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火山微生活
-
2 # Baliban
Spacex獵鷹重型火箭發射的成功標誌著,一個不亞於當年大航海的私人航天時代正在到來。
為什麼?因為航天業開始有利可圖,如何從太空探索中獲得利潤,開始變得清晰起來。也就是說,航天業的發展動力已經從根本上完成切換:從過去靠著國家的軍備競賽和民眾的熱情,變成了依靠市場。 比如說,無人駕駛,它可是未來航天業的一個大客戶。你看,無人駕駛的汽車和飛機,都需要高精度的導航,這靠什麼實現? 靠衛星通訊。就好像現在所有手機都要向運營商繳費一樣,未來,只要是自動化需要移動的物體,都要給衛星的“太空網際網路”繳費。有人測算,在2030年,這會是一個超過千億級的市場。 還有什麼薄膜太陽能發電、太空旅遊,都是未來非常好的生意。幾十年沒人提的登月計劃,現在也被提上了日程。有一家公司值得關注,那就是亞馬遜公司創始人貝佐斯建立的BlueOrigin,藍色起源。 他的願景,是帶領人類重返月球並在月球上永久居住。每年,貝佐斯個人都賣出價值10億美金的亞馬遜公司股票,資助藍色起源這家公司。 美國很多商業鉅富也在推動私人航天產業,除了埃隆·馬斯克、傑夫·貝佐斯、微軟的聯合創始人保羅·阿倫,甚至連一個美國連鎖酒店的老闆也成立了一家自己的航空公司,研製出適合人類長途星際旅行的太空艙。很多國家都和他籤合同,要採購他做的太空艙。
-
3 # 依然發呆54929170
首先,從使用傳統成熟技術角度而言,重型獵鷹成功發射確實非常成功。
重型獵鷹的火箭發動機並沒有太出彩之處,但就是27個不出彩的發動機整合在一起,以相對極為低廉的價格(相對於美國早期的土星5),基本成功的驗證了商業發射運營的可行性。
眾所周知,在科學運用領域,要求是可靠,簡單,可大量複製。越是複雜的設計,出錯的機率就越大。特別是在航空航天這種尖端領域,更是如此。
例如,二戰德國坦克的變速箱技術,美國F14雄貓,前蘇聯的米格23鞭撻者可變後掠翼技術,都是因為採用複雜設計結構,要麼造成故障頻發,要麼維護費用高昂,難以為續。
其實我們仔細分析一下SpaceX老闆馬斯克,在重型獵鷹發射前的那就話:只要不炸在發射臺上,就算成功了。我們很容易看出,馬斯克對於多發動機堆積整合信心也不是很大。開局玩笑話,馬斯克他可以大談情懷,但卻不得不尊重科學規律。
不過萬幸,重型獵鷹還是憑著堆積木一般的方式,順利完成了驗證發射。這也是讓觀眾感到驚豔絕倫的原因所在。
至於後續,這種堆積木,可回收的方式,能否成為未來火箭發射模式的主流,我覺的還不能下斷言。
其實我們對比一下中國航天技術的發展,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中國的航空航天技術的發展,無疑是一種快速趕超的模式。因為在獵鷹出現之前,因美俄對航天領域投入減少,一時間,大有後來居上的態勢。
很多人都想不通一個問題,中國這樣一個技術短板很多的國家,甚至連汽車 飛機的發動機都做不好,為什麼在航天這種尖端領域,不但發展迅速,且成功率非常之高。
其中一個原因很簡單,抄了個一次性使用的近路。因為我們的材料技術不過關,所以造不出可靠,穩定,高效率的發動機 。但這很重要嗎?某些特定情況下,真不重要!
我們發射火箭。發動機按照美國標準不過關,沒事,能上天就行,只要在那幾百秒內可靠就ok。彈體不過關,也沒事,星箭分離前撐住就行。反正其他就是一次性的,衛星順利入軌才是王道。至於回收利用,對不住,我們目前關注重點是返回艙。
由此引申出一個概念,其實截止目前,所有的火箭部件設計,其實也都是按照一次性的標準來做的。美俄也都一樣。無非是效能可靠性高低的區別而已。
特別是火箭的重要部件,設計之初就考慮反覆利用,和採用回收技術回來再利用,完全是兩個概念。
重型獵鷹堆積木是否可靠暫且不談,但是它使用的發動機絕不是按照重複多次使用的標準來設計的。
舉個簡單例子。比如美國F16戰鬥機,最近進行了機體壽命延長升級,從設計使用壽命6000小時,延長到8000至10000小時。但它能用50000小時嗎?肯定不可以。設計之初就是那麼多,所謂延長壽命,也不過是設計之初留有餘量。
那麼我們就可以看出,重型獵鷹的未來之路,其實還有很多問題需要解決,一次成功的驗證實驗,只能代表一個良好的開端,至於將來能否以這種模式,進行商業貨運甚至太空旅遊業務,留給馬斯克的問題還太多太多。
ps:畢竟,在新的可反覆利用的火箭發動機研製成功之前,裝著本來該一次性使用的二手甚至三手發動機的太空船,你估計也不敢坐。
-
4 # 關羽929
spaceX重型火箭的升空,是全世界人民的幸事。更是世界上的大事,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這是歷史上第一個私人公司製造的重型火箭成功發射的案例。在全世界只有美國NASA和前蘇聯曾經成功製作併發射重型火箭的背景下,spaceX的創舉使得一個公司的業績超過了很多國家的航天水平。當然,這次成功的發射,不代表重型火箭已經成熟了,因為發射前,就連馬斯克自己都不敢確定這次發射一定可以成功。就像長征五號,雖然首發成功了,但是第二次發射依然失利了。因此spaceX的重型火箭,還需要更多次發射來驗證其可靠性。
-
5 # 蝸牛沒腹肌
前不久,美國SpaceX專案下的獵鷹-9重型運載火箭,成功完成了一級運載火箭的回收工作,使美國整個的運載火箭回收計劃取得了巨大的進展。美國自從12年全部退役了太空梭之後,就一直謀求發展可以重複使用的運載火箭,來減小飛船和衛星的發射成本,要知道之前美國所使用的太空梭都是可以多次重複使用的,這極大的減小了在資金上的投入,因此才讓美國萌發出回收運載火箭的想法。
而中國作為主要使用運載火箭發射航天器的國家,未來也可能會有類似於美國SpaceX的火箭回收計劃的推出,以此來達到減少航天發射成本的目的。不得不說美國的這套航天發射回收計劃的實用性還是非常高的,可以節省很多的資金用於航天工程的科研的同時,還能最大化的利用現有資源,這對於中國航天事業發展來講非常具備參考的意義和價值。
並且SpaceX專案計劃還包括了載人飛船的回收使用,這和中國一次性使用的載人飛船返回艙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極大的減少了航天活動的成本。所以說類似於美國SpaceX專案中國也肯定會有的,畢竟十分符合中國航天未來的發展方向,但在重型航天運載火箭的領域中國還是落後於國際先進水平的,因此也給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帶來了很多的阻力。但從近幾年來中國航天的發展勁頭來看,當初趕超美國的口號真的不是一句空話,中國版的 “SpaceX專案”也肯定是會有,大家拭目以待即可。
回覆列表
SpaceX公司的獵鷹重型火箭發射成功,成功吸引了全球的眼球,作為一傢俬營企業,取得這樣的成就的確值得肯定,也從側面體現了美國工業基礎的堅實和航天科技的先進,火箭回收和較低的發射成本,走在了世界前列,成功講跑車送上太空並傳播回自拍影片,更是體現了思想有多遠,我們就能走多遠。
無論如何,獵鷹重型的成功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和追趕的地方,但是我們也不能妄自菲薄,我們國家在沒有任何基礎和支援的情況下,僅用幾十年時間,不僅緊緊追趕歐美、俄羅斯等世界強國的步伐,更是達到世界先進水平,也體現了中國綜合實力的提升、科技水平的不斷進步和科技工作者的辛勤付出,取得的成績更是值得我們驕傲和自豪。
在重型火箭方面,我們的長征五號已首發成功,長征九號正在抓緊研製,屆時,我們將擁有世界最頂尖、最先進、現役運力最大的運載火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