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誠信金容服裝
-
2 # 純屬娛樂53
非洲豬瘟來勢洶洶,中國目前處在可防可控範圍。豬肉消費者或許感受不深,規模豬場養殖者卻是聞瘟顫抖。
業內傳言,非洲豬瘟將是生豬養殖業的滅頂之災,如此厲害,是否誇大其詞?非洲豬瘟殺傷力為何這般大,流年不利,“豬”事不順,規模豬場該如何應對這場惡戰,生豬養殖行業未來又將何去何從?
問診非洲豬瘟防疫,把脈行業發展方向。3月16至17日,第二屆中國規模豬場智造論壇在華中農業大學舉辦,國內外400餘名專家、學者和企業家代表匯聚一堂,對上述疑惑展開研討。
非洲豬瘟來了
“非洲豬瘟是迄今唯一的蟲媒DNA病毒,基因組十分龐大,超過一半的功能目前未知。”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煥春介紹,非洲豬瘟由來已久,尚未研發出有效疫苗,該病毒還具有怕熱怕強酸強鹼特點。他認為,防疫非洲豬瘟,需要生豬養殖戶主動擔責,一起行動起來阻斷、消滅病毒傳播。
去年8月以來,遼寧、河南、江蘇、浙江、安徽、黑龍江等省份先後發生非洲豬瘟疫情,這是非洲豬瘟首次傳入中國。農業農村部資料顯示,截至今年2月24號,中國共爆發110起非洲豬瘟疫情。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相關負責人表示,非洲豬瘟對生豬生產危害重大,被稱為生豬養殖產業“頭號殺手”。目前,中國發生的疫情均已得到有效處置,非洲豬瘟對生豬產業影響有限。但非洲豬瘟病毒汙染面還有待進一步調查,後續疫情形勢存在諸多不確定性,危機並未完全解除。
另外,非洲豬瘟病毒在我周邊國家長期流行、不斷擴散蔓延,再次傳入的風險依然很大。如果該病在國內擴散蔓延,將對中國生豬養殖業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同時,不必談豬色變,非洲豬瘟可防可控,並不可怕。非洲豬瘟不是人畜共患病,豬是該病毒唯一的自然宿主,除家豬和野豬外,其他動物不感染該病毒。儘管如此,豬肉作為我們主要的肉食,能否放心吃,是消費者最關心的話題。
在陳煥春看來,非洲豬瘟確確實實是當今養豬行業的第一號殺手,該病毒讓豬的感染率、發病率、死亡率都達到百分之百,危害可想而知,可以說對養豬是一場災難性、毀滅性打擊。但是非洲豬瘟不感染人,加上我們吃肉習慣是煮熟,加熱一百度一分鐘就能殺死病毒,對食品安全不構成威脅,消費者可以放心食用。
規模豬場怎麼活下去
非洲豬瘟,養豬行業第一殺手並非浪得虛名。面對嚴峻形勢,如何活下去,成為規模豬場首要問題。
“豬還有,但不多了!”安徽省養豬協會秘書長李東風說,安徽是非洲豬瘟重災區,生豬隻剩下50%,損失慘重。他認為,非洲豬瘟防控,安徽有教訓也有經驗,整個行業必須形成統一戰線,建立信心,準備打一場持久戰;發現疫情,一定要第一時間上報,妥善處置,不能屁股決定腦袋。目前來看,非洲豬瘟確實是規模豬場的滅頂之災,但他堅信在中國一定能戰勝,期待未來能靠一針疫苗解決養豬人的煩憂。
江西省養豬協會秘書長楊恆介紹,作為生豬主產區之一,江西上下高度重視,去年8月底就下發命令,嚴防死守,不留死角。協會在全省60多個縣發放防疫資料10萬餘份。發生非洲豬瘟疫情後,因生豬出不去,很多豬場生存壓力大,專項救扶基金隨即啟動,幫助豬場度過難關。目前,協會正在全力對接周邊省份生豬市場,幫助豬場運轉,維護養殖戶利益。
楊恆說,非洲豬瘟進入江西后,養殖戶心態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恐慌,第二階段是迷茫,第三階段是平靜。應對非洲豬瘟,豬場要活下去,養殖戶首先要加強豬場內控,其次一定要調整好心態,豬場沒倒人倒了,就徹底沒希望了。
當前,防控非洲豬瘟是考驗中國規模豬場生死存亡的一大難題。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煥春認為,中國生豬養殖量大、跨區域調運、傳播途徑廣等特點,導致非洲豬瘟面臨嚴峻挑戰。應當從養豬場、屠宰場、賣肉市場,全鏈條嚴格控制非洲豬瘟病毒的存在與發病,確保中國養豬業正常生產,豬肉正常供應,讓非洲豬瘟得到有效控制和消滅。
湖南省養豬協會會長劉豔書表示,非洲豬瘟防控,必須治本與治標相結合。行業自身的先進技術,一定要落實到位,不然就白瞎了;治本方面,必須得到政府部門高度重視。豬糧安天下,中國不可能沒有豬,規模豬場應合理佈局,往銷區佈局養殖場,往產區佈局屠宰廠,做到規模適度,儘可能自動化智慧化,減少豬與人員接觸,延長產業鏈條,增強行業防禦風險能力。
生物安全不容再被忽視
吃一塹長一智,應對非洲豬瘟,既要從緊抓眼下,也要著眼長遠,挑戰總是與機遇並存。
目前,國內外尚無針對非洲豬瘟的疫苗和對症藥物,切斷感染病毒途徑,做好生物安全措施是防控的最有效措施。國際上已證實至少有9個鈍緣蜱品種可以感染並傳播非洲豬瘟病毒,同時,國際上發生非洲豬瘟的大部分地區都已發現有作為該病毒生物媒介的軟蜱分佈。
“動物疫病防控要加強生物安全措施,做到關口前移。同時,中小型豬場應迅速樹立疾病監測意識,非瘟時期更需要重視檢測監測,加強預警,構築完整生物安全防控綠盾。”農業微生物國家重點實驗室金梅林教授說。
中國是世界最大的豬肉生產國和消費國,非洲豬瘟防控意義重大。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業大學教授陳煥春表示,智慧化豬場應是全封閉的,全部自動化的,也是資訊化的。這樣的豬場,生物安全才有保障,科學養豬對疾病防控頗有好處。他說,如能借助這一時機,推進中國大部分豬場智慧化,加強對動物防疫活動的管理、預防、控制,督促多種形式的生物安全措施做到位,非洲豬瘟疫情也許能變成一樁“好事”。相信不久的將來疫苗可以研製出來,但現在急需加強生物安全。
繃緊生物安全這根弦,措施落實到位,不僅可以把非洲豬瘟防控做好,其他疾病防控也能兼顧,推動生豬養殖行業高質量發展,把壞事變好事。
事物總是具有兩面性,辯證看待,或許能豁然開朗。湖南省畜牧獸醫研究所總畜牧師彭英林也是這麼想的,他說,凡是遭受非洲豬瘟折騰的豬場,均在生物安全方面存在漏洞,措施不到位,豬場缺乏科學管理體系,豬群長期處在亞健康狀況,自然不堪一擊。他曾在現場看到4600多頭豬全部被撲殺,感到十分可惜,非洲豬瘟威脅下,做好豬場生物安全更顯重要。
“毀滅性打擊,反過來也是一種激勵,危機驅動。”彭英林說,非洲豬瘟暴露出很多行業弊病,將促使整個行業提檔升級,驅動養豬戶、企業家自覺走向科學養殖,讓產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湖北省養豬協會秘書長欒志峰認為,當前,應對非洲豬瘟,等疫苗是來不及的,必須著手補齊規模豬場生物安全短板,生存大於一切,發展才有未來。
回覆列表
(1)豬場身處疫區,首先一定要做好生物安全(消毒、隔離),禁止拉豬車、拉糞車、拉料車進入豬場,豬場飼養員不接觸拉豬車,
對種豬群和育肥豬群推薦新增康之源(2kg/T),首次使用3周,3周以後,按照用1周停1周的方法交替使用。
(2)對於豬場開始出現不明原因的種豬、育肥豬死亡,首先應立即將發病圈舍以及鄰近圈舍的豬隻進行隔離或淘汰,對病豬不建議治療,對哪些尚未有臨床表現的豬隻,
第一週新增:康之源(4kg/T)+VC(300g/T);
第二週新增(3 kg/T)+VC(300g/T);
第三週新增:康之源(2kg/T)+VC(300g/T);
豬群穩定後,VC可不加,康之源按照用(2kg/T)用1周停1周,交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