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糖是甜是苦

    “元”是第一、開始的意思,正月是每年的第一個月,即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就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漢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元宵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

    元宵節的習俗隨著歷史的發展和時代的變化而變化,而且每個地方的元宵節習俗也不一樣。

    • 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為食品,在中國也由來已久。

    • 鬧花燈

    鬧花燈是元宵節傳統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

    • 猜燈謎

    猜燈謎又稱打燈謎,是中國獨有的富有民族風格的一種傳統民俗文娛活動形式,是從古代就開始流傳的元宵節特色活動。• 耍龍燈

    耍龍燈,也稱舞龍燈或龍舞。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時代。傳說,早在黃帝時期,在一種《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現過由人扮演的龍頭鳥身的形象,其後又編排了六條蛟龍互相穿插的舞蹈場面。

    • 踩高蹺

    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高蹺本屬中國古代百戲之一種,早在春秋時已經出現。• 舞獅子

    舞獅子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祭門、祭戶

    古代有“七祭”,這是其中的兩種。祭祀的方法是,把楊樹枝插在門戶上方,在盛有豆粥的碗裡插上一雙筷子,或者直接將酒肉放在門前。

    • 送孩兒燈

    簡稱“送燈”,也稱“送花燈”等,即在元宵節前,孃家送花燈給新嫁女兒家,或一般親友送給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為“燈”與“丁”諧音。

    • 走百病

    “走百病”,也叫遊百病,散百病,烤百病,走橋等,是一種消災祈健康的活動。元宵節夜婦女相約出遊,結伴而行,見橋必過,認為這樣能祛病延年。

    • 偷青

    這個是我們北海這邊的習俗,可能廣東也有。每逢元宵節,小夥伴們會結群去菜地裡偷青菜,一般偷生菜(生財)、蔥(聰明)等等,但是有的也是不能偷的,比如蒜(會被算計)。偷青的以捱罵為吉祥之兆,不過有的人不想被偷,就會當天在菜地澆上糞水。你們那裡有什麼有意思的元宵習俗呢?一起來分享一下吧。

  • 2 # 淯陽新視界

    “元”字,有頭、首、始、大等含義,比喻事物的最初形態,最早原形,第一現狀,第一主宰等。自古都有元兇(罪惡的起始謀劃者,發起者)、元首(一個國家的最早創立者,一國之君)、元旦(新一年的第一天)、元年(一個國家創立後迎來的第一年)、元勳(一個國家創立時,為國立下汗馬功勞的將領)、元帥(一支軍隊的領頭人)、狀元(科舉考試中斬獲第一名的高材生),元霄(一年之中第一個月的第一個月圓之夜)等稱謂。

    元霄節是,又稱上元節、小正月、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一年開始的第一個重要節日,是中國亦是漢字文化圈的地區和海外華人的傳統節日之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稱為元宵節。中國古俗中,上元節(天官節、元宵節)﹑中元節(地官節、盂蘭盆節)﹑下元節(水官節)合稱三元。元宵節始於2000多年前的漢朝。漢文帝時下令將正月十五定為元宵節。漢武帝時,“太一神”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太一:主宰宇宙一切之神)。司馬遷建立“太初曆”時,就已將元宵節確定為重大節日。

    現當代,元霄節作為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已經歷演變二千餘年曆史,至今還保留著出門賞月、燃燈放焰、喜猜燈謎、吃湯圓、劃旱船、舞龍、舞獅、踩高蹺等習俗。

    賞月。主要是在當地選擇一個最高的位置,或高臺,或城樓,或城牆等,一家人結伴而行,登高望遠,看圓月冉冉升起,寓示著一家團團圓圓,和和美美,新年收穫圓滿,取得更大的佳績。

    掛燈。在城鎮或縣鄉人口聚集多的地方,佈置各色各樣彩燈,有的掛樹上,有的掛亭簷,有的掛門窗,有的甚至搭建架了,把彩燈掛在上面,讓紅火燃遍四周,如同白晝一般,寓示著受月奶奶保佑,在新的一年內,各行各業都取得好成績,碩果累累,大福大貴。

    放孔明燈。街上有賣一五元一個,帶蠟燭,點放後,能飄幾十米高空。不過這個玩意存在不安全因素,很多城鄉都不讓放了。主要寓意是放飛夢想,收穫希望。

    猜燈謎。把謎語寫在紙糊的燈面上,讓遊人去猜測,猜對了,可以到組織者那裡領取一份紀念品。這種形式的遊戲,含有濃郁的文化色彩,多少年不曾停息。不僅能渲染節會氛圍,還能啟迪參與者的智慧,非常有意義。一般由一些注重文化色彩的企事業單位贊助主辦。

    衝旱船。“旱船”是依照船的外觀形狀製成的木架子。在船的上面,裝飾以紅綢、紙花,有的地方還裝有彩燈、明鏡和其它裝飾物。表演者中有一名“艄公”划槳引船,在前頭帶路,做出各種各樣的划船動作。而乘船者在表演中,往往是走快速碎步,這樣能使船身保持平穩的狀態前進,猶如在水面上漂動的船那樣,頗為形象地塑造出水面行船的情景。主要是一箇中老年人文化協會主辦,一則歡天喜慶祝佳節,二則增進體育鍛煉。

    舞龍。舞龍又叫耍龍燈,它是中國獨具特色的傳統民間娛樂活動,由很多青壯年參與,舞動幾十米長的龍身,在中國漢代民間相當普遍。由當地主要的文化協會主辦,一則歡天喜慶祝佳節,二則增進體育鍛煉。

    舞獅:舞獅是中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獅舞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傳說,它最早是從西域傳入的,獅子是文殊菩薩的坐騎,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舞獅子的活動也隨之輸入中國。獅子為百獸之尊,形象雄偉俊武,給人以威嚴、勇猛之感。古人將它當作勇敢和力量的象徵,認為它能驅邪鎮妖、保佑人畜平安。所以人們逐漸形成了在元宵節及其他重大活動裡舞獅子的習俗,以祈望生活吉祥如意,事事平安。

    踩高蹺。踩高蹺是民間盛行的一種群眾性技藝表演。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蹺就已流行。表演者不但以長木縛於足行走,還能跳躍和舞劍,高蹺分高蹺、中蹺和跑蹺三種,最高者一丈多。

    扎花車。主要是一年企業或單位,為了慶祝元霄節,利用燈節的大好機會,把車輛紮成吉祥物的形狀,上面主寫一些節日的祝福語,落款標註上自己的單位名稱。車輛在大街上或公共場所行走,引起觀眾注目。

  • 3 # 情感中轉站

    一、太一神祭祀起源。這種說法從漢代,祭祀太一神。“漢家以正月上辛祠太一廿泉,以黃昏時夜祠到明,今人正月望日夜遊觀燈是其遺事”(宋·洪邁《上元張燈》)。

    二、來自《歲時廣記》中引用呂原明《歲時雜記》:“道家常以正月十五為上元。”

    三、佛教起源說。西域十二月三十日,乃中國正月之望,謂之大神農變月,漢明帝令燒燈,以表佛法大明。

    元,善也,一切的美好。

    元,頭也,一切的開始

    宵,夜晚的意思。

    農曆第一個月稱元月,正月十五為上元,為天官掌控,故要燃燈、吃元宵,蘊含祈求健康、消災祛病的意思。

    隨著時間程序,不少地方出現耍龍燈、舞獅子、踩高蹺、劃旱船、扭秧歌、盪鞦韆、打太平鼓等活動。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二是大便的時候有一些糖稀,擦不乾淨,馬桶衝不乾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