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lajox
-
2 # 三一擊劍訓練中心
我是一名80後,已為人父母,生於蘇北農村,談談我們小時候愛吃的那些街邊美食。
小時候並不會想吃什麼就能吃到什麼,那時候吃什麼都特別的香,家裡燉肉在好遠處都能聞到香味。
包子、餛飩、大餅,我的最愛現在和自己的孩子說,自己小時候上街就為能吃一碗餛飩都要和她的爺爺奶奶鬧半天,估計打死她都不會信。那時候一個月都上不到一次街,每次上街都特別期待吃到一碗餛飩,裡面加一些蝦皮,感覺特別的鮮美!
我們那裡只有過年家家戶戶都會包包子,但是平時都沒有面食吃,所以到街上,父母總會買幾個肉包子給我吃,我總能把包子吃個精光,那時候覺得包子裡面的餡料真的是美味無比。
炸米花、炸花棒每個地方對於米花的稱謂都不一樣。小時候,我們自己帶一些米、花生、芝麻上街,專門有人把米炸成米花,然後放在糖料裡,和花生、芝麻一起做成米花糖,特別的香,每次都會做一大袋,可以吃整整一個冬天。
炸花棒做法就比較簡單,一開始是直直的直筒狀花棒,慢慢的有猶如彈簧一樣的花棒,味道更加鬆軟好吃,這些都是慢慢的童年記憶。
炒麵,現在幾乎吃不到小時候總覺得很餓,餓的時候就會拿出奶奶炒的面。炒麵其實很簡單,就是把小麥面放在鍋裡炒熟即可,吃的時候加點白糖拌勻,放入開水沖泡成糊狀即可。那時候甚至自己直接在炒麵里加點白糖,舔著吃,味道也很香!
特別冏的是,小時候看電視裡天天播放“我說我的眼裡只有你,娃哈哈礦泉水”廣告,上街的時候哭著要求爸爸媽媽給我買一瓶,買完喝了一口就想把它扔了,比自來水還難喝。
-
3 # 好奇心食堂
在六七十年代,我們的父母還小的時候,物質匱乏,糧票盛行了很長時間。不像現在的夜市琳琅滿目,那時候的街頭美食實在不多,那時的人們更多地是自己烹製美味的小吃。雖然那些美食相對現在來說,看起來非常普通,但那已經成為最美好的記憶烙印在那個年代人們的心裡。
發糕以前,粗糧是普通人家吃的,所以六七十年代的孩子們的夢想就是美美的吃上一個白白胖胖的大饅頭~但當時家家都不富裕,孩子又多,糧食不夠吃,白麵饅頭根本就是過年才能吃到的終極美味。沒有饅頭的時候,玉米麵磨成的粉和麵粉攪在一起,蒸成的雜麵饃就是家裡主要的主食了。然而近些年,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提高,大家開始注意健康飲食,也意識到雜糧的好處,於是各種發糕重回人們的餐桌。只是隔了幾十年,這些雜麵饃的價格可要比白麵饅頭貴多了~
江米條可能很多90後的朋友小時候已經不常見到江米條了,江米條可是我們的爸爸媽媽們兒時最愛的美味。現在,越來越多的膨化食品彷彿更能吸引人的眼球,但是六七十年代的人仍然忘不掉江米條酥脆的口感。外表香甜,內裡酥脆,這一袋江米條,是多少人的童年記憶啊~
油饊子父母小時候總吃一種油饊子,師傅做麻油饊子是把麵糰用勁揉透,甩打結實,搓成細長勻稱的麵條,然後盤成環狀放進油鍋,翻滾變成焦黃後就炸好了。炸好的饊子香氣四溢,讓人垂涎。這樣酥脆可口的美食可要比薯片、蝦條那些膨化食品更好吃的讓人停不下來。
-
4 # 醫曦可見
1,小浣熊泡麵 當時的泡麵,其實就是康師傅和統一,味道也只有紅燒牛肉麵和香辣牛肉麵,還有個老牌子叫中翠的好象(雪菜面索經典,而且只有袋裝的)。但是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小浣熊。
2.辣條 辣條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小吃,直到現在也是最具有代表性的零食。但辣條在七八十年代也是“奢侈”零食,每次看到小夥伴把辣條舔了添了一次,都饞著不行的不行的。現在想想當時也挺搞笑的。
3, 牛扎糖 牛軋糖是一種由花生仁和蜜糖混合製作出來的糖果,對於當時的小孩子來說這絕對是很難能吃到了。偶爾能吃到一個牛軋糖就能高興很久。
4,水果糖 這種用薄薄糖紙包的水果硬糖相信是很多人的回憶吧,那個時候最常見的就是這種水果糖。每當小孩哭鬧或者打針的時候,爸媽就會拿來一顆水果糖,絕對的哄孩神器。
5,麥乳精 麥乳精類似現在的奶粉,但在當時麥乳精的地位遠遠高於現在奶粉的地位。能喝多麥乳精的小孩家庭條件可以說是相當不錯的,你小時候吃過沒?
6,江米條 江米條是一道小吃,屬於春節過年必備食品。用糯米麵加豆粉和麵後在燜鍋裡蒸出來,放在石臼裡用棒子捶,再擀成圓形,曬乾用油煎出來,最後蘸梅花﹑松花﹑芝麻等豆沙製作而成的一種食品。
自解放以來,好幾代人的辛勤努力,才換來現在的美好生活,我們一定要珍惜!
-
5 # 廈門旅遊美食全攻略
1、發糕玉米麵磨成的粉和麵粉攪在一起,蒸成的雜麵饃就是父母哪個年代的主食,如果你吃過的話應該是個”小大人“了吧。
2、江米條可能很多90後的朋友小時候已經不常見到江米條了,江米條可是我們的爸爸媽媽們兒時最愛的美味外表香甜,內裡酥脆。
3、油饊子父母小時候總吃一種油饊子,師傅做麻油饊子是把麵糰用勁揉透,甩打結實,搓成細長勻稱的麵條,然後盤成環狀放進油鍋,翻滾變成焦黃後就炸好了。
4、豆餅 是榨油剩下的豆粕餅 去生產隊裡偷來小夥伴們分著吃
-
6 # 舒馨美
1.炸紅薯,很經典的一道小吃,街邊美味小吃
2.老冰棒,簡略的糖水冰棒,只是有甜味,幾分錢一支,而現在是變成各種口味的冰淇淋
-
7 # 點燃回憶
六七十年代,是一個缺吃少穿的年代,大人們幾乎都填不飽肚子,更別提什麼零食了。下面這幾種零食,也只有在那個年代才能吃到。1.粘牙糖,也叫麥芽糖 一分錢三塊,集市上有賣。2.古巴塘 一分錢兩塊,由古巴進口,是用劣質紅糖製作。3.冰塊 純粹是自力更生,冬天水缸結冰後,用棍棒砸破錶面冰層,用手拿著吃。4.豆餅 是榨油剩下的豆粕餅 去生產隊裡偷來小夥伴們分著吃。哈哈5.炒麵 六月六吃炒麵,用玉米麵、小麥面、黑豆麵炒制而成,然後用涼白開和勻,用勺子挖著吃。6.爆米花
-
8 # 師幼匯
1.烤紅薯,香噴噴,甜絲絲,好吃看得見。2毛錢一斤。只是吃多了會打屁。
3.攪糖稀,兩根冰棒棍,加一團半透明的糖稀。1毛錢一團,攪一攪,拉一拉,又好吃好玩。只是現在看來不太衛生。
4.果丹皮,很多人都是吃它長大的。非常成功的一種山楂製品,能讓20年後的人們念念不忘,1毛錢一根。

5.冰棒,真的是“冰棒",除了冰就是棍子,絕對貨真價實!5分一根,以致於將後來的5毛一根的“娃娃頭”驚為天人。
回覆列表
1.缽仔糕:在融水流行過一段時間,做出來的成品糕體晶瑩雪白,表層油潤光潔、細膩嫩滑,質爽軟體而潤滑、味甜洌而清香,吃起來有粘韌性(筋道)而不粘牙,有點QQ的感覺,有多種風味:紅豆味、草莓味、葡萄乾味、香芋味、椰絲、菠蘿等..
2.烤地瓜:又名烤紅薯,是用地瓜烤制而成的美味食品。香甜味美。東北市鎮過往行人較多的街上,常可以聽到“地瓜熱乎哎”的吆喝聲。這種買賣民間稱為“賣烤地瓜的”,冬天比較常見。
烤地瓜雖是街頭小吃一類,但也能充飢頂餓當飯吃,價錢又很便宜。在寒冷的冬天,看到熱氣騰騰的烤爐,想到那紅皮黃瓤的顏色、熱乎甜軟的口感,很多路人都會買上幾塊。年輕的婦女和孩子更是愛吃,有的人還買回家去給不常出門的老人解解饞。這種被稱為“沒牙樂”的食品,七八十歲吃著也不費勁,真正算得上是“大眾化”了。
3.攪攪糖:一種主要以白糖為原料製成糖類食品。攪攪糖以麥芽糖做出來的最正宗。傳說中的"絞絞糖"其實就是糖稀。也有地方叫"拉絲糖、絞絲糖、唆囉蜜"。攪攪糖以成都錦裡的絞絞糖較為出名,色香味美,令人流連忘返,口感香滑,入喉清涼。
兩根冰棒棍,加一團半透明的糖稀。1毛錢一團,攪一攪,拉一拉,又好吃好玩。
4.紅薯幹:又稱番薯幹,地瓜幹;是福建連城和山東的傳統土特產,備受廣大消費者喜愛,原材料是番薯。一般是將整塊番薯蒸熟去皮,然後切制、自然晾曬。紅薯乾的原材料是紅薯。呈條狀或塊狀,色澤橘紅,味道甜美,是一種健康的小食品。
煮熟的紅薯幹切成片,晾乾後,隨時拿著吃。也可以煮湯吃。
5.爆米花:是用玉米、酥油、糖一起放進爆米花的機器裡做成的一種膨化食品,味道比較甜。 取適量的玉米(或大米、小米)放入爆花鍋內,並封好頂蓋,再把爆米鍋放在火爐上不斷轉動使之均勻受熱後,就可爆出爆米花來。
6.冰磚:一種冷食,將水、奶油、糖、果汁等物混合攪拌,在低溫下凍成的磚形硬塊。
在炎炎的夏日,吃起來可真是爽啊!
除了這些,還有很多父母小時候吃過的街邊小吃。我相信,無論有什麼吃的,那一段美好的兒時回憶一定是他們心中最珍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