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青言論史

    崇禎下令厚葬魏忠賢?題主是從哪裡看來的稗官野史?別鬧了,厚葬魏忠賢,他葬誰?葬爛肉麼?

    《明史-魏忠賢傳》記載:“忠賢行至阜城,聞之,與李朝欽偕縊死。詔磔其屍。懸首河間。”也就是說,這位九千歲大人,死後也沒撈著好,他的屍體被剮了,腦袋被砍下來掛在了河間府的城門樓上。

    屍首都搞成這副德行了,請問怎麼厚葬?把爛肉歸置歸置然後葬了嗎?

    再說崇禎的問題,這個問題實在太大了,足夠寫一篇大論文,沒法簡單地概括。如果要簡單的講講的話,就是兩點:1、明朝的氣數已經到了,此時內憂外患的大明已經不是人力可以挽救的了,至少崇禎沒這個能力;2、崇禎也許很勤政,但他並不愛民,他從來沒有把老百姓的安危放在心上,至少我從沒看見任何記載說他有多愛民。

  • 2 # 長空印象

    魏忠賢雖貪,但有膽有能力辦成事情,東林黨雖道德水準高,但解決不了國難當頭。崇禎雖勤政,但辦事不得要領瞎指揮,牌越打越亂。皇帝自己無擔當又愛抓臣下小辮子,臣下唯喏喏不敢講真話,一說真話就遭道德綁架受指責,後果還特別嚴重,所以皇上大搞一言堂,大堂之上眾臣不敢說話,最後城門開,樹倒猢猻散

  • 3 # 手機使用者論道

    如果說魏忠賢是大奸臣,大壞蛋,那是看站在哪個角度,中國封建社會皇權大於一切,在說明熹宗也不是一介庸才,魏忠賢只不過是熹宗的玩偶罷了,主要是為了平衡朝中的朋黨,防止他們結黨營私,以防皇權旁落。太監畢竟不是完人,他們沒有太大的野心,用好了他們死心塌地,用不好一腳踢開,凌遲處死也沒有人說三道四。所以說魏忠賢是奸是忠,無從過多解讀,就說秦檜害岳飛吧,當時岳飛軍功蓋世,沒有皇帝的命令,誰敢害岳飛。所以說魏忠賢就是明熹宗的一個走卒罷了,他當令的時期畢竟沒有出太大的亂子,為皇帝勤懇辦事,所以他才得以後藏。至於說崇禎為何沒有挽救大明江山,晚明積重難返,非一人之力所為的。別說崇禎皇帝了,就是朱元璋重生,也是無力迴天。

  • 4 # 宋安之

    崇禎帝死前命令厚葬魏忠只是幾百年來流傳的一個謠言,博君一笑罷了當真你就輸了…

    在權威正史明史和國榷中都沒有崇禎帝厚葬魏忠賢的記載。

    “國榷”上更是記載“魏忠賢犯殊死,不餘寸骨”。都死無全屍了,還有什麼遺骸可供厚葬?

    關於崇禎帝厚葬魏忠賢的說法主要來源於明人馮夢龍之“甲申紀事”中的“燕都日記”和鄒漪之“明季遺聞”。馮夢龍並非史學家,成就主要在於小說文學上,像燕都日記的來源多是當時的遺聞佚事,並沒有太高的可信度。而明季遺聞更不用多說了,名字就說明了是明亡後的一些聽聞記載。

    再根據崇禎帝的生平推理一番。崇禎帝時期曾與皇太極議和,結果事情洩露,朝野議論紛紛,崇禎帝不肯承擔責任,殺兵部尚書陳新甲來推卸責任。還有李自成大軍進軍北京城之時,崇禎帝想南遷又不想揹負罵名,所以想讓大臣主動提出遷都,但是沒有大臣敢承擔這個責任,最後在糾結之中,南遷機會錯失。

    崇禎帝剛愎自用,死要面子活受罪。除掉魏忠賢是他自認為的巨大成就之一,又豈會再給魏忠賢翻案打自己的臉?

    再說說崇禎帝為何亡國問題。

    首先勤政不等於有為,用當下一句話來說就是:選擇比努力要重要。選擇的方向都不對再努力又有什麼用呢?崇禎帝勤政沒勤對地方又有什麼用呢?

    愛民問題來說,崇禎帝是有心無力,雖然他六下罪己詔,而且在位期間換掉多位大學士,甚至動輒斬殺流放,但是並非有多大成效。面對代表江南士族利益的東林黨崇禎帝一度選擇了妥協,比如面對小冰河時期的延綿天災,他並沒有想在商業稅上面下手,而是在萬曆時期的遼餉上面再加徵練餉與剿餉,對於當時處於水深火熱之中的老百姓來說,這樣的加徵賦稅是要命的,更是進一步導致了明末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參考資料:明史、國榷、明史講義、崇禎遺錄。

  • 5 # 春先生的世界

    在死前崇禎才明白,只有魏忠賢是忠心的。那些喋喋不休的東林黨是隻顧自己私利的奸臣。崇禎無法挽救明朝的原因就是:

    一是他疑心太重,殺害了積極抗金的袁崇煥。讓抗清人心渙散。

    二是殺了魏忠賢,使得官吏沒有東廠西廠的監督,更加胡作非為。

    三是沒有治理國家的能力,不去徵地主土豪的糧餉,卻去加徵百姓的賦稅。使得農民起義遍地開花,加快了明朝的滅亡。

  • 6 # 江東汪郎

    十一月,遂安置忠賢於鳳陽,尋命逮治。忠賢行至阜城,聞之,與李朝欽皆縊死。詔磔其屍,懸首河間。

    《明史.魏忠賢傳》記載的很清楚,這位東廠廠督上吊自盡後,屍體被剁成了灰,腦袋被掛在了他的家鄉河間府的城門上。

    魏太監已經成為一堆狗都不會去聞的爛肉,怎麼厚葬,衣冠冢嗎?一個皇室的家奴而已,不要把野史當真,一笑而過就可以了。崇禎無法拯救明朝的原因有很多,重要的一點就是他政治手段太幼稚,無法掙脫東林黨那群老狐狸的手掌心,雖然是皇帝!

    是不是特別悲哀?事實就是如此!

    黨爭是明末一種特色。

    正因為黨爭的存在,導致朝堂上的那群大爺們只知道爭鬥,卻不知道幹實事。

    稍微有些才能的都被打壓了下去,崇禎無法解決這些問題,人浮於事就是這麼來的。

    殺魏忠賢沒錯,但沒有扶持自己的廠衛勢力,導致監督體系名存實亡。

    崇禎對“明君”這兩個字太著迷了,以致他被東林黨忽悠後成功自斷耳目,無法對眼前這群官員有一個清晰的認識。

    他天真的以為“與民爭利”是大錯特錯的行為,所以退出皇莊,不再參與商業經營。

    可他不知道的是,那些衣冠楚楚、口口聲聲忠君愛國的官員們,嘴裡的“民”可不是農民而是商人,而這些商人的背後卻正是這群“衣冠禽獸”。財政是國家的基礎。崇禎也許無法知道他的哥哥天啟徵稅的手段和物件,但他下達的徵稅詔令卻被下面的官員濫用。

    徵的是誰?徵收的物件是農民,是士農工商中排行第二的農民。

    農民已經困苦還加大徵稅,天下不大亂才怪!崇禎自縊前要求李自成不要傷害百姓,他願意以自己身死換取百姓安寧,我只能對他報以同情。

    一心想要超越自己哥哥的崇禎,最後的結局還不如他的哥哥,可悲可嘆!

  • 7 # 韓大侃

    一,崇禎上臺處死魏忠賢,廢東廠,錦衣衛指揮使駱養性聽從東林,崇禎朝失去了耳目,聽到的都是東林想讓他聽到的,失去了紀檢,沒有監督,大臣已不受控制,想貪就貪。可以說,明二百多年,廠衛就是大明情報部,國安部,紀檢委兼檢察院,本身再黑暗,但對百官起著震懾作用,是皇帝的御用打手,順風耳,千里眼,貼心人。崇禎自廢武功,十幾年的執政,其實是在紫禁城這一方小天地看星星,數螞蟻而己。

    二,東林這群傢伙有正義的化身,有投機分子,有一心報國者,各樣人都有,但他們都缺少一樣東西,處理問題的能力。缺乏像張居正那樣的執行力,只是一群眼高手底的噴眾。

    三,明未,氣候變化,華北農業遭受災難,且連續幾十年,北京已不適宜作首都了,負擔太重,特別是糧食,靠漕運,已是無解。崇禎想遷都南京,沒魄力,大臣各懷鬼胎,從自身利益出發,形不成統一意見,機會錯過。

    四,闖,獻流民北竄南進,擾亂了大半個明朝農村經濟,後金南下入關幾次掠奪,又讓明朝失血嚴重,兩下交相呼應,整個長江以北大部農村靡爛,明朝已經沒有造血功能,李闖一進北京,大明朝轟然倒塌。

    五,明朝滅亡,有許多原因,有主因有次因,但崇禎作為皇帝,上臺就自廢武功,剛愎自用,急功短視,缺乏擔當是需要負主要責任的。

  • 8 # 書劍漂零

    一個病人去世了,家人就想著,當初用另一個方案就好了,這個治療方案把人治死了

    這大概也是人之常情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勸人早點睡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