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Asaikana

    你這個問題問得並不太準確。中超沒有不讓引進“大牌外援”,而是不讓、或者說限制以超高價格引進外援。大牌的外援並不等於超高價格,也有很多大牌外援價格低廉,甚至是自由身,當然這樣的外援一般都已經是英雄遲暮之年了。

    足協這麼做,或者說足球改革領導小組做出這樣的決策,主要原因還是因為通貨膨脹率過高、泡沫過大的中國足球轉會市場。在金元足球開始侵襲中國聯賽之後,各俱樂部都開始進行大規模的軍備競賽,內外援價格日益攀高,內援已經出現了億元人民幣級別的轉會,而外援則屢屢創造記錄,2016年2月,廣州恆大引進傑克遜·馬丁內斯,轉會費4200萬歐;沒過幾天,江蘇蘇寧以5000萬歐引進巴西球星特謝拉;2016年夏天,上港簽下綠巨人胡爾克,把這個記錄重新整理到5580萬;2017年初,上港再次出手簽下奧斯卡,將歷史標王記錄刷到了6000萬歐。這些大規模的人民幣外流,引起了金融管理部門的重視,並將其作為外匯流失的主要因素,進行了批評。大量轉會費被匯出國外,外匯儲備量的下降,降低了人民幣的信任度,容易造成中國經濟市場的不穩定。從這方面考慮,不僅金融部門進行了較為嚴格的外匯管制,同時作為行業主管部門的足協也出臺了限制高額轉會費的“引援調節費”政策。

    但限制高額引援並沒有關閉大牌外援來華之路,其實很多30歲以上的外援隨著年齡的增長,容易被歐美俱樂部淘汰而失去續約機會,當他們自由身時,將會是中國俱樂部在引援政策收緊的現階段比較好的選擇。我曾預測未來中國的轉會市場很可能會回覆到2014年以前的標準,要知道當時申花引進德羅巴和阿內爾卡時,也並沒有付出1分錢轉會費,以後的轉會應以自由轉會為主流。畢竟大牌的外援本身是良性的,能給球隊的中國球員帶來示範帶頭作用,也能用自己的國際賽場經驗,幫助中國俱樂部成長。同時也能增加聯賽的觀賞度和市場開發價值。

  • 2 # 橙汁兒侃體育

    “既然中國足協從本賽季開始已經實行限制高價引進外籍球星的政策,那麼他們也應該限制花高薪聘請外籍主帥,因為外教的存在也擠佔了中國本土教練的成長,只有這樣才是合理的。”土耳其媒體如是說。

    2017年,中國足協開始限制花高價錢引入大牌外援,這一政策本意是好的,限制中超球隊鋪張浪費,過度消費。但是現如今,很多球隊都有高價大牌外援,上海上港的奧斯卡,山東魯能泰山的佩萊,這兩人的薪資可以排在世界的TOP10!

    但是,看球的朋友都看到了兩人的表現,明顯的高薪低能,尤其是奧斯卡,拿著中超的第一年薪表現的卻是如此一般!佩萊也差不多,在山東魯能泰山隊表現也是一般般,並沒有很出色的亮眼表現。

    更讓人大跌眼鏡的是,2017賽季,擁有豪華陣容的上海上港隊斥資60億打造的中超最豪陣容竟然一個冠軍都沒有拿到,這樣的鋪張浪費著實讓人氣憤!花巨資投入卻沒能拿出成績,哪又為何還要引進如此外援呢?!

  • 3 # 徐江故事會

    如果國字號球隊能夠在亞洲賽場所向披靡的話,中超的管理者肯定願意俱樂部們引入更多的大牌球員來提升市場的影響力,但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在亞洲賽場節節敗退,後備梯隊建設甚至落後於一些東南亞球隊,大牌外援的到來的確提升了聯賽的觀賞度水平,但也積壓了本土球員尤其是進攻端球員的生存空間,因此出於足協方面的考慮來說,限制大牌外援的引進是一種對中國產球員的政策保護,管理者們希望年輕球員能夠透過中超的比賽機會快速成長,滿足國家隊未來的用人需求。

    這種政策的建立本身就有一定的爭議性,為了本土年輕球員能夠打上比賽而故意設計一些政策來幫助年輕球員立足,這樣解決方案的模式本身就是畸形的,且不說這種模式下培養出的年輕球員是否會有拔苗助長的嫌疑,透過限制中超外援的引入來扶持本土球員勢必會削減聯賽本身的精彩程度,而且中超此前引入的不少優秀外援透過自己的言傳身教也幫助中超球員取得了水平的提升,這種現象未來是否還能見到,我們不得而知。

    限制引入大牌外援其實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方案,表面上透過這種方式,年輕球員可以在相對較小的競爭壓力下贏得上場機會,但實際上這些年輕球員很難說都是憑藉自己的真才實學打出來的,這與健康合理的青少年培養模式顯然有些背道而馳。足協真正應該關注的問題是如何推動青少年球員的培養,為國字號球隊未來的選材提供更多的苗子,而不是透過行政手段來幫助現有球員打上比賽掩蓋核心問題,因此限制外援引入實際上是一種本末倒置的補救措施,它並沒有解決我們青訓乏力的根本性問題。

  • 4 # 木木6097970460037

    足協的舉措無疑為逆水行舟,人人都明白聯賽水平高低才是足球發展的根本,限制高水平外援的進入,強制U23球員的使用,肯定會降低聯賽水準,既然否認職業化不如退回舉國體質!

  • 5 # 足球部落

    最近的幾個賽季,中超俱樂部之間開啟了燒錢大戰,也有著越來越多在世界範圍內有知名度的球星登陸中超,這些球隊靠著超高的報價來打動這些球員所在的俱樂部放人,也用高薪吸引著球員的加盟。

    然而在足協對外援徵收調節費之後,花巨資引進外援的俱樂部越來越少了。在冬窗恆大和國安就奧巴梅揚展開爭奪的時候,足協還特意發文關注到了這一事件,最終奧巴梅揚加盟了阿森納。

    不可否認的是,外援的到來提升了中超聯賽的關注度,也提升了整個聯賽的競技水平。但是太多的球隊變成了依靠外援的球隊,國內球員的出場時間被大幅度壓縮,很多球隊的技戰術也變得極為簡單,那就是交給強力外援去解決問題。國內球員的成長速度被放緩,那國家隊距離進入世界盃的距離只會越來越遠。

    雖然在當今的轉會市場上,溢價買外援已經變成了一件非常平常的事情,但是中超顯然在歐洲各大俱樂部看來,屬於人傻錢多的典型。我們已經做了太多淪為笑柄的買賣,如果足協不出手對這樣的情況加以管制,那麼會有越來越多的球星來中超養老和淘金。

    當然了,這樣比賽的精彩程度會下降,但是我們也有越來越多的優秀的年輕球員得到了飛速的進步。中超聯賽雖然快速發展,但這都是部分俱樂部透過高價購買大牌外援形成的競爭所成,現實的中國足球基礎還很差。足球市場有它市場需求和規律,如果貿然出臺不利於其發展的政策,最後的結果只能適得其反。正確引導的方向是對的,關鍵在於方法是否合理。現在還無法去評判這一政策的優劣,需要時間去驗證。

  • 6 # 智道足球

    中超不給引進大牌球星,用引援調節費的新政也打壓中超俱樂部對大牌球員的引進,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響應國家政策,是為了防止中國產資產的外流。特維斯和馬丁內斯,這樣不尋常的引援政策是存在很多不正常的情況,足協的引援調節費是控制不正常的引援的最土的辦法。

    防止各俱樂部的金錢競爭越演越烈,把過度的投入放在外援身上,而忽略了青訓和梯隊的建立。

    雖然足協用引援調節費來控制大牌球星的到來,但上有政策,下有對策,大連一方,北京國安還是引進了大牌球星:卡拉斯科,蓋坦、巴坎布、比埃拉。在小編看來:本土球員既然出不去,就把球星請進來,陪我們練球,總比張玉寧在德甲不萊梅天天摸髮膠沒球踢要好,你認同嗎?

    其實足協的新政引援調節費是不嚴謹的政策,中超球星沒了,就不火爆了,會影響中超的亞冠戰績的,也會使得火爆和輝煌的中超聯賽一去不復返。如果為了防止中國產資金外流,可以考慮這樣的方案,比如一個球員的真實身價多少,歐洲的主流身價評估都有,如果高於正常身價30%的菜介入引援調節費,如一個球員以歐洲正常身價的轉會費,那就不需要引援調節費。足協不能一刀切,這樣會妨礙真正大牌來中超踢球的可能性,阻礙中超的進一步火爆和提高,影響成為亞洲第一聯賽。球星來了,自然可以帶動中超本土球員的學習,豈不是更好。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大家說說辛巴威為什麼會通貨膨脹到錢不值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