周郎能回頭看她一眼。
由此可見,周瑜長得是深得少女心,放現在人氣應該不輸胡歌。
第二,他不僅長得帥,還很有胸懷。
《三國志》裡就記載了這麼一個故事:
在“江表之虎臣”中位列第一位的名將程普,早年和周瑜不和。
程普愛仗著自己資歷老年紀大,多次欺辱周瑜,但周瑜每次受到程普的欺辱之後都對其避讓不和他計較。
“性度恢廓,大率為得人”。
程普再怎麼無理取鬧,畢竟也是通情達理之人。他多次找周瑜的茬,周瑜的態度都很好。漸漸地,程普便徹底拜倒在了周瑜的牛仔褲下。
與周瑜交好之後,程普還對別人說:“與周公瑾交,若飲醇醪,不覺自醉。”
意思是,自從和周瑜打交道之後,就像品嚐到了美酒,不知不覺就被陶醉了。
可見周瑜的人格魅力,妥妥滴!
所以“三氣周瑜”,最後還被氣死這樣戲劇性的故事情節,在史書上是根本翻不出來滴!
《赤壁》梁朝偉飾演周瑜
第三,他不但長得帥有胸懷,還很有才!
要說起來,周瑜的才能一點不比諸葛亮差。
周瑜二十一歲就隨孫策奔赴戰場平定江東。二十四歲就與孫策合謀攻破皖城,獲得廬江郡,還虜獲了劉勳的家人及他們部下的男女親族,裡面就有橋公的兩個女兒,大喬和小喬。
於是,這兄弟倆就脫單了。
孫策還對周瑜說,“橋公之女,雖經戰亂流離之苦,但得我們二人作女婿,也足可慶幸了。”
在《三國演義》裡,諸葛亮神機妙算,啥啥都會,總比周瑜略勝一籌。
赤壁之戰中,諸葛亮又是草船借箭又是巧借東風,好像他想借什麼都能借到,而且只借不還。
但這些著名的事件在史書上根本查不到,真正的赤壁之戰中根本就沒有諸葛亮的功勞,因為這場經典戰役的主帥,是周瑜!
真正載入史冊的,是周瑜的赤壁鏖兵,火燒曹操戰船。這一年,周瑜33歲!
而後,周瑜又與曹軍大將曹仁、徐晃等相持一年,攻下江陵,獲得南郡。
所以周瑜的一生,是戰功赫赫的一生!
可惜的是,周瑜活得並不長久,建安十五年(210年),他在取蜀途中病逝,年僅36歲。
在《三國演義》中,周瑜是因為本來身上就帶有箭傷,加上諸葛亮誠心氣他,搞得他吐血而亡。
在《三國志》記載,“瑜還江陵為行裝,而道於巴丘病卒,時年三十六。”
而且他在去世之前還寫了一封信給孫權:“道遇暴疾,昨自醫療,日加無損。”前一天開始治療,第二天就知道自己要死掉了,不知道是什麼病來得這麼急。
對此,有人猜想是因為勞累過度而導致箭傷復發,最後猝死。
而那句經典的“既生瑜,何生亮”,在《三國演義》這本書出來之前,應該是沒有人知道的。
總的說來,羅貫中寫《三國演義》這本書的意圖就是為了揚劉抑曹,順帶中傷了一下週瑜。反正,以周瑜的性格,很有可能也就一笑置之了。
-
3 # 美妙行
這個問題見人見智。周瑜其實很優秀,軍事上很有建樹。試想孫家政權及其金主江南望族,選人不會差的,不可能如小說家那樣過分貶一個褒一個。諸葛亮確實是高手,治蜀治理西南政策非常成功,深得當地人景仰,對現代仍有指導意義。所以兩人怎麼比呢?
-
4 # 時光看歷史
其實看三華人物,不僅僅要看他所造就的成績怎麼樣,更要去看他曾經經歷過怎樣的輝煌,或者說這個人到底創造過怎樣的輝煌。誠然,諸葛亮創造的輝煌是不可抹煞的,首先他沒有到劉備陣營的時候,劉備是個流浪的人,沒有棲身之地,轉戰了一生卻依舊只能寄人籬下。諸葛亮來了以後,立刻給他爭取到了荊州這塊地方,又在這之後,為他謀取了益州西川等等,可見諸葛亮為劉備做出了多大的功績,在這一點上他確實比周瑜強的多。
周瑜是驚才絕豔之輩!說實話,在三國時期指揮戰役能比的上他的只有黃浦嵩!在治國上也是大佬級的,諸葛亮最多是在治國上略勝周瑜一籌,這一籌還是諸葛亮的心性決定的,什麼事都要管!打仗?周瑜吊打諸葛亮!《三國演義》畢竟是有傾向性的小說,不是歷史,當然《三國志》、《資治通鑑》也不全是真實,但是周瑜絕對是最頂尖的一批人才!
回覆列表
三國是一個群雄爭霸的時代,也是個一個英雄輩出的時代。說到三國,就不得不提周瑜,世人皆知周瑜是被諸葛亮氣死的,臨死前還說著“既生瑜何生亮”的話,可是這只是《三國演義》裡周瑜的結局,並不是真實的歷史,小說畢竟是小說,它是無法代替歷史的。歷史上的周瑜是個擁有雄才偉略又忠心的人,雖然英年早逝,卻是在出徵的路上病逝的,根本不是一個被氣死的心胸狹隘的人。
周瑜,字公瑾,是東漢末年的名將,是廬江舒縣人。他出身名門,是洛陽令周異之子,堂祖父周景,堂叔周忠,都官至太尉。周瑜是個擁有非凡才乾的人,在吳中一帶頗有威名。他智慧超人,這個從火燒赤壁、使用反間計除掉曹操兩員大將就可看出。說到火燒赤壁,就不得不提另一人物諸葛亮了,說他草船借箭、說他巧借東風,可是這些根本就跟諸葛亮毫無關係,不然蘇軾的詞中“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遙想公謹當年,小喬出嫁了”怎麼提都沒提諸葛亮呢。
歷史上確有草船借箭的事,但卻不是諸葛亮做的,是孫權借的,而且孫權的初衷也不是借箭,也不是在赤壁之戰中,而是在赤壁之戰的五年後。當時曹操還感嘆孫權聰明,說了那句名言:生子當如孫仲謀。至於巧借東風之事更是子虛烏有,事實上,赤壁之戰本身跟諸葛亮的關係也不大。赤壁之戰作為歷史上最偉大的以少勝多的戰役之一,其實算是周瑜一人指揮的,當然黃蓋也是功不可沒,連火攻的具體安排和作戰方案、以及黃蓋的詐降等等都是周瑜一手策劃指揮的,這確實跟諸葛亮車扯不上什麼關係。不過,諸葛亮確實對促成劉備和孫權聯手對抗曹操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周瑜謀略過人,早年與孫策相遇相知,從少年起就一直被視為孫策的左膀右臂,與孫策一起征戰,打下了屬於自己的天下。在孫策眼中,周瑜不僅僅是他的部下,更是他的戰友,他最親密、最信賴的朋友,是生死之交。那時的周瑜才二十歲左右,被人稱作是“少年英雄”。孫策被刺身亡時,曾對孫權說:“內事不決問張昭。外事不決問周瑜”,可見孫策對他的重視與信賴。
之後孫權也是很信賴周瑜,在諸多大事上都聽取了周瑜的建議,聯合劉備共同對抗曹操也是周瑜遊說孫權才同意的。兩人繼續攜手,想要完成摯友與兄長統一天下的夙願。可是天妒英才,周瑜在回江陵的途中染上重病,不久便病逝了,年僅36歲。孫權非常傷心,甚至親自穿上喪服去迎接周瑜的靈柩,東吳的百姓也是一片悲痛。
歷史上周瑜和諸葛亮並無交集,諸葛亮出山時周瑜早已是東吳的開過名將,威名遠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