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樂逍旅遊

    秦腔的角色分為四生、六旦、二淨、一醜,共計十三門,又稱“十三頭網子”。演唱時鬚生、青衣、老生、老旦、花臉多角重唱,所以也叫做“唱亂彈”。有人讚美秦腔是“繁音激楚,熱耳酸心,使人血氣為之動盪”,正是出於秦腔表演的特色。秦腔的表演樸實、粗獷、細膩、深刻,以情動人,富有誇張性。

    秦腔的表演自成一家,角色體制有生、旦、淨、醜四大行,各行又分多種,統稱為“十三頭網子”。一般戲班,都要按行當建置以“四梁四柱”為骨幹的三路角色制。頭路角色包括頭道鬚生、正旦、花臉和小旦,二路角色包括小生、二道鬚生、二花臉和丑角,其他老旦,老生等角均為三路角色。各路角色的佼佼者,均可掛頭牌演出,其他即為配角。條件優越的戲班,常不惜重金邀請名角。各行皆能,文;武、昆、亂不擋的多面手、好把式,又稱“戲包袱”,或叫“飽肚子”。秦腔表演技藝十分豐富,身段和特技應有盡有,常用的有趟馬、拉架子、吐火、撲跌、掃燈花、耍火棍、槍背、頂燈、咬牙、轉椅等。神話戲的表演技藝,更為奇特而多姿。如演《黃河陣》,要用五種法寶道具。量天尺,翻天印,可施放長串焰火,金交剪能飛出朵朵蝴蝶。除此,花臉講究架子功,以顯威武豪邁的氣概,群眾稱其為“架架兒”。

    戲曲舞臺上的角色數以萬計,三百六十行行行都有。中國戲曲根據劇中人物不同的性別、年齡、身份、性格分劃為生、旦、淨、醜四種類型的角色。演員專演一種型別的角色,形成生、旦、淨、醜四個行當。每個角色行當又有嚴密細緻的分工。

    “生”是男性角色的統稱。扮演中老年人物的叫老生,因戴須口,又稱鬚生、鬍子生,如《空城計》中的諸葛亮。扮演青年不掛須的叫小生,如《西廂記》中的張生。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技藝特點,又分巾生、冠生、武小生、娃娃生等。

    “旦”是女性角色的統稱。旦也可分為正旦、花旦、貼旦、武旦、老旦、彩旦等。正旦(青衣)主要扮演性格剛烈、舉止端莊的中青年女性,如秦香蓮;花旦扮演天真活潑或放浪潑辣的青年女性,《拾玉鐲》的孫玉姣;貼旦指同一劇中次要的單角,大多為丫頭;武旦扮演擅長武藝的女性,如穆桂英;老旦扮演老年婦女,如佘太君;彩旦扮演女性中的戲劇。鬧劇人物,又稱丑旦、醜婆子,如戲中的媒婆。

    “淨”,俗稱花臉,大多扮演性格、品質或相貌上有特異的男性人物,面部化妝用臉譜,音色洪亮,演風粗獷。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及技藝特點,又可分為大花臉,如以唱功為主的包拯;二花臉,如以做功為主的曹操。二花臉又可分武花臉,如以武功為主的楊七郎。

    “醜”,扮演喜劇角色,由於在鼻樑上抹一小塊白粉,俗稱小花臉,又稱三花臉。傳統戲中丑角扮演的人物種類繁多,有語言幽默、行動滑稽、心地善良的人物;也有奸詐刁惡、吝嗇的人物。

  • 2 # 神諞秦腔

    表演藝術是戲曲作為造型藝術的集中體現。秦腔的表演藝術,是一種高度規範化了的載歌載舞的藝術,是說唱、舞技和其他各種藝術手段自然組合、融會的綜合藝術,表現出耗散結構(即非平衡結構)的顯著特點。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技藝這些參與戲曲綜合的藝術形式,在這裡得到了相當協調與完美的體現,共同進入藝術的妙境,給人以極高的美的享受,觀眾也被藝術家們水乳交融的唱、做、念、打、舞渾然一體地帶入深邃、廣闊、充滿情趣的藝術境界。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傳統,周、秦、漢、唐深厚雄渾的文化沉澱,和中國藝術精神以及民族心理素質,都在這裡得到具體和完美的體現。

    秦腔角色行當實際上是秦腔藝術在人物形象塑造過程中的一種典型化和型別化的藝術手段。明清以來,秦腔逐步穩定成為“四生、六旦、二淨、一醜”,又稱“十三頭網子”;又因人物性格、年齡及穿著、表演的有別,分為“二十八門”。但在總體上仍和傳統的雜劇、傳奇、其他地方戲曲劇種相一致,分成生、旦、淨、醜四大類。一、生行

    生行是秦腔中除花臉(包括淨、醜)外所有扮演男性人物的總稱。因年齡、性格、身份地位和表演特色上的各異,又有鬚生、老生、紅生、武生和娃娃生的區別。多為應工正戲,扮演的又大都是戲曲中的主要人物和正面人物,即好人。具體分為:

    (一)鬚生

    秦腔藝術的主要角色,也是最能體現秦腔藝術特色的一種角色,大都扮演中年以上男子。因掛須,俗稱“鬍子生”。鬍鬚有三綹、五綹、滿三類。顏色又有黑、灰、白三種。性格特點是剛毅正直、善良、老成、持重、穩健。臺步方正,表演莊重、灑脫。唱、念、做、表並重。不分文武,卻有扎靠的,稱靠把鬚生。尤長唱功與道白,在不少劇目中都有大段大段的唱腔與道白。動作大方,做功多在鬍子、鞭子與帽翅上下工夫。所以藝諺有“鬚生藝要精,離不開三子功”。造型肅穆、端莊,念韻白。因年齡不同,又分正生、老生、紅生、鞭子生、馬褂生、靠把鬚生與衰派鬚生。

    (二)小生

    秦腔劇目中幾乎都不可缺少的角色行當,大都扮演各階層人物中的青年男子,不掛鬍子。上自青年文臣、武將,下至書生寒士、英俊少年。因年齡、職業、性格和做派的有別,又有文小生、武小生、文武小生、貧生的區別。藝諺說:“要看文,《漁家樂》;要看武,《長坂坡》;不文不武《鬧珊瑚》。”

    (三)武生

    專門扮演武藝高強的青壯年男子。風度翩翩,氣勢奪人,給人一種盛氣凌人的感覺。秦腔中又稱“鐵生”,指他們身懷絕技,武藝超群。因穿戴扮裝的不同,又有長靠武生與短打武生兩種。(四)娃娃生

    又稱童生、幼生,是專門扮演幼年男子和兒童的,動作幼稚、活潑。如《三孃教子》的薛倚哥,《劈山救母》的沉香和秋哥,《汾河灣》的薛丁山,《烙碗計》的定生,《鍘美案》的春哥等。一般做戲不多。

    二、旦行

    秦腔劇目中扮演女性人物的總稱,在整個演出中,與生行一起成為最重要的角色。也是最注重造型的一類角色,和生行當一樣,都是創造角色的結果。特別是因為創造的成功,才成為一種富有個性化的型別。早先只有正旦、花旦的區分,後來有了豐富和發展,繁衍出許多分支,大大強化了人物的個性化。為了塑造眾多的豐富多彩的女性藝術形象,又分為不同階層、不同年齡、不同性格與不同身份、不同表演特點的許多型別。秦腔中這一行當,又分為正旦、小旦、花旦、老旦、彩旦與武旦、媒旦等七類。

    三、淨行秦腔的淨行通稱為“花臉”,因為他們的面部勾塗顏色,形成五顏六色、鮮豔奪目的花臉。這種臉譜,實際上是一種人物個性化的面部表現。但有時又有不勾臉的,如《錦繡圖》的喬玄,《秦香蓮》的王延齡等。一般扮演性格氣質豪邁或粗獷的各階層的中、壯年男子,上自帝王將相,下至庶民百姓。動作大開大闔,頓挫鮮明,粗壯雄厚。藝諺說:“淨角要撐,生角要弓,旦角要松,武生取其中。”又說:“下腳穩,貴襠勁;收小腹,縮臀部”,成為淨角裝扮表演的一大特點。動作則“行如風,站如虎;輕如蝶,美如風”。聲音渾厚高亮,粗豪亢揚。有如焦循所說:“振臂登場,龍跳虎躍”,“聳喉高歌,聲出鉦鐃角上”。以唱、念為主,不以做、表取勝。因性格、身份或表演風格有別,又有大淨、毛淨之分。四、醜行

    丑角在秦腔表演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藝諺有“秦腔重醜,唐代就有。”表演的特點是幽默為貴,不冷不熱,所以藝諺又說:“熱死的花臉凍死的旦,不冷不熱吃醜飯。”不重唱,而以唸白或板歌為主,要求口齒伶俐、吐字清楚。屈膝蹲襠、聳肩、踮腳,成為此行角色表演的基本動作。按扮演人物的身份、性格和技術特點,又有大丑、小丑、老醜、武丑的區別。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開車多長時間可以休息?注意什麼?