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戰略論

    是出乎了德國最高統帥部的意料,希特勒一直認為盟軍最有可能在加萊地區登陸,所以這裡的防禦最為堅固,然而在隆美爾擔任B集團軍群司令負責大西洋壁壘的建造時,便向德國最高統帥部提出了盟軍很有可能在諾曼底登陸的建議,由於諾曼底地區的防禦工事和部隊素質都不足以擔負起對盟軍登陸的抵抗,隆美爾建議立刻加強該地區的防禦。德國最高統帥部不同意隆美爾的意見,仍舊認為加萊地區才是重點!

    希特勒還是不夠了解英美聯軍的強大的物資補給能力,無疑在加萊地區登陸是風險最小的地區,也是對德軍最致命的一擊,可是這裡的德軍防禦工事非常堅固,盟軍很有可能在這裡被德軍打回海上。隆美爾指出英美盟軍在乎的是登陸行動的絕對成功,雖然在諾曼底登陸離德國較遠,人員裝備的投入也要更大,後期從這裡推進到德國本土費很大的力量,可是盟軍最富裕的就是強大的物資補給能力了。隆美爾基於他在北非戰場的經驗做出了正確的判斷。

    事實上,在盟軍登陸前幾天,隆美爾以B集團軍群司令的名義命令在西線的機動兵力兩個裝甲師(包括最為精銳的裝甲訓練師)和數個高炮師和一個火箭炮旅向諾曼底地區移動,可是這個命令由於德國最高統帥部的干預而沒有執行。假使這些強大的兵力進入諾曼底地區,盟軍的登陸行動極有可能遭遇失敗!

    很大程度上西線抗登陸行動的失敗歸咎於德軍西線指揮系統的混亂,無論是隆美爾還是龍德施泰特都沒有對西線部隊的絕對指揮權,所有重大的部隊調動都要經過希特勒的批准,這對於西線至關重要的那幾天來說,幾乎所有的行動都沒能及時下達。德軍失去了把盟軍踢下海的那寶貴的幾天時間!

  • 2 # 度度狼gg

    NO ,當隆美爾晉見希特勒受領西線任務時,希特勒告訴他自己的直覺盟軍的登陸地點就是諾曼底地區,有時候,這個納粹狂人的直覺是蠻可怕的,否則納粹德國不可能在戰爭初期有那麼輝煌的戰果。

    但是盟軍的一系列欺騙與干擾行動確實影響了希特勒的決心,不得不照準最高統帥部的兵力佈署,以加萊為防禦重心,不過希特勒一直心存疑慮。

    盟軍的欺騙行動包括堅持對加萊的大規模轟炸,而對諾曼底只是偶爾光顧;在加萊對面成立了虛擬的第一集團軍,以德華人比較在意的巴頓將軍為名義上的司令官;用許多假的坦克飛機重炮佈署在德國偵察機可以發現的加萊正面;策反駐英的德國間諜傳送假情報,讓方方面面的情報彙總給德軍最高統帥部,從而作出誤判。

    尤其是代號“堅忍行動”的騙局讓希特勒本人動搖了判斷,利用跟德國關係較好的中立國西班牙,將一具偽裝溺死的英軍少校聯絡官屍體送給了德華人,屍體上攜有盟軍有關加萊登陸的軍事檔案,戲演的很足。

    即便如此,希特勒還是在諾曼底縱深保留了三個裝甲師的最高統帥部預備隊,歸隆美爾的集團軍指揮,但是附加了一道奇怪的特別命令,即呼叫該裝甲部隊必須得到他本人批准。

    1944年6月6日晨,D日 ,霸王行動開始,正在德國家中給妻子祝壽的隆美爾接到了諾曼底前線的情況報告,他的第一反應是這就是美英的大規模登陸,必須調動裝甲部隊將盟軍消滅在灘頭。

    可是陸軍元帥的電話打到大本營時,元首剛剛吃了安眠藥睡下,沒有人敢叫醒他, 直到六個小時後希特勒醒來才馬上批准動用裝甲預備隊,但戰機已逝。

    隆美爾的兒子回憶,放下電話的瞬間,陸軍元帥喃喃自語:

    我太蠢了。

  • 3 # 達凡阿1

    二戰,德軍經過蘇聯戰場的重大消耗,實際上已經損兵折將,嚴重匱乏軍需物資了,兵源都已經開始透過老人和孩子來補充了,強弩之末的態勢之下,德軍無論是防守加來還是諾曼底,都已經無法阻擋盟軍登陸了。這是戰爭基本常識,但,經過書寫歷史的人,不斷地誇大、渲染,似乎諾曼底是唯一的進入歐洲的通道了……

  • 4 #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一般觀點都是認為德軍中了盟軍的障眼法,以為登陸地點在加萊,所以在加萊安置了23個師,諾曼底9個師。

    第一,從盟軍方面看,經過分析,法國西岸只有兩個地點適合登陸,諾曼底和加萊,其他地區要麼不在螺旋槳飛機(續航力比較低)航程內,要麼氣象、地理登陸條件不適合。加萊,從中世紀開始就是英國在歐洲大陸登陸的首選,距離也是最近,氣象條件也好。但盟軍權衡再三,選擇了諾曼底,為了偽裝,就將加萊作為欺騙地點,開始施展障眼法,盟軍準備了一個假的美國第1集團軍群,司令巴頓,並製造出大量相關的假情報,甚至還有假的上校屍體攜帶“有關登陸的重要會議記錄”,同時在反方向佈局了大量的飛機模型和木板做的裝甲部隊。德軍情報部門把這些情報一分析,決定要重點防守加萊。

    第二、因為兵力有限,所以,擔任諾曼底海岸防禦任務的德國國防軍第243岸防師和第709岸防師配屬了數個“東方營”(烏克蘭人,高加索人以及哥薩克人,蒙古人、北韓人等,很多是投降德軍的俘虜)。而且在盟軍登陸前不久,相對精銳的第739擲彈兵團第1營就被調往東線,該部隊主力只剩下了2個“東方營”,責構築海岸防禦工事。這些“東方營”士兵戰鬥經驗明顯不足,訓練不夠,也缺乏戰鬥熱情。盟軍諾曼底登陸首先遭遇就是“東方營”。可見,諾曼底沒有得到德軍的充分重視。

    電影《登陸之日》中,駐守諾曼底的“東方營”士兵,大家看看是不是少有金髮碧眼的日耳曼人,多數是中亞或者東亞面孔。

    第三、但是,隆美爾也想到過這個可能性。他接管後,開始修築“大西洋牆”,諾曼底也是重要部署點,比如,設定大量海灘障礙物和反空降障礙物,在防禦地段埋設大量的地雷等等。這些防禦線的外緣就是防禦區,都分佈在海灘上,由反坦克壕,戰壕和防護堤等組成,建在離海岸幾百米的距離內,通常是有一系列巨大的鋼筋混凝土堡壘組成,按照不同的用途分別是大口徑火炮堡壘、機槍碉堡、通訊中心、彈藥庫、食物儲藏庫、電力設施、人員宿舍等,甚至還有小型的野戰醫院。各個碉堡之間都密佈著地雷和帶刺的鐵絲網。由隱蔽的交通壕或者地道相連。每個主要防禦區就是一個可以堅持較長時間獨立戰鬥的單位。

    然而,如此大的工程和防線,兵力是不夠調配的,況且,隆美爾又不是西線的總指揮,有關兵力的部署並不是全由他一個人說了算。比較寫實的德國電影《隆美爾》裡面就有這樣的片段,在盟軍登陸前一個月,隆美爾覺得諾曼底比較危險,加萊可能是障眼法,要求希特勒立刻調3個師到諾曼底,但是希特勒沒同意,於是隆美爾趁著給老婆過生日的時候回柏林親自要求向諾曼底增兵(並不是之前描述的單純是送夫人生日禮物——自己親手設計的小白鞋),結果這時候盟軍登陸了。李德哈特本人也說過,如果當初隆美爾在諾曼底的佈防被德軍重視並且認真執行了,諾曼底登陸盟軍的境遇可能還會慘百倍。

    所以,諾曼底登某種程度上的確被忽視了。雖然,隆美爾之前有所頓悟,依然不能扭轉全域性。二戰中後期,德國四面臨敵,從挪威到北非,廣大的東歐、蘇聯佔領地,從地中海到波羅的海,到處都需要兵力和物資。針對隆美爾在諾曼底增兵的申請,希特勒對隆美爾說,我的將軍,希望你發揚德意志精神挺過難過關;盟軍方面,丘吉爾對蒙哥馬利的要求盡力滿足,還從美華人那要了幾百輛謝爾曼坦克。德軍兵力的不足,加上一些指揮、部署上的分歧,德國已經處於明顯的劣勢。

    總之,以當時雙方的實力對比,即使諾曼底登陸失敗,盟軍也會重整旗鼓之後,在法國南部、荷蘭或者其他地區再次登陸。畢竟,盟軍戰爭潛力巨大,對戰損裝備和人員的補充,比德軍從容的多。戰爭的結局還是一樣,只是結束的時間會有所不同。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法國的綜合國力比較強,還是英國比較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