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iiyuf5970
-
2 # 影片好笑
劉皂 長門怨 客舍幷州已十霜, 歸心日夜憶咸陽。 無端更渡桑乾水, 卻望幷州是故鄉。 劉皂詩鑑賞 這是一首寫羈旅愁情的七絕。前二句寫久客幷州的感觸。 作者客居幷州已十年,十年是一個很長的時間,所積累起來的鄉愁,對一個異鄉客居的人來說,是煎熬得夠難受的,“歸心日夜憶咸陽”,深刻地表現了作者日夜思鄉的愁苦心情。 可是,命運好象與詩人作對似的,他非但不能回咸陽,反而又踏上更遙遠的征程。後二句接著寫北渡桑乾河後的心情。 桑乾河離幷州二百餘里,由此北行,便是荒寒的朔漠地帶,這對詩人來說,無異於是遠去天涯,這思鄉之情,變得更為深重了。既是如此,作者為什麼不返回故鄉,反而要遠赴朔方呢?這原因沒有點明,但從詩中的“無端”二字,卻頗可玩索。“無端”就是無緣無故,沒來由之意,也就是自己也弄不清楚是怎麼一回事的意思。果真如此嗎?只不過是極其含蓄地表露出一種求取功名富貴未遂、進退兩難、身不由己的感慨罷了。當時一般讀書人,為了仕宦,不得不離開父母妻子,流寓異鄉,甚至到邊遠地區去遊宦。詩人也是如此。十年以前,他遠遊幷州,只望求得個一官半職,而十年過去了,卻依然故我,這對他來講,心情是很抑鬱難堪的。所以雖然日夜思歸,卻是有家難歸啊!在這種情況下,就不得不忍受痛苦,另覓出路了。所以他遠赴朔方,也還是為了功名富貴,這真是事與願違了。但既以心為形役,就只得忍受內心日夜被煎熬的思家的痛苦了。詩中“更渡”二字,正包含有事與願違之意。 由於離家日遠,思鄉之情也就更為深切,所以當渡桑乾河北去的時候,詩人不禁回首南望,以至於“卻把幷州作故鄉”了。產生這種心情,看來似乎有點微妙,其實也是非常自然的。過去作者客居幷州十年,只憶念故鄉咸陽,覺得幷州可厭不如歸去,因為幷州究是他鄉,與咸陽相比,感情自然不及咸陽深。 但現在離開幷州,遠赴朔方,不僅不能回到咸陽,而且連幷州也不能回了。幷州在唐代曾稱北都,繁榮一時,後設太原府,是著名的城市,與荒寒的朔方相比,近故鄉得多,也好得多了。況且作者在幷州一住十年,在這長期客居之中,自然也有了感情。事實上,它在詩人心中,已經成了第二故鄉,所以回首南望幷州,自然也就感到親切而懷念起來,正象在幷州時憶念咸陽的心情一樣了。這種微妙心情,凡是長期羈旅異鄉的人,想來都有同感。 這首詩透過移居來抒寫羈旅之思,顯得宛轉曲折,自然真切,富於情味。施補華《峴傭詩話》認為,此詩與李商隱《夜雨寄北》一詩都是“曲折清新,風格相似。”《挑燈詩話》說:“非東西南北之人,不能道此。”詳說甚是。
回覆列表
白話文釋義:離開家鄉後客宿在幷州這個地方已經有十年,我回歸的心日日夜夜在思念著故鄉咸陽。當初為了博取功MISTRA謀出路,千里迢迢渡過桑乾河,現在幷州已經成了我的第二家鄉。這是唐代詩人劉皂所作的《旅次朔方/渡桑乾》此詩寫詩人離開家鄉後長期客居幷州,又北渡桑乾河時的感受,表達了作者對家鄉的思念以及對自身命運無可奈何的惆悵之情。全詩語言質樸,情感真摯,未用任何渲染之筆著意描寫,而是以傾訴的方式直抒胸臆,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全詩原文如下:客舍幷州已十霜,歸心日夜憶咸陽。無端更渡桑乾水,卻望幷州是故鄉。擴充套件資料創作背景:作者為了博取功名,圖謀出路,旅居幷州十年,但一事無成,於是便返回家鄉。但是當作者渡過桑乾到達朔方,回頭望著幷州的時候,另外一種懷念幷州的情緒又湧上心頭。在惆悵之際,寫下了這首詩篇。詩的前半寫久客幷州的思鄉之情。十年是一個很久的時間,十年積累起的鄉愁,對於旅人來說,顯然是一個沉重的負擔。所以每天每夜,無時無刻不想回去。雖地理上有西北與東南之異,但情緒相同,可以互證。後半寫久客回鄉的中途所感。詩人由山西北部(幷州、朔方)返回咸陽,取道桑乾流域。無端,即沒來由。更渡,即再渡。出乎詩人意外的是,過去只感到十年的懷鄉之情,對於自己來說,是一個沉重的負擔,而萬萬沒有想到,由於在幷州住了十年,在這久客之中,又不知不覺地對幷州也同樣有了感情。事實上,它已經成為詩人心中第二故鄉,所以當再渡桑乾,而回頭望著東邊愈去愈遠的幷州的時候,另外一種思鄉情緒,即懷念幷州的情緒,竟然出人意外地、強烈地湧上心頭,從而形成了另外一個沉重的負擔。前一矛盾本來似乎是惟一的,而“無端更渡”以後,後一矛盾就突了出來。這時,作者和讀者才同樣感到,“憶咸陽”不僅不是唯一的矛盾,而且“憶咸陽”和“望幷州”在作者心裡,究竟哪一邊更有分量,也難於斷言了。以空間上的幷州與咸陽,和時間上的過去與將來交織在一處,而又以現在桑乾河畔中途所感穿插其中,互相映襯,宛轉關情,表達了詩人心中對故鄉的懷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