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不會愛的小笨蛋

    中國古代,先秦時期,王代表天下共主,是天下名義上的領袖,是最高的神權象徵。秦之後,皇帝是天下獨主,既是最高的神權象徵,也是最高的唯一的統治者。而王只是最高封爵,一般都是異姓不封王的。也就是說國王是皇帝的下屬,或者是屬國的君主。中國的國王基本有兩種,一種是象漢,晉那樣分封的諸侯王,在帝國之內有自己的王國,具有派遣官吏,實行稅收的半獨立的權力;另一種是屬國的國王,比如北韓, 安南,暹羅等國的君主,想來諸位是沒有聽過北韓皇帝的說法,因為北韓的君主只能稱國王,而那位著名的越南傀儡皇帝保大是在越南脫離中國屬國地位後才能有這種稱呼。中國歷史上,對皇帝這種稱呼是非常敏感的,國王可以有許多,但皇帝只能有一個,這就是為什麼中國的屬國君主只能稱為國王,不能叫皇帝的緣故。中國歷史上統一的大朝代中,只有宋代,由於實力太弱,所以會承認遼、金的君主也為皇帝,其他朝代沒有這種現象。即使是宋代,當公元1038年西夏國王自稱皇帝時,宋廷也會立即稱之為“反”,並且停止互市,派兵征剿。因為西夏向宋稱臣,作為臣屬國的君主,是不可以稱皇帝,這和遼金不同。當然,宋的實力太弱,征剿西夏連戰皆北,最後也不過是西夏在國書中從此不再自稱皇帝,而是稱“男”,把叫宋的皇帝稱為“父大宋皇帝”,西夏國主依然在國內稱帝,但宋至少爭回了面子,所以宋對西夏年賜絹茶銀兩,作為西夏國王自削帝號的回饋。在中國未統一的亂世如十六國時代,五代十國時代,或者象隋末,元末的亂世,稱王者多多,但稱帝時必須考慮,是否有這實力,否則就往往會遭到其他國家或勢力的圍攻。比如朱元璋在勢力已經強大後依然對稱帝很謹慎,一直找個傀儡當皇帝,自己稱吳王,其發令時總稱皇帝聖旨,吳王令旨。不顧即使皇帝是傀儡,朱元璋也絕對不會把吳王二字排到皇帝前邊。在這種亂世,沒有實力就自稱皇帝是會導致滅亡的,象五代十國的南唐,在歸順宋時自削帝號為國王,當後來李煜決定叛宋自立的時候,首先的舉動就是恢復皇帝的稱號,這種行動就是典型的反叛,自然遭到宋軍的攻擊,最後滅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阿登戰役中,堅守巴斯通的美第101空降師是如何抵擋住德軍精銳裝甲兵的攻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