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玩夢哥
-
2 # 靜坐727
深λ學習科學?瘋狂開採,地下挖空。使地面陷成無底洞?使高科技埋葬人類自己。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啥時的是事?爛砍爛伐,破生物鏈。使高科技沒有一片人類物類生存的藍天?醫術發展,科技突飛猛進。大匹假藥,不會格藥品每天都在暴光,生產是怎麼批的。轉基因是什麼我不懂,總而言之,三十年前人要打點滴,全村人都知道此人大約命去之期不遠矣。我小時小孩感冒了,一碗姜水,最多一瓶罐頭好了。科技發展了,應該不至於自己害自己,不要讓我們飲鳩止渴,不說了…
-
3 # jack老默
至少有兩個原因。科學本性有點像是榆木疙瘩腦袋或四川話說的方腦殼。一方面,科學只面對實然問題,也按照實然的思路探索問題,比如認識到人都吃五穀雜糧都難免生老病死還根本無能為力。科學必須看到這一層面的事實,但如果只停留在此層次,就容易忽略非科學視角和途徑去賦予苦短生命以豐富意義,所以會令人失望。其次,科學會沿著實然的邏輯慣性一條道走到黑,它的產出往往成為雙刃劍,在科學創新中既小小地改善著更大大地摧毀著人類的未來,而且往往後一方面的“成效”來得更大,所以也會令人對人類未來失望。比如研究雜交稻轉基因解決糧食產量問題,發明人工授精解決不孕不育問題,不斷研發出更有效的武器直致足矣毀滅人類的原子彈等等……
人類未來要有希望,除了科學解決實然問題外,還必須依靠超越實然思維的應然思維,反思並引領科學,提供應然思考的,不是科學,而是如哲學,美學,甚至宗教等等。
-
4 # 國科大科學與人文
對科學的學習越深入,對人類的前景卻越悲觀,這個情況還真比較特殊。因為,就筆者所瞭解到的和所認識的科學家來看,絕大部分都在自己的科研工作更加深入之後,對人類的未來抱持了更加樂觀的態度。檢視科學的歷史也能大致證明這一點。且不論培根的那句名言:“知識就是力量”,著名數學大師希爾伯特的墓誌銘:“我們已經知道,我們必須知道”,都表明了科學家的樂觀情緒;即便是從常識的角度看,科學所帶給人類社會的好處也是碩果累累、歷歷在目。由於科學的發達,歷史上那些連綿不絕的天災人禍,對人類社會的損害烈度大為降低,人們的生活更加便利、生活質量大幅度提高、健康狀況普遍改善,過去那種來一場瘟疫就整城整村一片死寂的慘狀已經不復存在,因為糧食短缺而餓殍遍野、人相食的可怕景象也早已成為歷史。所以,科學對於人類社會的影響,毫無疑問,主要是正面效果。正如恩格斯所說:“科學是一種在歷史上起推動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當然,也許有人(的確有人)將科學昌明之後所出現的環境汙染、生態失衡、全球性氣候變暖,甚至工業化和後工業時代人類社會的貧富差距繼續擴大、不平等狀況更加嚴重等等負面效果歸罪於科學,似乎是科學帶來了這些不良後果。這實在是個天大的誤解,是把對武器的批判變成了批判的武器。要知道,這些負面後果在很大程度上並不是因為科學本身的原因所造成的,而是與一部分人類自身的某種貪得無厭本性有關。不錯,科學的昌明的確大大增強了人類控制自然的能力,但這種操控的權力最終還是掌握在人類自己手中,科學並不能自動的製造任何不良後果,而不過是人類控制自然的手段或武器而已。如果人類善加利用科學,就不會產生或者大大減少那些負面效果。所以責任在人,特別是那些對科學的利用有決定權的人,而不在科學。
這當然不是說科學家自己就沒有任何責任了,實際上,從英國科學社會學家貝爾納開始,就不斷有人呼籲科學家應對自己的研究成果被社會利用時應加強責任感,現代科學界已經建立了很多組織,比如各種科學倫理審查委員會,來預防對科學的某些惡意利用。也就是說,科學界已經在很多領域主動承擔起對科學善意利用的社會責任。
總之,隨著對科學更深入的瞭解,一方面應該更理解它對人類社會進步的巨大推動作用,另一方面也就應該理解科學家的確需要承擔更大的社會責任。倒退是沒有出路的,繼續發展科學事業,並抱持樂觀的態度、主動承擔更大的歷史責任、防止對科學的誤用和惡意利用,才是從事科學研究者應該秉持的基本職業道德倫理。
-
5 # 航小北的日常科普
簡單說,科學不是萬能的,但是沒有科學萬萬不能。
你不要對人類的未來失望,更多的應該是對人類過去的恐懼:你與其擔心未來人類被肥胖和各種“富貴病”困擾,不如害怕回到過去受凍捱餓;你與其擔心未來人類會沉浸於科技創造出的娛樂中,不如害怕回到那個除了幹活沒有其他娛樂活動、一年只有過年能開心幾天的時代;你與其擔心現代醫療讓人類越來越依賴於先進的裝置,不如害怕回到過去那個得個肺癆就等於判了死刑的時代。
總之,未來科技發達了,我們還有得選;過去沒有科技、一窮二白的時候我們沒得選,只能夠拼了命苟活。
簡單說,一個人有錢了才有資格決定是大腹便便還是健康生活,窮的時候你還有那心思?能活著就不錯了。
所以科學家幹科學家應該做的事情,哲學家幹哲學家應該乾的事情。而你之所以這麼想,並不是你瞭解科學瞭解的深入,而恰恰你只是知道那麼表面的一點點的東西。總之,站的越高,看得越遠,遲早你會知道其中的真諦。
-
6 # 松鼠老孫
人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動物,脾性不可以簡單的用職業或者其他什麼作為標籤。比如很多人覺得理科生耿直(傻),其實並非如此;同樣理科生覺得文科生傻,也是不對的。有耿直的理科生,也有耿直的文科生;有傻傻的文科生,也有傻傻的理科生。同樣,對人類未來是積極還是失望,也跟職業無關。讀《三體》小說之後,會成為降臨派還是抵抗派,跟個人經歷有更大的關係。
讀哲學,讀科學史,其實也不至於就會貶低人類未來,或者會變得特別積極。因為不同的人會從同樣的史實(事實)讀出不同的感想。所以我們小時候讀書都要弄什麼“主題思想”,就是為了規定你讀什麼書必須要那麼去想,不許想歪了。
不過,如果我們研究歷史,哲學,科學史,你會發現我們今天擁有如此的生活,甚至整個人類擁有的現狀,比如歷史上幾乎任何時期都要“幸福”。比如,醫療條件,歷史上大部分時間,古人都只能依靠巫醫,平均壽命只有約三十歲。今天我們有了現代醫學,公共衛生系統,尤其是現代城市居民擁有更高的醫療服務,以至於整個社會開始邁向老齡化。
同樣,科學幫助我們理解世界,包括我們自身。科學技術的進步,從五百年前文藝復興時代以來,呈現突飛猛進的發展狀態;尤其是在兩次世界大戰之後,國家開始大規模資助科學研究,從而在各個領域迅速深入發展,也給人們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條件。有人統計,我們現在還在世的科學家數量,早已超過了已經去世科學家的總和。這讓我們對於世界和我們自身的理解都更為深入。
當然,科學技術僅僅是一種工具。科學追求世界真相規律,技術便利生活。然而人類的命運,並不僅僅取決於科學技術,更取決於科學技術的主人——人類自身。在人類歷史上,從來都大愛,願意犧牲自我利益,拯救需要幫助的人們;也都有各種大惡,比如倒行逆施,禍國殃民。理工男可以修改程式碼,建造工具,但最終如何使用,用到什麼程度,還得去問主事者的意見。這也是為什麼當金三跟川普相會受世界普遍歡迎,甚至有人預測他們會獲得諾貝爾和平獎——大殺器核彈可不是好玩的,尤其掌握在令人捉摸不透的人手裡的時候。
當然,種種問題,最後會形成和改變我們對這個世界的看法,我們需要多讀書,多交流,儘量形成更多共識,而不是隔閡阻礙。
回覆列表
因為你站得更高就會看得更遠,也更加會覺得人類的緲小,而對於人類的未來你也會看到更多的不確定性!所以有些時候並不是每個人的知識越多越好,每個人的大腦運算能力都有個極限,超過了大腦會崩潰和加劇老化,這才有古人總結的知足常樂,滿足現狀的人才是這個世界上最快樂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