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瘋狗的輕武
-
2 # 薩沙
PPD波波德的外形同索米確實非常相似,就像一個媽生的。
實際上,它們確實是一個媽生的,都源於德國一戰時期使用的MP18衝鋒槍。
不過,他們設計上有很大的不同。
第一,口徑不同。
索米採用的是9毫米手槍彈,波波德是7.62毫米手槍彈,口徑有很大區別。
由於口徑相差較大,對於整槍的設計有著極大的不同。
第二,槍機拉柄的位置不同。
索米的槍機拉柄在槍的尾部,波波德的槍機拉柄在槍的中部。
這是最直觀的區別,一樣就可以看出。
第三,拋殼窗的位置不同
索米的拋殼窗位置在彈匣的上面,朝著整槍的水平方向。
波波德的拋殼窗位置也是在彈匣的上面,但朝著整槍的右上方,而不是水平向右。
第四,彈匣的位置不同。
無論是彈匣還是彈鼓,雙方有很大的不同。
索米的彈鼓是嵌入木質護木內部的,而波波德的彈鼓則是同木質護木連線。
這也是外觀最直接的區別。
其實,區別還有很多,就不一一指出了。
PPD衝鋒槍還是比較冷門的,一共只生產了9萬支。
相比波波沙的600萬支,根本是不值得一提的。
比如1941年,PPD衝鋒槍生產了5868 枝,而第二年的波波沙衝鋒槍則生產了約150萬支。
-
3 # 慕什塔戈
波波德和索米,這兩款衝鋒槍均採用銑削工藝和精密複雜的技術工序,代表了二十世紀三十年代全球輕武器加工技術的頂級水準。
然而,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嚴苛的製造工藝和過高的生產成本,使這兩款衝鋒槍剛一面世,就都無法適應二戰時期大兵團作戰對輕武器產能的迫切需求,從而淪為兩款生不逢時的短命武器。
即使把各自的所有改進型號都計算在內,這兩款衝鋒槍的總產量分別僅為八、九萬枝左右,根本無法與湯姆森、MP38/40、斯登、波波沙等二戰著名衝鋒槍動輒上百萬的巨大產量相提並論。
波波德與索米的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外觀波波德全槍長788mm,空槍重3.2kg;索米全槍長870mm,空槍重4.6kg。可見,從體積和重量上看,索米相對笨重一些。這還僅僅是索米的定型槍KP1931的相關資料。至於其改進型——索米KP1931 SJR,由於加裝了槍口防跳器,使全槍長和空槍重分別增加至925mm和4.9kg,幾乎是二戰時期所有衝鋒槍中最笨重的一款。
機匣索米採用封閉式機匣,為了降低射速,在機匣後端設計了一個真空閥,從而使拉機柄在射擊過程中保持不動;波波德則採用開放式槍機,拉機柄在射擊時,呈前後往復運動狀態。二者顯著區別是:索米的拉機柄位於機匣後端,波波德的拉機柄位於機匣中部。
護木索米的護木呈一體式設計,只安裝在彈匣或彈鼓的後方;波波德的護木,則不僅安裝在彈鼓(彈匣)的後方,在彈匣(彈鼓)的前方也安裝有一部分護木。波波德的定型槍——PPD34的護木呈一體式設計,從彈匣(彈鼓)前方延伸至槍托;其改進型PPD40的護木呈分體式設計,除彈匣(彈鼓)後方的護木以外,在其前方還有少部分護木。
彈種索米使用的彈藥是9mm帕拉貝姆手槍彈;波波德使用的彈藥是7.62mm託卡列夫手槍彈。二者最大的區別在於口徑,索米的近戰威力更大,這也正是導致蘇芬戰爭期間波波德在與索米的戰場對話中敗北的根本原因。由於蘇芬戰爭大多數戰役行動均在山峰峽谷之間展開,雙方輕武器對射的距離通常在百米之內,使用大口徑子彈的索米佔盡了優勢。
容彈量二者均採用彈匣和彈鼓兩種供彈器,使用彈鼓時的最大容彈量均為71發。區別主要體現在彈匣容彈量上,索米的彈匣有四種,分別是20發、36發、40發和50發彈匣;波波德的彈匣則只有一種,即25發彈匣。
說起二者之間的淵源,就不能不提到德制MP18衝鋒槍,因為這款槍為波波德和索米提供了設計原理和參照標準,從一定程度上講,波波德和索米都是MP18的翻版。同時,也可以毫不誇張地說,MP18是現代衝鋒槍的開山鼻祖,我們所聽到或見到的所有衝鋒槍,其設計原理均源自MP18。
比如,索米沿襲了MP18的自由槍機後座原理和9mm帕拉貝姆手槍彈,以及實木槍身、供彈鼓、散熱套筒等部件;波波德則不僅照搬了MP18的槍機後座原理和開放式槍機,還幾乎原封不動地採用了實木槍身和槍管永久式散熱套筒。
二者對於MP18最大的改進,主要體現在進彈口設計上,由左側供彈改為下方供彈,從而增大了瞄準視野,提高了射擊穩定性。
如有錯訛之處,敬請批評指正。
-
4 # 紅色手電筒
應該說,蘇米和波波德都是早期的衝鋒槍,這兩種衝鋒槍實際上都是參照了德國的MP-18設計的。不過兩者之間沒有什麼特別的淵源。義大利的帕羅莎M1915衝鋒槍是世界上公認的衝鋒槍的鼻祖,但是這貨僅僅是因為使用手槍彈,所以才被認為是衝鋒槍的鼻祖,這貨原來是打算用在飛機上的。德國的MP18以及後來的改進型MP-28,被認為是真正的第一種實用的衝鋒槍,從MP18開始,衝鋒槍的特徵逐漸的清晰起來,使用手槍彈,單人使用。而以後的衝鋒槍,尤其是歐洲的衝鋒槍多少都是參考了部分MP-18/28上的結構。蘇米衝鋒槍被認為是二戰中精度最高的衝鋒槍,這個原因很簡單,這貨太沉,槍身加上子彈的重量限制了連發時槍口的上跳。蘇聯的波波德40衝鋒槍。
無論是蘇米還是波波德都是有MP-18的影子,槍管外的散熱孔,全型木質槍托,握持方式和步槍一樣等,自動方式都是自由槍機。不過,這兩個衝鋒槍使用的大容量彈鼓倒是可能受到了美國的湯姆遜衝鋒槍的影響,衝鋒槍是用來潑水的,對於彈藥的消耗非常巨大,但是衝鋒槍是單人使用武器,又不可能使用彈鏈供彈,所以彈鼓或者彈匣也就是必然的選擇。
MP18的那個蝸牛彈鼓並不成功,受到的評價很差,而到了MP28,這個彈鼓就廢了MP-28使用了32發彈匣。相對來說,湯姆遜衝鋒槍的50/100發大彈鼓口碑就不錯。湯姆遜衝鋒槍的彈鼓,後來波波沙的71發彈鼓和這個有點相似。
回覆列表
咱們千萬別看這兩個槍像就認為這兩貨一定有相互抄襲的關係,這是不對的....尤其是別看索米是KP31,就覺得PPD40在後,一定是PPD抄索米,這就更不對了。
這兩貨的區別主要在彈種上,PPD使用7.62x25mm託卡列夫彈,索米使用9x19帕拉貝魯姆彈,但在設計上,尤其是槍管撒熱、自由槍機、開膛待擊等方面都有相似之處,但這主要原因是...這兩貨的祖宗是一個——MP28
要列一下族譜的話差不多是這樣的
可以這麼說,德華人開了自由槍機衝鋒槍的頭,結果到二戰乃至之後的一水自由槍機衝鋒槍多少都和當年MP18有點親戚關係(湯姆遜除外)
值得一說的是,PPD雖然在1934年就完成了,但在蘇聯一直不怎麼受待見,甚至在1939年差點就被除役。但蘇芬戰爭中,毛子吃了不少索米KP31的苦頭,此後才開始重視衝鋒槍,甚至也將71發彈鼓作為主要供彈具,這也就有了PPD40。但由於PPD還是銑削為主,成本太貴,所以後來出了衝壓件為主的PPSH41和PPS43,最終被我們玩成了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