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火爆農化招商網

    看到這個問題,我忍不住想說說自己的看法。“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這是2.28號中央的發聲。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房價漲的太快太高,讓老百姓受不了,買不起了。古話說:“戰時黃金平時地”,就是歷史上說,只要沒有戰爭的時候,所有的財富都在地上,因為永遠有收入。這是有一定道理的,這個道理到了今天也一樣。如果十年前你把100萬塊錢存到銀行和把100萬用來買房,你就知道哪個正確了。隨著房價蹭蹭蹭的往上漲,房子已經變成了老百姓最大的奢移品和必需品,按照風俗習慣,沒有房子你就成不了家立不了業(多數找媳婦都困難)。在城市,出現了“學位和學區房”,它的存在,恰恰給“房子只是用來住的”最大的否定,房子不僅只是用來住,還可以讓孩子走進名校,擁有更好的師資力量和教育資源,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很多家庭為了買一套可以給孩子上好學校的房子,一不小心就成為了“房奴“,所以未來的生活就是為了家庭,一切為家庭服務。換句話說:中國的古人早就告訴你了,固定資產增值是最好的。所以,買房子是必須的,為了自己,為了家人都要買。

  • 2 # 好街區

    其實我並不覺得是當今社會,我覺得中國上下五千年一直都是如此。

    古代的時候,豪宅,大的四合院什麼的都是達官貴人,有錢人家或者地主住得起的。那個時候房子漂亮,大就是有權有地位的象徵。那時候平民百姓就是住的茅草屋。如今吶,買得起房子的住大城市的商品房,別墅,而一般的平民就是住的自家偏遠的樓房,甚至還有更差的泥巴房。

    其實從古到今,房子這個東西就沒有便宜過。

    題主說如何看待當今社會舉全家之力購房的現象,反問摟住,哪個時代,買房子不是舉全家之力?很多時候全家之力都不夠,都還要藉助親戚的幫忙。

    小編記得自己家在三線城市零幾年買房的時候,1500一個平米,聽起來便宜對吧?可是工資呢,那時候人均月工資可能才七八百一個月。 那時候的零食一毛一包,那時候的盒飯2元一盒能吃的很好,那時候的天蠶土豆5毛一盒,那時候的生活費100一個月。。。

    那時候錢的購買力很大,是因為工資低,即使1500在現在看來很低的數字,在當時這個價格從來就沒便宜過,也是相當貴的。為了買房子,不僅父母舉全家之力,甚至找很多親戚借錢,東拼西湊才有了自己在城市的一個家。請問題主,你真的以為房子只是16年以後暴漲貴嗎?

    其實在16年以前,買房這件事並不是一件受歡迎的事。那時候買房的人會被不買房的人嘲笑傻逼,說她們很傻,當一輩子房奴,就為了一個破房子。可是現在的事態發展,讓那些沒買房的著實打臉了。我深刻的記得,16年以前,絕大多數城市的房地產銷售求爺爺告奶奶發傳單讓路人買房,甚至送車位,送車,零首付,利率打折,各種優惠方案就是為了能賣出去,可是大家都不吃這套,都覺得房子要跌,就要等到跌倒滿意的價格才買。可是華人的觀念一向是買漲不買跌。其實就算如今的房價不是16年後的暴漲,而是跌,很多人還是不會買的。

    現在呢,搶房大戰,四五千的房子漲到一萬,這是三線城市。大城市原先四五千的房子直接彪到兩萬,這些徹底讓剛需慌了,房地產市場一片火熱。不管是剛需還是二套房投資的,一窩蜂的搶房,大白菜都沒這麼被瘋搶過。因為大家都是抱著要賺的心態搶房子。

    回到題主的問題,舉全家之力買房到底怎麼看?

    小編認為,房子本身就是一個總價昂貴的奢侈品,年輕人剛出來工作,一般情況下都是養活自己,如果全憑年輕人自己買房(除了極個別優秀的人),能買得起房都要等到三四十歲去了。可是房價每年都在漲,大家都害怕買不起了,年輕人只有先借住老一輩的存款先上車,後期有錢可以慢慢還給父母養老的。舉全家之力其實很正常了,很多人舉全家之力都買不起呢。

    何況年輕人要結婚,丈母孃要房子,很少有姑娘能等到你三四十買房,能買還好,要是不買呢?承諾是最不敢相信的

    所以不管怎麼看這個問題,年輕人努力掙錢吧,這個準沒錯

  • 3 # 劉金子

    在,在中國沒有一個窩不叫一家人,沒有一個房燴叫親戚看不起,。

    我就不明白了,為什麼那麼多人貸款去買房,貸款去買車,貸款去買手機。

    不是一個什麼美國大媽先消費後交錢嗎?先住房子後交費嗎?

  • 4 # 歪嘴正說

    “有恆產著有恆心”,不要說租房住有多少好處,單就丈母孃和女朋友這一關就很難過去,誰也不願意讓女兒嫁給一個四處漂泊、居無定所的男子,所以無論在農村還是在城市,娶妻買房成為第一要務,這才出現了當今社會舉全家之力購房這一現象。這一現象的背後,是人們面對高房價的無奈,和房價不斷攀升、再不買就更買不起的恐慌。多少個家庭在拿到新房鑰匙的時候,沒有歡喜和輕鬆,更多的是憂愁和悲傷,以及對未來生活的迷茫。

    住房本應是人的最基本的需求,每戶一套足也。可現實社會賦予了住房更多的金融功能,甚至說金融功能已經成為了住房的主要功能,其居住屬性越來越淡化,人們已經不知道蓋那麼多的房子到底是為了啥?無論承認也好,不承認也罷,房地產綁架了中國經濟是客觀的存在。如果國家再任由房價像脫韁的Mustang賓士而去,那麼大多數的老百姓只有停下腳步,因喪失信心不再追趕絕塵而去的房價了。

    一套住房可以將好幾家的家底掏空,有的老人將自己的養老錢都拿出來替孩子交首付,還有的退休工人用那點可憐的工資幫助孩子交月供,平常節衣縮食、有病不敢去醫院;年輕人沒有了夢想和激情,滿腦子的都是如何開源節流保證月供。不敢跳槽、不敢請假、不敢讀書,更別提去旅遊了。一切都圍著這個沒有任何感情,冷冰冰的鋼筋水泥堆成的盒子一樣的東西而忙碌,甚至為了它夫妻反目、兄弟成仇、親戚不是親戚、朋友不是朋友,有的甚至父子成為路人,母女結成冤家。

    不要怪年輕人啃老,也不要怪年輕人沒出息,還讓父母拿出養老錢替他買房,就目前的房價和收入來講,如果沒有父母和親戚朋友的的幫忙,也許一輩子也買不起房子,也許一輩子只有打光棍或者出家做和尚了。

  • 5 # 放飛自我2590

    大家好!我是放飛自我,下面我就關於“如何看待當今社會一些家庭舉全家之力購房這一現象?”這一個問題來發表一下我的看法。

    為什麼會出現這一現象呢?這主要是因為,最近這幾年房價一直是連續瘋漲著,尤其是最近兩年,全國各地市房價都翻了一倍多,雖然國家從去年就開始不停的縮緊調控政策,到目前為止,的確是有了很好的成效,一二線城市的房價比較平穩了,但是也阻擋不住其他三四線,甚至五六線城市房價的上漲,據統計,目前,中國房價每平超過萬元的城市有六十多個,就連縣城也有200多個已經超過了9000元,真的是佩服房價上漲的速度,那麼在這房價普遍居高不下的狀態下,那些急需買房的朋友,要想買到房,首先要先湊夠首付,大部分自己沒有這部分資金,這時就要靠自己的親戚,父母,等至親來幫忙了,目前實行搖號買房,即使動用“六個錢包”能買到房,也是幸運的。

    原先年輕人在三十而立之時如果還靠父母的錢來養活自己,就被稱之為“啃老族”,那時的啃老族是指連自己的基本生活需要的經濟來源都得靠父母,而現在的這種不能算那種“啃老”,現在房價這麼高,依靠年輕人一己之力,肯定買不了房子的,因為首付起碼得五六十萬(在我們這裡),他們剛工作沒幾年,哪有這麼多的錢呢?所以,動用“六個錢包”也有情可原,只要他們以後努力工作,用己之力早日還給他們就行了,其實每個孩子的父母長輩都希望下輩人平平安安,幸福快樂地過一輩子,所以,在買房時能幫的自然就幫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乾式雙離合的車是不是容易壞啊,能不能買?很容易頓挫和異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