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桔子下午茶
-
2 # 深度讀書了嗎
碎片式閱讀的存在是合理的,一樣東西會出現並且人們願意為了獲得這個東西而進行付費,就說明它對人而言是有一定價值的
碎片式閱讀不是這個時代的產物,但這個時代放大了碎片式閱讀這種形式
碎片式閱讀,就是人們利用閒暇的時間去看書,獲得一些知識,在之前沒有網際網路的時代,經常也有這樣的閱讀方式出現,只是沒有這麼多的人在用這種方式。因為之前人們都只是看報紙,看雜誌以此來打發時間。但是,這個時代有了移動網際網路這個東西,就加劇了人們可以碎片式閱讀的方式和形式,人數一變多,人們就都開始碎片式閱讀了
對於如何看待碎片式閱讀,凡事都有兩方面,好的一方面是人們透過碎片式閱讀可以或多或少地提高自己的知識。壞的一方面是,很多人說碎片式閱讀之後看的內容都忘了,根本就沒有什麼用還浪費時間
對於上面說的關於碎片式閱讀之後的內容會忘,和碎片式閱讀沒用的說法。
碎片式閱讀確實容易造成人看完之後遺忘所看的內容,這是由人本身的知識架構所決定的,一個人要是沒有一定的知識架構,只是利用碎片式閱讀來看書,想要提升自己的知識是幾乎不太可能的。知識需要一定的底蘊,就像一個人平時都不看書的,只有在火車上才看書,你說這是一個喜歡看書喜歡知識的人嗎?
今天剛看了,馬未都說什麼是文青什麼不是文青。他說有兩種人“文青”和“偽文青”,一個人在咖啡館玩手機,回到家看書。一個人在咖啡館看書,回到家玩手機。前者叫“文青”後者叫“偽文青”。
羅振宇在“每天讀本書”作者交流會上,舉了這麼一個例子:
這個產品上線之後,我看到的最讓我振奮的一條使用者留言,是一個程式設計師朋友,他說:如果沒有《每天聽本書》,我一生也不會翻開一本叫《梵高傳》的書,那是一本藝術家的傳記,對我來說太厚了,和我的專業離的太遠,我不想在上面花那麼多時間。但是因為有了這個產品,我就順序地聽下來,和他不期而遇了,而且最終我發現它對我現在的工作,其實是有巨大啟發的。碎片式閱讀對於一個有基礎內容框架的人來說是有用的,對於那些沒有一定知識基礎,想要透過碎片式閱讀快速提高自己的人是無用的
底蘊決定高度
現代人有一個問題,跟人聊天的過程中,經常可以聽到人說:我沒有空看書。所以想要透過這些音訊來獲得知識,但是當我問他,有沒有效果時,他回答我說,好像也就那樣子,沒什麼感覺。
所以現在,深度讀書,正在致力於做一件事,想要透過“書評”的形式,讓你看完這篇書評之後有一種想要自己去翻看這本書的衝動。我們不知道,用這樣的形式是否能夠做成這件事,但我們知道做這樣的一件事情是有意義的。
這個時代需要碎片式閱讀,同時也需要你慢慢地完整地去品讀一本書
-
3 # 老紀與品牌紀要
存在即合理。
閱讀方式的轉變不應成為阻礙學習、思考與成長的藉口,也不應該成為忽視時代進步之下的批判話題。
碎片式閱讀的三個層面:
第一、碎片化的閱讀時間,乘車閱讀、馬桶閱讀、餐桌閱讀、行走閱讀……這些場景在沒有移動互聯的時代也都有過,只不過是行動網路時代電子閱讀技術使更多碎片時間、碎片場景下的閱讀得以實現。
第三、碎片化的閱讀資訊,資訊的碎片式這個時代最大的特徵,也正因此我們習慣了在碎片資訊的獲取,這也是碎片式閱讀,被批判為淺閱讀、淺思考乃至虛度光陰的根源。
在我看來,碎片的價值在於連線和重組。
生在這個碎片化的時代如果一味的抱怨碎片化的特徵,而不去鍛造自身對碎片連線和重組能力的話,我只能說不是時代拋棄了你,而是你自己放棄了時代。
善用碎片式閱讀,取決於閱讀方法。
#建構#
品牌是什麼?品牌就是一切,其涉及面之廣,每個人都會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在現實作業中我們會發現品牌的很多層面並非是獨立不想關,它們之間往往有著很強的聯動效應。
因此,我的品牌閱讀首先從“建構”開始。
所謂建構,就是建立自己關於品牌的架構。
這一階段的目標是:建立完整的品牌架構認知,明晰品牌架構下的各個模組,以及模組與模組之間的內在聯絡。
在這個階段,我透過讀“經典大部頭”來實現上述目標。
當然現在很多人都很難抽出專門的閱讀的時間,但我的觀點是哪怕是運用碎片化的時間也要啃下幾本大部頭。
#解構#
解構的主要目標是:在對品牌架構認知的基礎上,結合自己的作業領域,進行更為細緻的解讀與探究,形成作業的思維與方法體系。
#重構#
時代是不斷進化的,品牌自身理論與方法論同樣隨著時代不斷進化。
另外,除了品牌領域本身,社會、文化、意識形態、科技等領域的知識進化同樣也影響與修正著品牌。因此,我們必須持續的對自我的知識與技能體系進行重構。
重構的主要目標是:結合跨時代、跨領域的一切變化,對品牌知識與技能持續性的進行延伸、修正以及重構。
在這個階段,我努力的讓自己成為臺灣郝明義先生所倡導的“越讀者”。“沒有越界,不成閱讀,尤其是在網路時代”,郝明義先生如是說。因此,會選擇一些觀點性的書籍與網路文章去閱讀,同時也會多看一些領域KOL的個人號,透過他們的講話、釋出內容乃至轉發的內容去汲取新觀點。
有一點要值得強調對於觀點性的閱讀是容易遺忘的,因為基本上一眼而過的事情,對於這個問題,建議可以利用有道雲筆記按天把看到的好觀點及時記錄下來,等一週的週末有空時,在集中回顧下,將觀點充實到自己已有的知識架構的各個領域中去。
每一類閱讀都可能是一道門戶,改變我們對世界觀望的方向,但是有了“門戶”,還要有因此起而行的行動,那就是在碎片中掌握連線和重組的技能,而不要迷失於碎片之中。
-
4 # 總是駱駝
碎片式閱讀絕對不是這個時代的產物。古人說的閱讀時間有“三上”,廁上、枕上、馬上,不就是碎片式閱讀麼。
不管自己多喜歡閱讀,不可否認的是,現在社會競爭這麼大,越來越難有大段的時間專門用來閱讀。而且就算能安排出這樣的時間,總的閱讀時間也不夠啊!能充分利用碎片時間閱讀,絕對是個很好的方法。
就我自己來說,我常年會在包裡放一本書,用個ipad軟包裝起來就行。坐車、等人、排隊的時間都可以用來閱讀。每年我透過這樣時間閱讀的書大概也有20本。
-
5 # 付承為
碎片化閱讀總比不閱讀要好吧,每個人都在為了生活奔波,沒有大段時間深閱讀,這也是時代所造就的。大家應該更珍惜在學校的時光,系統學習,提高宏觀思維能力,碎片化知識很難串聯起來,就像學術研究不能只看論文,要看專著一樣,系統的學習培養的是能力,可以有利於我們把碎片知識整合起來。所以在這個時代如果我們還能堅持一點深閱讀和系統學習就尤為重要,這也是高校的存在對我們普通人而言最重要價值吧!
回覆列表
很多人都提出碎片式的閱讀不利於人的深度思考,都是消費型產物,就是看看,不能從中學習。但是我認為,在這樣一個知識經濟社會,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時代,人們也沒有更多的時間靜下來讀長篇鉅著。所以碎片化的閱讀可能會成為一種主要的學習方式。關鍵是我們該如何利用。以下是我的一些利用這種碎片式閱讀的建議。
所有的學習,其實關鍵都是在於你自己。無論是碎片化學習還是看長篇大論,都需要走心。如果不走心,都是沒有價值的學習。只要走心,都是深度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